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兵
摘要:戏曲舞台上对于角色的塑造、人物形象刻画是戏曲演员的第一要务。本文通过在现代戏剧中饰演反派角色的实践,以阐述自己对剧中人物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的必要性以及对音乐唱腔的诠释。
关键词:泗州戏;反派;脸谱化;性格化;内心世界;唱腔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15-0125-01
一、笔者在现代戏《哥哥莫要过河来》中的“反派”角色
无场次大型泗州戏<哥哥莫要过河来》(以下简称《哥》剧)是由安徽省泗州剧院生产,向十九大献礼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原创剧目(编剧:周德平导演:潘昱竹作曲:晨兄)。该剧讲述了1932年秋,国民党反动派集结30万兵力,围剿中共鄂豫皖红色根据地,红25军伤亡惨重。为挽救革命,鼓舞民众,鄂豫皖省委决定重新整编红25军进行战略反攻。驻扎在清水镇的红军小分队突然接到任务,要在三日内赶到远在史河对岸的汤家汇,将军旗插上紫云架。临危受命,即将成婚的红军战士犟娃子欲瞒住自己的未婚妻鲍紫蕊,带领“送旗”小分队护旗渡河;不料那面军旗已被盼夫心切的鲍紫蕊悄悄的藏起。历经磨难成功渡河的小分队,不得不返回危机四伏的史河南岸,却遭到国民党清乡特派员束采祥的伏击和围捕,由于敌众我寡,小分队的队员们接连倒下,犟娃子不幸被捕。懊悔万分的鲍紫蕊在牢房里接下了红军战士未竟的使命,在漫山杜鹃花的簇拥下,把军旗插上了高高的紫云架。该剧通过“送旗”这一中心事件,讲述了战争背景下关于革命爱情和同志友谊的故事,传递了忠诚担当、坚韧不拔的正能量。笔者在《哥》剧中饰演了唯一的一个反派角色,即国民党清乡特派员——束采祥。接受本剧角色的时候,导演除对剧本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外,还特地对我说了:“切记不能把束采祥演成一个‘脸谱化的人物。”那句话,让我铭记在心。同时也给了我一定的压力,使我浮想联翩,首先是关于“脸谱化”的问题……
二、对于戏曲“脸谱化”的认知
要想知道何为“脸谱化”,首先就要对戏曲“脸谱”有一个认知。脸谱是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它是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不同脸谱,色彩和图案也不尽相同。比如:“生堕”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或“洁面”。而“净行”和“丑行”面部图案勾画则比较复杂,因此称“花脸”或“三花脸”,……;可以说,戏剧脸谱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表现戏曲行当和人物性格的。那么“脸谱化”又是什么意思呢?百度里有这样解释:“比喻文艺创作中刻划人物的公式化倾向。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里,说到人物的刻画,常常用到一个词,叫作‘脸谱化,意即作者塑造人物过T简单化和概念化,是好是坏,一眼就能看出来。”我理解导演让我去“脸谱化”的初衷,就是让我在扮演这个反派人物时,要注意对于反派角色力求性格化的塑造。对于束采祥这个反派人物的表演,不能像在一些传统剧目中的反面角色,凭着一副“奸白脸”的展示,从一出场就让观众感觉到你演的是个阴险奸诈的“坏蛋”。
三、只有走进“反派”角色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的塑造人物
在泗州戏的舞台上,以往我基本上扮演的都是些正面角色,如:传统戏《十五贯》里的况钟、现代戏《淮水清》里的赵连长等,很少担任反派的角色。对于像束采祥的“亲情关系”这一块,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是司空见惯了的,我完全可以体会到剧中人物的位置与思想感情。但在他两面三刀、心狠手辣、“大灾亲”施以诡计,杀害了表妹的心上人红军战士犟娃子等问题上,在生活中是无法体验到的;以致接到剧本后,不知如何去扮演这个“反派”
曾经在电视连续剧《大宅门》里饰演无赖韩荣发的著名“反派”演员杜旭东在谈到他如何塑造影视里的反派角色时,曾经说过:要知道,演员扮演反面角色不是为了宣扬他,而是为了把角色的丑恶尽力地揭示在观众面前,让大家憎恨他,同时反衬、烘托出正面人物。只有引起观众对反面角色的厌恶与唾弃,演员才能认为自己的表演成功了,表演的目的才算达到了。”
众所周知,现代戏里很少利用传统行当的脸谱或油彩的颜色作为人物定性的标志。为了在《哥>剧中塑造好束采祥这一反派角色的形象,以避免人物在表演上的简单化和概念化(即“脸谱化”),我必须走进这个反派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他的性格、处境以及他的社会关系进行了再一次梳理、揣摩……首先束采祥是一个有血有肉且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自然人,之所以在剧中被列为“反派”角色,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和他一系列行动所自然形成的。束采祥与鲍家是有着旁系血亲的关系,对姑父、姑母有着必然的敬爱;与鲍紫蕊是姑舅表兄妹,从小在一起长大,对表妹也有着一定的亲情和疼爱。按理说,他不应当是个坏人。然而,由于他的政治立场所致,担任着国民党清乡特派员的职务,有着参与国民党围剿红军的特殊任务,正在暗地里搜捕红军。那么,他既然是一名国民党的军官,就要遵循着“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宗旨。
另外,束采祥性格轻狂、自傲,也是一个有计谋的狠毒之徒。自己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假冒红军“同志”、跟踪追铺“送旗”小分队,是他当前的主要任务,自以为‘聪明之举;亲手掐死十几岁的小姑娘,而不顾亲属的关系,对于表妹鲍紫蕊全家施以诡计,杀害了表妹的心上人红军战士犟娃子,可谓心狠手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从“送旗”小分队手中得到那件“宝贝”——红军军旗,最终达到破坏红军的战略反攻之目的。因此,他在面对“军令”和“亲情”之间发生严重的思想冲突时,在行动上选择的是“大义灭亲”,暴露出他两面三刀、阴险歹毒的手段,导致他成了本剧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反派人物;这完全是由于他的反动政治立场与人生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当我深刻感悟到束采祥的人生走向后,才知道应当如何去塑造这个反派角色了。通过自己的表演,竭力让束采祥阴暗、丑恶的嘴脸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观众去讨厌他、憎恨他、唾骂他,才能更好地反衬出正面人物正确与高大,这才是你要完成的任务。
四、重“唱”是戏曲中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戏曲演员的表演不同T影视演员,影视演员在表演上,追求的是真实,最禁忌的是过分夸张。因为影视艺术可以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将演员的表演、表情,通过镜头与镜头的剪切、构筑与并列的技术,甚至采取特写的方法,以不同的角度来把人物的局部表情进一步放大,给观众造成视角冲击的最大化,来反映人物感情细微的变化等等。然而,在戏曲舞台这个有限空间里,演员的表演是没有这个优势的;要想塑造好束采祥这个反派人物,除了借助于化妆、服装的造型以及动作上、表情上的虚拟、夸张表演外,中国戏曲的“唱”,对于人物刻画是一个重要的表演手段;在《哥》剧中,束采祥共有两个唱段;在作曲家晨兄老师的辅导下,除了对唱腔把握“依字行腔”的原则外,还对唱腔作了如下处理:在演唱《虎口逃脱嫩羔羊》唱段的前两句唱腔:“抓住了交通员审出了真相/为党国夺机密布下罗网”时,我使用了腹腔的内在力度、张扬的声调、粗暴的音色和有棱角的断句,在大三弦和小号弱音器音色的衬托下,表现了身为国民党特派员的阴险与毒辣;在他没有抓到红军“送旗”小分队而感到失算时,唱出了:“只说是顺藤摸瓜有胜算/只说是手到擒来如探囊/看眼前风平浪静我的心疑惑”几句唱腔时,我使用压低了嗓子的喉音,唱出了束采祥失算后的狐疑与狡诈的心态。在演唱结尾句“难道是虎口里逃脱这嫩羔羊!”时,我又采用了加重语气的方法、歇斯底里的声音,唱出了他凶狠残暴的本性。而在《一团乱麻塞在胸》唱段中,当唱到:话似声声霹雳动/惊我魂魄难安宁/眼看他宁碎不软可怕又可敬/什么样的信念能培养出这样的兵?怪不得野火烧不尽/怎禁得春风吹又生/怕想还想难挣脱的是噩梦/心不甘又无奈,我一团乱麻塞在胸”时,我采用的是颤抖的声音和气虚的感觉,来表达他虽然使尽了拷打、利诱等卑鄙手段,也未能使红军战士犟娃子屈服,对于红军战士视死如归精神的不理解以及他害怕不能完成“任务”而六神无主的恐惧心理。这些处理都得到了专家认可与观众的肯定。
五、結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演好反派角色,首先要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去除“脸谱化”的浮浅表演;演唱上要认真体会人物的内涵、声情并茂才能刻画出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