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与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论反思

2020-08-03 02:00张文风
河南教育·高教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政课高职院校

张文风

摘 要:思政课教学方法论是指导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针,思政课教学方法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申教学方法论的意义在于增强问题意识,把优势转化为教学实效。高职院校应该在守正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规律创新思政课的具体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又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八个相统一”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科学方法论,也为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一、重申教学方法论的意义:增强问题意识,把优势转化为教学实效

方法论是关于研究方法的理论,是对方法本质性和规律性认识的理论体系,主要由四个层面构成:教学方法指导思想,侧重于方法的价值和理论依据;基本方法,侧重于方法的科学原则与应用理论;具体方法,侧重于操作系统和过程;教学方式,侧重于微观教学方法的活动细节。加强思政课建设,宏观层面应充分发挥政党优势、制度优势、指导思想引领优势和组织优势;中观和微观层面应坚持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注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第一,科学方法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重要法宝。历史经验证明,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毛泽东曾形象地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是瞎说一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邓小平也曾强调,“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现在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方法论的意义和作用,先后于2013年12月3日和2015年1月23日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第二,教学方法论是指导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针,教学方法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艺”精准是确保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一致性的重要条件。教学方法论的另一重大意义不在于使用了何种具体教学方法,而在于对所使用教学方法的自明性、自觉性的理解。思政课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相互影响。其中,教学方法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教学方法在其他要素的实效性发挥中起到关键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言:“撇开自然物质不说,各种不费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并入生产过程。它们发挥效能的程度,取决于不花费资本家分文的各种方法和科学的进步。”可以看出,教学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主要依靠教学方法组织和维系,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学方法体现出来的。

第三,高职院校横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其思政课教学方法论还应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新世纪以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论研究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作体系,但仍存在若干认识误区。其一,片面强调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强调教学方法论一般层次的“共通性”,忽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总体而言,目前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主要聚焦于教育层次,缺少关于教育类型的明确细分要求。就教育层次而言,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本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方法与理论溯源“大同小异”,大而言之,诸如模块化专题式教学、菜单式项目化实践教学等,小而言之,诸如慕课、微课、对分课堂等。其二,以偏概全,把思政课教学方法的“高职特色”混淆为“实践教学”,或打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旗号盲目扩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变相减少课堂教学学时),甚至刻意模糊专业实习实训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界限,淡化实践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三,无法有效开展“工学结合”情境中的思政课教学,且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常常流于形式。目前,主流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方法难以全面覆盖“现代学徒制”等前沿人才培养模式。安于课堂教学,各种类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普遍“重建设、轻使用”,存在“放羊式”校外实践教学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论的内涵: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为基本遵循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教育部颁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等一系列引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就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和教学方法探索而言,目前正处于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阶段。总体上,高职院校应该在守正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规律创新思政课的具體教学方法。

(一)守正是根基

思政课教学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守正就是要坚守正道,把握事物的本质,遵循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从课程性质看,作为“高校第一课”,思政课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政治性是思政课的基本属性,思政课教学肩负着引导学生实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的重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教学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高度统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思政课教学同样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学方法研究,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这关乎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增进政治认同,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关乎大国工匠培养的品质。

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而言,想要真正解决理论运用的“浅尝辄止”和教学内容“泛娱乐化”的问题,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就目前的情况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在運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思政课教学基本方法,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坚守并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表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从而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二)创新是源泉

思政课教学要突显高等职业教育属性。由于生源、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很大区别。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具体方法可以秉承“比较思维”,学习和借鉴“双一流”普通高等学校,但也需顺应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在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当年扩招100万人。

随着国家层面高职教育定位的明晰,高职院校思政课具体教学方法需要在以下层面进行创新。其一,理论讲授更加大众化、通俗化。高职院校更要加强思政课教学工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指导职业院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生源减少而高职扩招的背景下,高职学生生源将会更加多元化,如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知识性“灌输”仍然会是思政课理论的主要教学方法。面对理论知识功底普遍较弱的高职学生,让知识性“灌输”理论教学更“接地气”的方法是探寻话语转换方式。正如小学讲法治故事,中学讲法律规范,大学讲法学观点,思政课教师要善用领袖人物“金句”、大众话语和网络流行语,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深邃的理论。其二,探索“工学结合”情境下思政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毋庸置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经过5—10年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可以肯定,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将会“从形式走向实质”,高职学生在校系统学习时间将会更加“碎片化”。

(三)融合是方向

思政课教学方式应融入基础学科知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是个性化的具体教学方法,无论采用何种具体教学方法,内容、叙事方式和叙事媒介始终是思政课教学方式最基本的要素。第一,从内容选择的角度而言,思政课教学要做到政治性、学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内容为王”是确保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与专业知识相融合。政治理论常常侧重于宏大叙事,融入专业知识作为政治理论的主要“论据”,既能体现教师对于学生的“职业关怀”,又易于达到师生“话语同频”;另一方面,要与人文社科知识相融合。无论是“思修”课,还是“概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均蕴含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历史等人文社科知识,只有将思政课内容的“理论高度”和人文社科知识的“知识厚度”结合起来,才能将枯燥的理论更好地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案例”。另外,思政课教学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在内容设计、选取上要做到重要时间节点与党建主题教育内容相融合。第二,从叙事方式的角度而言,思政课教学要做到话语风格更“接地气”。面对“00后”的高职学生,除严谨表达相关政治理论术语外,还应该关注中国话语、时代话语、大众话语,做好话语转换。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适量运用网络流行语、国家领导人“金句”和政治理论“高频词”,在话语风格上贴近学生。第三,从叙事媒介的角度而言,思政课教学要善用网络信息技术。网络信息技术虽然只能作为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却是高效教育教学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等数字终端向学生展示更为清晰的事实真相,远胜于思政课教师的“滔滔不绝”。

三、展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论的发展方向:契合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趋势,探索突显高等职业教育属性的思政课的具体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论的发展方向应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让“工学结合”情境下的思政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落地生根。

首先,从课程属性看,多学科借鉴与整合,混合方法论与思政课教学具有天然的亲和性。高职院校三门必修思政课均有大量的多学科知识。以理论讲授为例,遵循教学方法论的指导作用需要把握以下逻辑。一是“学懂、弄通、做实”,从教材体系转向教学体系,做好模块化专题式教学,不同教学专题对应的具体教学方法应有所区别。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专题内容,借鉴多学科背景知识,融入不同学科独特方法。如“概论”课设置“毛泽东诗词朗诵”教学环节需要借鉴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模块化教学也需要运用心理学学科的教学方法。三是善于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和话语转换,前者在于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后者在于同频共振、教学相长。四是处理好教学方法的“战略”与“战术”关系,既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政治属性,又要关注时代、关爱学生。五是灵活运用具体教学方法,突出方法方式创新。比如,案例教学法,既可以是列出原理—得出结论—案例证明,也可以是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概括出原理。

其次,从教育类型看,突出实践教学,探索“工学结合”情境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客观而言,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虽都能做到“理实一体化”,甚至单独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但仍有两方面需要提升。其一,“理”与“实”结合的深度、效果。相对于理论教学,大多数学校以菜单式项目化的校内实践教学为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参与面和实效性还存在许多不足,诸如学生参与普遍存在“搭便车”现象、实践教学效果考核偏重于“静态”的作业、作品等。其二,在“工学结合”情境下开展有效教学。以“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例,让思政课教师在“工学结合”情境下上好思政课,学校层面不光要建立好学校、行业和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还要综合衡量和理顺人、财、物的效益关系。

再次,从时代特征看,强化“互联网+”思维,教学中善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第一,围绕网络信息技术设计教学对于“00后”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诸多數据一再证明,单纯的理论灌输已经很难敲开高职学生的心扉。用好网络在线课程、教育教学APP、微视频等,是思政课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二,网络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在思政课教学中,借助网络在线课程平台可以有效实现各类教学资源共享,如学生考勤、作业发布、无纸化考试等,这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和鞭策作用。第三,高效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或网络在线课程平台,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让学生有所感悟。

最后,从教育目标看,教学内容与话语转换体现职业关怀、职业素养、职业标准,生动诠释劳动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一方面,高职教育职业属性定位使得高职学生显示出更为强烈的职业追求和职业向往,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与话语转换中体现职业关怀、职业素养、职业标准等,是拉近师生关系、提升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作为高职教育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要素,劳动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在实现意识形态教育首要目标的同时,还肩负着包括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在内的知识教育的重任。

四、保障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实效:教学内容的真理性与传播程序的科学性

教学方法论的实效性应该包括理论的科学性、实践的可行性、操作的便捷性、结果的价值性。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夯实根基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储备,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并养成分析政策的习惯。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要当好先生,先当好学生”,要在以下理论学习方面下功夫。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思政课教师更是如此,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同时,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利于思政课教师从源头上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二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是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如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四是关注时事热点问题,积极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探索教学方法

一是牢牢把握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的方向,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上遵循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政课三个层面设计好思政课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二是基于不同的思政课程和教学对象,敢于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政课教师要根据课程和教学专题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还有诸如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示范法等。面对二年制和五年一贯制的高职学生,教学设计把握“够用”和“会用”的原则,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但理论不必过于“高、深、全”。对于三年制和高本班学生,除遵循“够用”和“会用”原则外,还要通过教学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三是丰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在共性的教学方法之外,教学方式也应具有明显的教师个人特色,尤其是在讲授中要处理好情、声、气的关系。“声情并茂,感同身受”“音在高位,声美动听”“气足则声亮、气充则声远、气满则声厚重”,针对不同的专题内容和教学对象运用不同的肢体语言和感情。

(三)用好网络信息技术

如前所述,网络信息技术虽然只能作为教育教学的技术手段,却是思政课高效教学“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思政课教师探索个性、有趣、形式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一方面,教育部连发重要文件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全媒体传播方式有机融合,“互联网+职业教育”已成为共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而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思政课教师只有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才能够贴近社会、亲近学生,才能在掌握并运用众多诸如网络在线课程、教育教学APP、微视频等有效信息化教学资源后,将思政课教学呈现为视听盛宴、精神大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1-11.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5]刘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编:恒 清

猜你喜欢
思政课高职院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