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艳香
语文统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指出:“得语文者得天下,统编版教材专治不读书。”统编版教材对阅读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快乐读书吧”等栏目上,还体现在针对具体课文所设置的“阅读链接”上。纵观统编版教材中的“阅读链接”,主要呈现出以下的特点:一是紧扣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与单元其他文本一脉相承;二是呈现的文本都是以片段的方式,彼此之间形成呼应之势。针对统编版教材这样的设置,阅读教学是浓墨重彩地精读精教,还是放任自流地任其学习呢?笔者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灯光》一文后面的“阅读链接”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链接语文要素,放手自主梳理
作为阅读链接中的文本,被编者选入教材后的教学定位显然与单元中其他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差别。纵观统编版教材从精读到略读再到对整本书阅读的“三位一体”的模式,似乎并没有给“阅读链接”板块留下一席之地,但作为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的通道,教师应将阅读链接中的文本形成整体性考量,并将其作为落实学生自主梳理和实践的文本展开教学,否则占据太多的教学时间不仅不现实,更无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紧扣语文单元要素,将其落实到语文教学的方向,真正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服务。
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抓手,明确学习的方向。比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文中片段时,推动学生的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狱中联欢”場景的?片段中“面”与“点”的描写分别在什么地方?在自主性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所感、所得与小组同学交换、相互补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在深入实践中体悟,真正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生长服务,才能将语文要素巧妙地落到实处。
二、把握文本共性,串联统整素材
统编版教材阅读链接中的文本资源,一般都不是以完整的单篇形式呈现的,而是以多篇片段形成资源体系,为此教师需要巧妙地把握文本内涵,在素材资源统整和串联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从而彰显教材所选择文本的经典价值。
比如在教学《毛主席在花山》和《狱中联欢》这两个片段时,笔者以表达手法的不同对文本进行阐释,并专门设置教学准则:读一读,注意文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对这两篇材料进行统整性把握,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保持一致,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深入思考,让学生的认知更具有层次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对文本的材料进行统整联系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了狱中被捕战士的革命情怀。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有效地落实了学生的认知体验,真正为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服务。
三、夯实多维视听,激活内心体验
为契合学生形象化和直观性认知特点,编者也关注了阅读链接内容的多样性。除了以语言文字为主的文本之外,作者还配置了插图或歌曲。这里的“阅读链接”就推荐学生聆听经典歌曲《春天的故事》《我的中国心》。
教学这一部分时,笔者首先介绍这两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春天的故事》是歌颂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歌曲中“画了一个圈”就是指将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特区,“一位老人”就是指邓小平爷爷;而《我的中国心》是一位海外华侨深深思念祖国的赤子之心。笔者组织学生收集关于这两首歌曲的材料,并在课堂进行分享,对文本内容进行体悟与感知。其次,笔者通过播放音频、出示歌词,让学生在振奋人心的歌曲旋律中感知文本的内涵,通过歌曲旋律将歌词中的情感激发出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这一教例中,笔者就遵循了编者在编排体系上的思路,组织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感知,并将这种感知与两首歌曲的歌词统整对应,让学生在“披文以入情”的状态下学着唱一唱,感受歌曲中所蕴藏的丰富而真挚的爱国情怀。
语文教学仅仅凭借教材中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实现学生从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就需要教师通过自主性学习、思考和实践,深化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并与教材主题和其他文本形成统整性关联,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内在认知的发展,为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助力。◆(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