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芳华

2020-08-03 01:59苏万马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图式花瓣意象

苏万马

【创课缘起】

格式塔理论(也叫完形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观察感知客观事物时,总是不由自主地让自己的主观经验参与认识,把看似不相干的事物特征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认知客体的整体把握。同样,人们对语言的接受也不是被动的,读者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以往的经验赋予语词,按自己的方式去组织词句的关系,从而把握语义整体内涵。

意象派诗歌主将庞德《地铁站》,只有两句,却引起了多种解读。这告诉我们,语言意义的产生来自读者对空白的补充。

基于格式塔理论和意象派诗歌的主张,我为学生设计了一次现代小诗的写作入门指导。

【创课思路】

第一板块,内化图式。用宗白华《诗》导入,激发写作兴趣;师生朗诵并解说优秀的现代诗,对学生的“内在图式”进行优化。

第二板块,认识图式。理解意象组合的“意义”,“省略”手法对诗意的作用。

第三板块,组合图式。学生按要求写几个句子,然后拼接成“诗”。

第四板块,改装图式。唐诗的改写,对“意象”的描写和“意义”的表达更为简洁和明了。

第五板块,创新图式。提供规则,请学生进行想象,创作小诗。

【教学现场】

一、内化图式:朗读和简评

课前准备:做一次“诗歌写作实验”,使之产生审美期待,同时要求学生阅读现代诗歌并摘抄;接着在另一节课介绍意象派诗歌的来龙       去脉。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诗意从哪里来呢?请阅读宗白华先生青年时期的小诗《诗》,一定会有所悟。

(屏显)

宗白华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师:短短四行小诗,却如此优美。那么,诗从何处来?

生:借景抒情。

师:对,从意象中来。借景抒情,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基本的写作方法。现代生活产生与古代不同的情感,但借景抒情,通过创造意象来抒情的方法是不变的。我们在两周前布置了预习作业,网上寻找现代诗歌,抄写出来。请同学们朗读自己找来的诗,朗读后,对其大意做简单的介绍。

生:我读冰心的《纸船》,表达对母亲的爱,很朴素,全凭“纸船”这一意象。

生:我读中国诗人郑愁予的《错误》,江南、东风、三月、城、青石街道、春闱、窗扉和马蹄,非常值得推敲。期待与现实存在着反差,产生特别的美感。

生:我读中国诗人芒克的《阳光中的向日葵》,把向日葵拟人化,视野开阔,意趣高。

师:老师也找来几首,与大家分享。

(屏显)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简析:它是以两组具体物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调换,隐藏了诗人关于人生、事物、社会等存在的相对相关的普遍性哲学的思考。与其说是冲突,不如说是相成之美。)

师:读了这些诗歌,我们对意象、对借景抒情都有了直观的感受。接着,认识一下意象的组合与省略,了解诗句与普通语句的区别。

(小结,屏显)

意象白描,借景抒情

二、认识图式:省略和意义的组装

师:阅读庞德《地铁站》,说说两组译法有什么区别。

(屏显)

A组:

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闪现;

湿漉的黑树干上的花瓣。(赵毅衡)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裘小龙)

B组:

人群中,这些面孔的鬼影;

潮湿的黑树枝上的花瓣。(余光中)

人群中千张脸孔的魅影;

一条湿而黑的树枝上的花瓣。(洛夫)

师:树干因何而湿,因何而“黑”?

生:雨。

师:请大家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生:体现了对这个世界的黑暗不满,先看到人,隐隐约约,这是影子。

生:一个人的孤单,看东西都黑漆漆的,隐隐约约。像我,就渴望陪伴对生活的向往。

生:生活节奏太快,人与人之间没什么交流,除了黑色。

生:反映了社会人心。下雨,被赶出去,脸上是无奈失落的表情。

生:人生放荡,每个人都把自己真实想法藏   起来。

生:摸不透的人心。

师:花瓣、脸庞,为上下句的关键词。同时,脸庞是“隐现”的,花瓣在黑色的树枝上。解读时不可忽视。上下两句,需对照起来阅读,不可片面理解。我们看看专家的解读。

(屏显)

(1)“花瓣”不是在嫩绿的枝条上,而是在“湿漉漉的黑枝上”,花瓣的鲜艳与枝条的黑色形成反差,“花瓣”更显美丽,“黑枝”更令人反感。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出,诗人对现代都市生活——纸醉金迷、物欲膨胀、人情冷漠的極端厌恶,以及对“真、善、美”的迫切渴求,对一切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美好事物的憧憬,这两种情感在“花瓣”与“黑枝”的对比反差衬托下,更显强烈。

(2)“花瓣”居然出现在“黑色枝条上”,如“花”的面孔居然出现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这怎能不让人惊喜?“幽灵般的面孔”与“黑枝上的花瓣”相映成趣,联系生活,发挥想象,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社会虽有其黑暗的一面,它丑陋、死气,但美丽与生机是并存其中的;人生虽然艰难,困境重重,但希望与机遇是伴随其中的,因此,在逆境中,不应丧失信心;在顺境中,应保持忧患  意识。

师:这个环节,我们知道了诗句是跳跃性的,并不是文章的句子是连续性的。自然,诗句跳跃形成的空白,需要读者去补充才能理解。补充后,会形成理解的多个答案,这是诗歌解读的多      义性。

(小结,屏显)

1.诗句跳跃性;2.诗歌解读的多义性。

师:《商山早行》中两句如何理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生:月亮升起了,鸡叫了。

生:人走在桥上,月亮升起了。

师:鸡叫、月升,说明时间,天还没亮;板桥霜说天气渐寒,但是人在桥上留下脚印,说明人已出行,可见辛苦。如果不读题目和原诗,这几句阅读起来,是颇费周折的。有茅店、人迹,暗示着人的早行,商人的辛苦就可想而知。诗歌的省略,决定了读者阅读时必须做大量的补充和想象。这几句所采用的方法叫“列锦”,将几个名词组合在一起,构成别有韵味的诗句,诗的形象性特别显著。现在我们为杜甫《绝句二首》填空,再说说填进去的词有什么好处。

(屏显)

迟日江山(   ),

春风花草(   )。

泥(  )飞燕子,

沙(  )睡鸳鸯。

生:有了“丽”字,江山美的特点就明确了。

生:有了“香”,花草就有了嗅觉的美。

生:有了“融”字,燕子与泥的亲近就十分形象了。

师:是的。其中“丽”“香”“融”“暖”,带着感情,使诗歌的意境溢满了暖意和惬意,描绘了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这几个词,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再为《天净沙·秋思》填空并说说采用了什么手法。

(屏显)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生:看到小桥流水,就想起自己的家也是这样的。可是却不能回家,忧心忡忡。

师:对比意象,更增思乡愁绪,配合“枯”“老”“昏”“古”“西”“瘦”等修饰性词语,表现力更强。这首小令,也是采用“列锦”手法。意象的组合产生对比,产生新的内涵,语词创造了意义。同时,一些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使意义的指向更加明确。

三、组合图式:拼接为“诗”

师:如此动人的诗歌,真叫人心生羡慕。你想不想写几首诗,展现自己的才华,让人刮目相看呢?现在我们做个游戏。

(屏显游戏规则)

1.每4~5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得到5张小     纸条;

2.在每张小纸条上写一句话,10个字左右。

3.对写话的要求如下:

⑴最想对某个人说的话;

⑵对某事的看法;

⑶眼前的一幅画面;

⑷一个或多个动作;

⑸一个很喜欢的事物;

⑹一个偏正短语;

……

4.接着,把这些纸条糅合在一起,打乱;再从中抽出8张;

5.这8张随意排列,接着把8个句子抄在一张   纸上;

6.有病句或错别字改出来;

7.多余的可舍去。

(每组派代表读出这些句子,并做解释)

师(小结):诗歌的意义,常在空白处。我们读过的诗,其实都是跳跃的。

(屏显拼装作品一)

他在想什么

那么刻骨铭心

稻城亚丁

每天看着你入睡

灯边有蚊子在飞

情不自禁的笑容

生:稻城亚丁那次旅行有刻骨铭心的记忆,看着对方入睡的样子,自己就情不自禁地笑,蚊子飞的情景在稻城亚丁也出现过,让人触景生情。

(屏显拼装作品二)

酒泼了

奶奶买了三斤菱角

火箭队犯规了

地铁车厢空荡荡

一路桂花香

昨天我又读了一遍朱自清的《春》

一地碎屑

阳光透过窗棂

生:在家里,妈妈做菜时把料酒给泼了,奶奶买的菱角挺好吃。看新闻时,听到火箭队犯规的消息,我很气愤。中午坐地铁去上学,车厢里人不多,心里还想着来时一路的桂花香。又想起昨天重读了朱自清的书,一地碎屑的时代有这样一位作家,心里顿时充满了阳光。日常生活中,有些小事或者新闻发生,唯有作家的书让我感到惬意。

师(小结):抓住刹那间的感受,意象组合产生新的意义。

(小结,屏显)

意象组合,刹那感受

四、改装图式:古诗改写

师:首先,我们阅读美国诗人、意象派主将埃兹拉·庞德对中国古诗的改写。

(屏显)

原诗:

落叶哀蝉曲

〔汉〕刘彻

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

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

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改写:

刘彻

[美]庞德

丝绸的瑟瑟响停了,

尘埃飘落在院子里,

足音再不可闻,落叶

匆匆地堆成了堆,一动不动,

落叶下是她,心的欢乐者。

一片粘在门槛上的湿叶子。

师:由此我们发现,改写后突出了某个意象。突出某个意象,而不是面面俱到,是初学写诗者的必经之路。接着,我们自己试着改写几首。

五、创新图式:课后创作

师:观察枫叶、芦苇等图片,抓住刹那间的感受,以意象描写和抒情为中心,写一首小诗。

【创课所得】

这是一节诗歌写作入门指导课,以现代诗写作为教学目标。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说,是“词语产生意义,而不是意义产生词语”。本课五个环节,按照内化图式、认识图式、组合图式、改装图式、创新图式的顺序,逐层推进,效果颇佳。如果学生文学修养高,一节课45分钟可以完成;反之,学生水平一般,则需要两节课90分钟完成。

诗歌的写作和意义,固然可以通过议论和直接抒情的手段获得,如宋代诗歌,以议论为诗,以“理趣”见长,更可以借景抒情,且采用意象组合的方式,彰显诗歌的多义性,呈现曲折之美。

本课十多年来,在多个班级实验过。年代不同,学生的“诗句”所透露出的美学风格也迥异。从早期口号式的句子,到后期真实反映学生内心喜怒哀乐的语言,折射出这些年语文教学的进步,特别是课外阅读的成效和学生抒写真情实感的语文新生态。

【学生作品】

雪苇

东瓯中学至善文学社2018級  辛亦雯

你生自水边 一尾游鱼

雪色的  纯洁的美丽

芦苇 雪色的苇

你可曾怕过天黑

一地琉璃

他是坠毁的星

是无踪的神迹

秋团扇

东瓯中学至善文学社2018级  陈皮紫涵

血液

时间所化

愤怒地浸透

仿佛一片胭霞

老去便要苍苍白发吗

往世

是否可以抽枝发芽

抻开

时间的大手

否定

用生命年华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东瓯中学;325000)

猜你喜欢
图式花瓣意象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花瓣报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天上的花瓣雨旋落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玉人”意象蠡测
阅读花瓣雨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