杨尘
摘要: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师只有读懂这座桥的结构、组织和设计,了解这座桥的属性,才能借助这座“桥”,引导学生获得新知,教材对于指导教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材分析;造型与表现
中图分类号:H195.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15-0218-01
湘教版小学美术一至六年级下册教材中,造型与表现类典型课目的编排和设计有怎样的内涵和意义呢?我们试图一一分解每一课、分析每一个年级之间的联系,看能否找到线索。
一、第一学段教材设计与编排
第一学段教材中,典型造型与表现类课程,它们分别是一年级的《小雨沙沙》,二年级的《剪刀添画》、《男声女生》。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本学段学生学习目标定义在:尝试用线条和形状进行绘画表现活动。那么,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编著者巧妙地将这个大目标拆分成四个小目标,分别是:(l)观察雨的形态,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2)引导他们尝试用点、线概括稍复杂事物外形特点:(3)引导学生在尝试用点、线概括事物外形特点的基础上,展开相似形联想,从而强化表现外形特征的基础技能;(4)学生完整地:尝试用点、线概括事物外形、细节特征,统整学生知识结构。
从简单认识到尝试表现稍复杂物体,再到强化认识,最后尝试表现,都足以说明,教材内容编排与设计的循序渐进性。
二、第二学段教材设计与编排
第二学段中典型的造型与表现类课程,它们分别是三年级的《可爱的汽车》、《一路轻骑》和四年级的《静物一家》。新课程标准中,同样对本学段学习目标给出明确定义:初步认识线条和形状,运用写生的方式描绘事物,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三年级教材课目——《可爱的汽车》中,设置:抓住车的轮胎、反光镜、车门等局部特点,学会用手绘草图汽车正面或侧面的学习活动。《一路轻骑》一课中,更是选取学生喜爱的自行车形象,将学习目标不仅限于表现物体整体和局部造型特点,更是加入自选角度观察,注意物体部件之间的相连和遮挡关系,刻画整体和细部特征,表现完整地结构。
学生此时的能力促使他们有了强烈的创造欲望,而这种创作欲望与有限的立体造型表现能力形成矛盾。这个矛盾的空间,正是需要我们借助教材去突破。那么,立体造型表现方法和透视现象的解读,便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三学段教材内容。
三、第三学段教材设计与编排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本学段学习目标明确定义:运用线条、形状和空间等造型元素,结合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描绘事物。在五年级教材中,《能干的帮手> -课,要求学生抓住造型特点,训练学生表现不同立体小部件的能力;《书包》一课,提出要求:不仅需要抓住造型特点,表现局部细节,还需要运用不同形式线条表现物体质感。
此时学生已经具备有运用线条和形状等造型元素,描绘事物的能力。可学生该怎样突破空间表现的第一小关呢?《俯仰之间》和《消失的地平线》便出现在了我们六年级的教材之中。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感受不同视觉的差异,从而简单认识和总结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等透视规律,从观察中习得简单的透视学知识。值得关注的是,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将作业练習定义在:参照图例,尝试绘制一幅房间俯视图;用风景图草图的方式表现视平线和消失线,绘制一处房间景物。“感受”、“尝试“和“草图”三个词汇,很好地帮助了我们定义评价学生的标准。
四、纵向分析三个学段之间的衔接关系
纵观整个一至六年级下册教材中对于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能力的教材课目设计和编排脉络,我们不难总结出这样一套规律:(l)学生所需观察和表现物体的对象由简到繁,从单个到组合;(2)作品表现形式由平面到立体;(3)教学目标由第一学段的尝试使用线条和形状表现物体外形;再到初步认识线条和形状描绘物体外形和局部特征,并进行小部位的立体练习;最后达到能够运用线条、形状和造型元素,运用简单的构图和透视知识,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描绘事物。
这些都呈现出一种阶梯式的、循序渐进式的知识结构体系,且结构严谨,衔接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需要真正的做到:(1)充分了解每一个学段学生的现有认识发展水平;(2)明确每一个学段学生造型与表现能力应达到的目标,及每一个具体的分目标;(3)准确定位每一课教学应该重点引导学生需要获得的新知,不松懈任何一课的教学,精准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优化教学语言,不哕嗦,不过多忧心,提高教学效率,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们。
五、结语
由此可见,通过队美术课程具体分类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剖析,对于指导教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当然,此次的教材分析,我们仅仅是挑选了下册教材中最具典型的课目进行分析,一定还存在很多细节,需要细细斟酌。比如在综合与探索课程中,如何定义造型表现这一块的目标要求;在设计与应用课程中,如何权衡现实表现与创造表现的权重,也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地方。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