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脱“困”

2020-08-02 10:56罗仕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9期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罗仕芬

【摘要】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较盛行、实效性较强、运用范围教学方式。这种学教方式逐渐从城市教学课堂中推广到教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对班级种特殊群体——学困生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利用好这种把剑能轻松转化他们,反之,就会使他“困”更加严重。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该如何利用好这把“剑”,使学困生得到转化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学困生转化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然而 ,许多教师发现在这种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小组活动中每次讨论交流、发言,侃侃而谈的基本上是班里中上水平的学生,能力比较差学生只是默默无闻,甚至受到其他组员排挤。学困生在小组活动中毫无存在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他们不仅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而且促生他们自身自卑感、学习的厌恶感。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学数学学困生该如何得到转化呢?针对这个问题,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创建小组前摸清底细

小组学习通常每个小组人一般为4-6人,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成绩、性格等因素进行分组分工,这样才最在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能力充分得到发挥,最终达到体现在创建小组前摸每个同学的底细尤其重要,特别是学困生要更加全面具体,比如性性格、家庭环境、造成学困原因等,都要进行详细摸调查,为下一步创建小组时小组成员的搭配做好准备。

二、小组成员合理搭配

创建小组时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民主会让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小组,那组成小组往往会出现优中差这三层的学生各自成组,这样分出来的小组在课堂上小组之间的竞争一边倒的现象,学困生小组完全失去竞争能力,对学困生的转化没一丝的帮助,这种分组方式也是不科学的。我认为分组这项工作应该由教师根据各生的成绩、性格等对小组成员合理搭配成组,以4-6人一组,每个组成员的能力按比例优中差搭配,优等生在小组活动中会给学困生带来榜样的力量,也可以建立一对一或多对一优困”帮扶关系。

三、小组成员针对性的培训

小组创建后不要急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对小组成员针对性培训将会对以后小组各作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老师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时无论是交流讨论还是发言,都是中上成績学生,而组里的学困生讨论插不话、发言也轮不到他,很显然学困生收到小组的排挤,久而久之让学困生产生自卑感,严重的会丧失学习信心。所以这里的培训应该是按职责分批多次的,培训除了让小组成员明白自己的职责、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更重要的培养他们团队精神,让他们认识每个成员都是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力好的同学有责任帮助学困生进步,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应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培养小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活动,例如,A小组的学困生擅长唱歌,那教师可组织A小组内唱歌比赛,通过小组活动让其他成员懂得学困生也是优点的。从而让小组成员从心里接纳学困生,除此之外,对学困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励他们融入小组,向其他小组成员学习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有的老师认为反正学困生在小组活动中帮不上什么忙,要求他不帮倒忙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下学困生毫无存在感而言,有些逆反心理强的学困生就会用其他方式找存在感,例如,小组交流时大声插话、敲打桌椅、找其他同学麻烦等,这样不仅对转化学习没有帮助,而且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违背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因此,笔者认为,每位小组成员都应该有自己的任务。就学困生来说,应安排他有能力、有可能完成的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安排他们担任记录员、纪律监督员、学具管理员等,例如,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学习中,测量圆的周长时,4人的小组,小组长安排组里的学困生负责记录数据,在“比的认识”只要求他掌握比的意义和比各部分的名称。让学困生体会小组合作学习成就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另外根据组员学科特长给他们安排额外的与学困结对帮扶任务。去年笔者教学班的B组成员小刘计算能力强,他对组里学困生计算能力提升帮扶;林同学对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掌握得较好,他就负责对学困生这个知识点的帮扶。如此细化帮扶任务,不但让组员发挥特长,还减轻了帮扶任务,更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在小组分工实施一段时时间后,如果小组成员能胜任自己的角色,尤其是学困生有一定的进步,这时小组每位成员的职责可以适当调整,可以制定轮换周期,竞选上岗等方式进行调整,这样避免了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分工出现厌烦感,也锻炼了每个小组成员的能力,这一措施也是激励学困生逐步进步的动力,刚开始,学困生可能在小组担任最简单的分工,可是慢慢转化就有机会挑战不同的任务,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

五、建立小组捆绑评价制度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会用一定的激励手段来鼓励小组间的竞争,小组内成员之间的竞争 。教师一定要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制度,这个建制必须使小组合作学习与学困生的转化有机结合,能促使小组成员对本组学困生的帮扶转化,对每一个小组、组内成员公平公正且可实施,这里建议运用小组捆绑评价法为宜,就是小组评价时组内所有成员都能完成任务才可能获得分数,缺一不可。例如,小组成员都能完成相应难度的学习任务加3分,小组成员成绩者能进步达预定目标加3分,小组内“优困”帮扶组效果显著加3分,小组成员都能参加小组活动加3分。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促使小组成员自愿自觉帮助学困生,使学困生的得到进一步的转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对他们的转化也是循序渐进的事,离不开老师的关爱和指导,离不开小组成员对学困生的帮扶,离不开学困生在小组活动的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学困生脱“困”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学困生转化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探索如何转化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教育策略
不抛弃,不放弃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