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浙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基地之一,红色资源种类丰富,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当代大学生具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充分挖掘浙江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突显浙江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积极作用,必须要转变理念、创新方法、丰富路径,将其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路径
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红色文化资源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浙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基地之一,红色资源种类丰富,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当代大学生具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浙江红色文化资源及其当代价值
(一)浙江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以革命精神为核心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及领导革命、建设过程中所留存下来的物质或非物质遗产。浙江的红色文化资源正是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浙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资源。
(二)浙江文化资源的丰富内容
从红色文化的形态和类型上看。浙江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分为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物质文化资源是指具有历史价值和意义的革命遗迹、革命遗物、烈士陵园、纪念地、陈列馆、革命文献、文物、文學作品等以物质形态、可视化呈现的革命足迹。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成立,直至1955年浙江全境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在浙江境内波澜壮阔、此起彼伏,从未中断,革命遗迹遍布全省11个地市,红色资源种类丰富。目前浙江已公布了三批共15家浙江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其中较为典型的革命遗迹类资源有: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宁波市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三门县亭旁起义红色遗址群、宁波市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湖州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及司令部旧址、永嘉楠溪江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丽水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旧址和衢州市开化县浙西革命斗争纪念馆(浙皖赣省委机关旧址、浙皖特委旧址、新四军集结组编旧址)、萧山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等。
精神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传承意义的道德准则、优良作风、精神风貌,是红色文化深层内在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是红色文化的主体,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最为典型的有: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形成的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船精神;党领导下在浙江西南地区建立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最后创建浙西南革命根地的过程中所形成“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为主要内涵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来自温台地区的467名青年垦荒队员,在大陈岛与驻岛部队一起开展战天斗海的垦荒事业,用青春和汗水培育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大陈岛垦荒精神”。
从历史时间和阶段上看,可以分为建国前红色文化资源和建国后的红色文化资源。建国前主要是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开始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所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有人物、事迹、遗迹等。比如浙籍早期先进分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共创建中所做的重大贡献,其中就有《共产党宣言》国内第一个中文译本的翻译者陈望道;有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沈泽民;有被誉为“浙江红旗第一飘”的浙江省第一个红色政权——亭旁区苏维埃政府;有被称为“浙东延安”的宁波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建国后的红色文化资源重点是建国初期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所形成的文化资源。比如建国初,1955年毛泽东同志对“新仓经验”的重要批示、19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批示的“枫桥经验”、大陈岛垦荒精神;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两山理论”“浙江精神”等。
二、浙江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他还特别强调“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浙江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多样的文化形态、鲜活的历史呈现以及深刻精神硬核正是新时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独特而珍贵的资源。将浙江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确保高校立德树人的航向,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有助于推进浙江红色文化的传播传承,为浙江新时代改革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一)红色文化资源为大学生理念信念提供精神养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念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1],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承载于浙江红色文化资源的人物、事迹和精神正是展示革命先烈崇高的理想信念的“窗口”,正是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活教材”。比如,指挥、领导台州亭旁农民暴动,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红色政权——亭旁区苏维埃,最后革命失败被捕牺牲的包定;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完好保存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和《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等党的早期重要文献的党章守护人—张人亚,这些革命烈士对社会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对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们补足“精神之钙”。
(二)红色文化资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标杆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示范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孕育于革命、建设年代艰苦卓绝的环境下的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许多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人物,感人的英雄事迹,蕴含着自强不息、敢于担当、坚韧乐观、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等优秀道德品质,这些道德品质正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都需要的核心素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文章中提出,“我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靠的还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2]。遍及浙江各地的烈士陵园、纪念碑无不诉说着英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对青年大学生具有强烈地示范作用,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活榜样”,时刻感召和激励着大学生们将榜样的精神品质、道德品质、行为示范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行为准绳。
(三)红色文化资源为大学生传承浙江精神提供天然载体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在浙江留下了众多历史印迹,涌现了一批批为救国图存而不懈奋斗的浙籍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成为中共建党不可或缺的历史元素。这些丰富的历史遗存具有重要的政治导向、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思想教育、历史镜鉴等价值,而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浙江样本”。浙江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成文化强省的目標,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承是其中不可忽缺的内容要素。引导大学生们在传承红色文化中践行革命精神,不仅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弘扬主旋律,提升正能量,更要通过大学生传播浙江文化,传播“好声音”,从而进一步彰显浙江红色文化特色,提升浙江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进而实现文化强省目标。
三、浙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浙江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主渠道”,关键在于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内容构建、手段创新、空间拓展三向维度打造富有特色、有吸引力的“金课”。
(1)丰富课程内容,增强思政课程的实效性。梳理、挖掘浙江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理论课四门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逻辑统一性和相互匹配性,使其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浑然一体。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阵地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认同。其次,利用“形势政治课”“党课”“团课”等课程,按照“革命时期的浙江、建设时期的浙江和新时代浙江等三个专题讲授浙江红色文化内容,引导大学生从厚重的红色文化沉淀中寻找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通过系统学习让红色基因植根大学生的心灵。
(2)创新教学设计,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在红色文化资源中融入思政课程要注意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运用网络教学、实践教学和互动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微演讲、微辩论、微电影”等形式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以往“一言堂”的传统讲授模式,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等宏大主题和厚重的文化以幽默的语言、活泼的形式传递给大学生,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3)拓展教学空间,增强课程的丰富性。201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调研时的讲话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浙江59所本科高校所在的地市都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利用好本土、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校地合作,打造稳定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参观、体验、志愿服务等方式设计富有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让学生能在现场重温革命历史、感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内在动力。
(二)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主阵地,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活动、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打造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品牌,将浙江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日常思政教育载体体系。
(1)打造浙江红色文化校园传播品牌。浙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需要从大学生需求出发,精选红色文化成果,开发形式多样的作品,通过丰富的传播载体进行广泛而有效地传播。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要运用新媒体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将红色资源活化为可视、可听、可读、可感的并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产品,并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从而激发广大大学生的情感认同,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
(2)打造浙江红色文化校园活动品牌。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打造红色文化活动精品,要做到“守正、创新”,“守正”就是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创新”就是要与时俱进,挖掘浙江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时代内涵,运用新的新段和方法,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内容鲜活、吸引力强的校园活动,比如“红色故事会”“红色话剧”“红色经典音乐会”“红色艺术作品展”“红歌会”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让大学生们在艺术享受中获得情感触动、心灵升华。
(3)打造浙江大学生红色之旅实践活动品牌。红色资源教育的重点在于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应按照“因地制宜、贴近学生”的原则,设计符合大学生特点的红色旅游主题实践活动,比如“重走一大路”“浙南红色边区之旅”“浙东抗日之游”“新时代绿水青山之旅”等实践活动,在红色之旅中融入社会调查、开展红色革命史实调研、了解当地人民的光荣革命斗争历史,访谈当地老红军和老战士,在身临其境中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在红色之旅中融入志愿服务,开展志愿讲解、专业知识进老区、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活动,将红色精神真正外化于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实现从认识、认同再到实践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3.
[2]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北京.光明日报,2005.
[3]孟家辉.新形势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11):157.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规划高校思想政治专项课题(17GXSZ02YB)。
作者简介:宋之霞(1977.08-),浙江嘉兴人,嘉兴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