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霖 赵 昱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到“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育部 2012)。学生只有通过充足的听与读的语言输入,并通过相应的说和写的语言输出,才能达到良好的语言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进行有机整合。
然而,当前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课文解析而忽视学生的语言输出。教师存在一个误区:阅读课只讲阅读,关注阅读技能训练与文本分析即可,缺乏对学生技能整合的整体性思维的培养。即使教师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大多是侧重口头表达而非书面表达。学生缺乏写作训练,容易造成写作时词汇贫乏、句式单一、篇章结构杂乱、审题不清等问题。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问题: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针对阅读与写作割裂的问题,王初明(2012)指出读后续写有效地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紧密结合起来,是基于阅读理解而进行写作练习的方法。
读后续写体现的是协同效应。协同是指所产出的语言与所理解的语言趋于一致,是语言输出向语言输入看齐,是由低向高拉平,缩小差距。因此,协同效应又可以理解为拉平效应。包含模仿成分,涉及他人语言的重复应用,具有巩固或扩张学习者语言表征的功能。在协同过程中,如果他人的语言水平高,水平低的学习者将得益于协同的拉平效应,语言水平提高快(王初明 2012)。
同时,读后续写具有如下优势:(1)释放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2)理解与产出紧密结合;(3)与阅读材料及其作者互动;(4)创造性地模仿和使用语言;(5)在接触语篇中使用语言;(6)有助于学习者自我纠错;(7)适用于不同水平的外语学习者;(8)对外语学习和教学几乎无负面作用;(9)有效杜绝抄袭(王初明 2012)。总之,读后续写产生的协同效应使续写文章的语言向阅读文本的语言趋近,从而提升外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读后续写有效地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把握语言特点、掌握篇章结构的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等。教师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分析文本,再结合文本进行故事的续写。文本阅读属于语言输入层面,阅读之后的文本分析是理解层面,即从输入到输出的过渡媒介,续写故事则是语言输出,语言的输出是基于语言输入与理解。
本课的阅读文本选自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中的阅读文章Strange Happenings in My Town。这篇短文的话题是神秘事件,讲的是小镇每晚都有奇怪的声音,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并作出推论。有的人认为这个声音是青年人发出的,有的人则认为是动物发出的,当警方调查时却没有发现任何线索,因此认为可能是风的声音。然而,有居民发现夜晚树丛中有不明黑影,小镇居民陷入不安之中。这篇短文第一段的前三句介绍了小镇怪音的背景信息,包括时间、地点,然后分别介绍了维克托(Victor)一家、海伦(Helen)、未名女子、“我”等人用情态动词表达对陌生噪音的猜测。然而,这个故事并没有明确交代这个奇怪的声音到底是由什么发出的。因此,这篇没有结局的短文很适合用于读后续写教学。
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学生。学生已经知道可以通过使用情态动词表达推论。此外,学生对充满悬疑的故事容易感兴趣,有利于培养推理能力。
1.基于标题和图片对文章内容作出预测。
2.通过快速定位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表示猜测的情态动词的可能性的大小。
4.基于对文本的理解续写故事。
学生能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续写故事。
根据协同理论,将本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导入(Lead-in)、读前活动(Pre-reading)、读中活动(While-reading)、读后活动(Post-reading)。
Part 1:导入(Lead-in)
展示一些模棱两可的图片,播放一些动物的声音,让学生使用情态动词猜测。利用PPT呈现might/may/could/must等情态动词,以提示学生根据不同的图片或声音选择合适的情态动词。此外,提问学生推测的理由,锻炼他们基于证据推理的能力。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选用情态动词猜测图像或声音温习语法知识,并完成练习,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Part 2:读前活动(Pre-reading)
学生根据文章图片推测可能发生的故事。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推测,设计如下问题:
(1)What may the women do?
(2)What might she see?
(3)How may she feel?
学生能根据图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猜测。就图片中女子所见的事物而言,有的学生猜测可能是狗、猫等动物。就女子的感觉而言,学生能根据人物微皱的眉毛推测该人物可能感到不安。
【设计说明】学生能根据图片所提供的信息预测发生的故事,并用情态动词表达猜测。
Part 3: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1.快速浏览并选择最佳标题
文本给出了三个选项,分别是:(1)A Small and Quiet Town;(2)Strange Happenings in My Town;(3)Animals in Our Neighborhood。教师留出不足1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快速浏览。学生能选择出准确的标题为Strange Happenings in My Town。
2.定位文章的关键信息
故事由六大要素构成,分别是what,where,when,who,why,how;让学生重新读文章,寻找这几个关键要素,并设计如下问题:
(1)What happens?
(2)Where and when does the story happen?
(3)How do neighbors feel?
同时,充分利用表格,让学生进一步关注不同的人物表达推测的方式。先让学生回答,然后在其回答后展示答案,并在答案中标红情态动词,这样有助于其注意到文本语言的特点。通过完成这些问题与表格,学生对这篇文章能有整体的感知(见下表)。
课文信息提炼
表(续)
【设计说明】选择最佳标题是为了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同时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概括能力。通过一系列有关文本内容的问题与活动,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本。文本理解能为读后续写打下基础。
Part 4:读后活动(Post-reading)
1.总结文本内容
首先,在PPT上展示故事的六大要素,即what,where,when,how,who,why,并让学生根据这些提示分别说出对应的信息内容。结合学生的回答,呈现如下思维导图(见下图)。其次,借助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用beginning,process表示,然后问其这个故事是否完整。学生表示故事缺乏结尾。
文章脉络梳理图
2.讨论
故事没有结尾,引导学生讨论故事的结尾。这个讨论是以小组为单位,四到五人为一组。要求学生根据文本信息描述可能的结果,需要有理有据。该讨论有助于学生相互交流,打开思路,基于文本理解进行大胆猜想,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与此同时,讨论也为后面的读后续写任务作铺垫,确保学生能当堂形成故事结尾的短文。
在讨论后,让学生发言,发现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认为声音的发出者是狼,因为文中提到有人看到树丛中的黑影比狗稍大。有的学生则认为声音是由顽皮的年轻人发出的,因为维克托作为教师以坚定的语气如此认为,并说“It must be teenagers”。must表示肯定的猜测且把握很大。讨论结果证明学生能积极思考,能依据文本进行合理推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写作提示
教材对该文本的设计本身就有读后续写环节。按照教材上的提示,该读后续写是半开放式,给出了每一段的首句,让学生完成剩下的内容。考虑到故事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结尾,既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又要有一定的界限,方便统一标准以点评作文。半开放式作文就满足以上要求,因此,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写作提示更好地完成作文。
作文总共分为三段,段首句分别是Last week,in a quiet neighborhood,something strange happened.../We now know what was happening in the neighborhood.../Now the mystery is solved.People in the neighborhood...
同时,每一段都会提示应该写什么内容。具体而言,第一段要回答“What was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mystery?”第二段要回答“How was the mystery solved?”第三段则要回答“How do the people in the neighborhood feel now?”续写的文章首先需要复述故事,接着描写故事结尾与人们在解决问题后的感受。这就为学生搭建了“支架”,指明了写作方向,降低了写作难度,使其更有可能在课堂上完成。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表达方式并照顾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PPT上展示了对写作有帮助的单词、短语、句子,并说明这只是参考,鼓励其结合所学运用其他表达。
词汇:uneasy,anxious,nervous...
短语:at ease,to ones’surprise,all of a sudden...
句子:The town returns to peace./It seems to be the end of the world./One’s heart is going to jump out...
4.学生写作与展示
按照教材对续写的要求,学生需要在课堂上生成一篇包含3个段落的短文。为了确保学生能当堂形成文章,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每组形成一篇文章,他们需要商讨与分工,有的负责复述,有的负责结局情节构思,有的负责人物情感描写,有的负责汇总与执笔。给每一个学生发了作文纸,已给出标题No More Mystery in the Neighborhood,段首句及内容提示语。学生有大约12分钟的时间完成文章。鼓励学生将结局描写得出人意料、有趣,鼓励其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在学生创作期间,教师要走下讲台巡视,一方面看学生完成的进度;另一方面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提供帮助。完成之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朗读本组的作文。以下是其中一组学生的作文片段:
It was a UFO landing in that area.They are from out space,their galaxy is billions of light years km away from us.These days,they are doing some research on earth.Alien leaders just want to know if there are any living things there.Their spacecraft can’t be seen by us,so that’s why there’s always noises around here but we can’t see them.To my surprise,they even know our languages!They explain that their hometown is in a great danger and they need us help them.Our government try their best to help them solve the problem and finally they make it.
这篇节选的作文在语法方面存在一些瑕疵,但脉络清晰且情节出人意料,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是基于文本的,比如这个节选片段回应了噪音产生的原因,而噪音正是文本的关键信息。另外,读后续写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作,在交流时有助于思维碰撞,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5.点评
先让其他学生点评,然后教师点评。点评内容主要分析作文的内容与构思,包括情节的完整性与故事结局。以鼓励为主,赞赏学生作文的出彩之处,同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6.作业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每组完成一篇作文。这样有助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了解如何进行续写,具有启发的意义。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独立完成续写。但是,只有自己动手完成续写,才能对文本有更深的体会。
【设计说明】读后活动的核心是续写。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文本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形成整体感知,把握故事的要素。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旨在帮助他们认识到该故事缺乏一个清晰的结局,为之后的续写进行过渡。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与创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堂读写课按照“初读—再读—讨论—写作”的步骤进行,旨在引导学生基于文本理解进行写作。在授课完成后,教学反思如下:
1.选材
要想上好读写结合课,阅读文本的选择很重要。文本应该具有趣味性。以这堂课所选的文本为例,文本的篇章结构并不完整,这为读后续写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简而言之,语言输入是第一步。
2.文本理解
文本理解是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桥梁。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的理解与分析,他们的语言产出质量就会受到影响。以这堂课为例,学生需要在阅读文本时掌握故事的内容、篇章结构、语言特点(语法、词汇、句式)、人物情感态度与观点等方面的知识。读后续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而模仿包含以上提及的方面。
3.点评指标
本堂课在课堂上没有给出明确的评价指标,使学生的评价失去了方向性。明确的评价指标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同时引导他们按照评价指标反思与改进自己的作文。
4.“支架”搭建
续写的关键在于前期的文本阅读与理解,教师需要设置合理、有效的问题与活动,帮助学生把握文本。本堂课的一个亮点是思维导图,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更加直观地把握文本。然而,这个思维导图是教师制作的,并非根据学生的回答生成的,也没有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形成思维导图,这样就造成了他们被动接受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训练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让其转化、处理、加工文本信息,使其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5.任务量
要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文本阅读与续写,任务量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导致很难深入讲解文本中涉及的一些语言词汇。教师应更多地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考虑他们是否能真正消化与吸收课堂教学内容、消化与吸收的程度,而不是一味地完成授课任务。
阅读课不仅仅是教阅读的课,还应有机整合各项技能训练。比如,这篇文本比较适合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教学。
读写课是对教学的一次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证明读后续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紧密结合,整合阅读技能与写作技能。同时,对教学进行反思,除了反思中提到的选材、文本理解、点评指标、“支架”搭建外,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方面,如进一步优化课件、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等。教师将不断进行尝试与反思,使课堂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