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高职院校校园欺凌问题干预策略

2020-08-02 10:50陈刚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7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干预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文章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采取实验法、比较法、资料查阅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校园欺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校园欺凌问题的原因包括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法治教育的缺失、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学生自身原因等,基于此,本文提出建议措施:高职院校应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三方面入手,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校园欺凌问题的有效干预与预防。着手进行干预,以达到有效干预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校园欺凌;干预

近些年来,校园欺凌呈现出越来越严峻的趋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发生频率较高的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就校园欺凌问题的原因以及具体的干预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预防校园欺凌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校园欺凌的概述

(一)校园欺凌的内涵

对于“校园欺凌”这一词,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从狭义上来说,校园欺凌就是在高校、中小学、幼儿园以及相关辐射区域内发生的学生或者教师针对校内学生进行的具有持续性的物理性攻击行为或者心理性攻击行为,被攻击者在这个过程中承受着身体或者精神上的痛苦。从广义上来说,校园欺凌主要是指在高校、中小学、幼儿园以及相关辐射区域内以学生和教师为受害者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行为[1]。在本文中,校园欺凌的主体以及受体均界定为在校学生。

(二)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

第一,通过谣言传播、孤立排斥等方式伤害同学。这是在校园中最为常见的欺凌形式,这是一种微妙的、间接的形式[2]。但是,这种欺凌形式对被欺凌的学生同样会造成心灵上的创伤,值得社会关注。

第二,通过言语威吓、辱骂等方式伤害同学。通常是欺凌者向被欺凌者索要财务,或者仅仅以此为乐,让被欺凌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损害。在校园欺凌中,这是一种常见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被曝光的校园欺凌视频中,有超过70%的视频显示欺凌者在施暴过程中带有语言辱骂[3]。

第三,通过踢脚、扇耳光、推搡等方式伤害同学。这种一种以身体攻击为主的校园欺凌形式,对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均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在校园欺凌中,这种形式的欺凌比较常见,是最典型的表现形式。通常来说,对被欺凌者造成的身心伤害是最严重的。

二、高职院校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是极其深刻的。现如今,社会风气浮躁, 尤其是自互联网技术发展之后,社会上涌现出各种不良思潮,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中,抵抗力较弱、意志力不坚定的学生很容易被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4]。譬如,很多高职学生沉迷虚拟的网络游戏,在虚拟的世界里过于放纵,为了追求刺激,或者为了追求新鲜感,在现实生活中也模仿网络里的不良言行,如辱骂同学,甚至对同学施暴等。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因家庭关系不睦导致家庭教育缺失。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有一定的暴力倾向。又如,父母工作繁忙,或是外出务工,或是忙于做生意等,从小将孩子寄养在祖辈或亲朋好友身边。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上缺乏有效的引导,孩子很容易形成不良性格,这也是很多高职学生在校园里欺凌同学的潜在原因。除此之外,部分高职学生为独生子女,父母从小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凡事以自己为中心,情绪管理能力差,这是很多校园欺凌案中欺凌者欺凌他人的根本原因[5]。

(三)法治教育的缺失

通过对诸多校园欺凌案件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超过一半的欺凌者法律意识淡薄。归根究底,这与学校法治教育缺失有关。很多高职学生,只有在思想政治课程中了解过一点关于法律和宪法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非常少,如同沧海一粟。 这种一带而过的法治教育很难发挥效果,这也是很多高职学生仍然是“法盲”的原因[6]。学生不懂法,也就不知道如何守法。部分高职学生甚至不知道已满十四周岁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由于法治教育缺失,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普遍较低,在生活中很容易做出一些触及法律的行为。

(四)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

从生理和心理方面来看,由于高职学生长期处于校园生活环境中,社会经历较为单一,且即将步入社会,容易受到学业、就业等因素的影响。这个阶段,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比如就业压力、学业压力、感情原因等各种因素,高职学生容易产生焦虑、自卑、恐慌、嫉妒等各种心理。调查发现,部分高职学生因为就业压力大,心理焦虑,需要一个发泄情绪的出口,部分学生因认知不到位或心理因素原因,进而采取以校园欺凌方式宣泄压力。此外,部分学生存在嫉妒心理,如嫉妒成绩比自己好的或者家境比自己好的同学,然后通过校园欺凌的方式伤害对方,表达自己的不满[7]。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从而产生各种不良行为。

(五)学生自身的原因

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生学业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近些年来,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更是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很多高职学生基础薄弱、性格孤僻,对人生没有任何的规划,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上学,还有些学生甚至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这些学生只想等着混到毕业,拿一张文凭。由于不学无术,有大量的时间,这类学生喜欢发起事端、故意寻衅,通过言语攻击或者身体攻击的方式伤害同学[8]。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高职院校校园欺凌问题干预策略

(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加强法治教育

法律意识淡薄是高职学生欺凌同学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师应当从法治教育这一方面着手。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教师应当重视并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法治教育,尤其是与校园欺凌有关的法律知识,教师要多讲、精讲、详讲。譬如,给学生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内容,尤其是关于未成年人、成年人犯罪以及受到的法律制裁的内容。如第十七条规定,对于不满十六周岁已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投毒、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故意杀人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从理论上来说,高职学生了解的法律知识越多,对行为的约束能力也就越强,责任心也越强。所以,思政教师在教育中应加强法治教育,以实现对校园欺凌的有效干预。

2.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针对高职学生课业任务重、就业压力大等特点,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适当地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梳理不良心理,让学生做到正确释放压力,正确排解烦恼。这既能够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也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焦虑、厌学、自卑、嫉妒等各种常见心理问题开一个心理座谈会,或者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对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建议进行深入讨论、交流。使高职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纠正不良心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或是与学生线下面对面谈心,或是线上咨询,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帮助学生疏导不良心理。学生的心态积极、乐观,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自然也会销声匿迹。

3.增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人生沒有目标,没有方向,每天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这是很多校园欺凌者产生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优势、特长等做一个简单的十年或五年规划。先树立一个大目标,比如让学生思考自己五年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想要到达什么样的位置,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让学生进行明确。然后再将大目标分成很多个小目标,比如规定自己什么时候考上四六级证书,什么时候考上职业资格证等。再让学生根据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制定长期计划、短期计划。这样,学生每天都有事情去做,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欺凌他人,也不愿意再去欺凌他人,这是一项有效的干预措施。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1.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加深学生理解

相对于口头教育,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可以让教育内容更具有感染力。举个简单的例子,高职学生人生阅历浅,对生命的感悟不深。很多参与校园欺凌的学生,从本质上来说,是不敬畏生命。如果教师仅仅通过语言,告诉学生生命的可贵,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很难打动学生。为了增强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如这次抗疫的新闻,很多活生生的生病,因为一场疫情,如花朵一般凋零。很多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为家人的离开而变得冰冷、绝望。还有很多医护人员,为了抢救生命,冒着危险逆行。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这类视频,通过这些视频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认识到活着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教育内容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视频的感染下,学生对生命也会有了更多的敬畏,这对预防校园欺凌有重要意义。

2.采取案例教学法,增加教育说服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辅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还能增强教育说服力,尤其在法治教育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讲解。为了预防校园欺凌,教师可以在课前的时候从网络上筛选一些有关于校园欺凌的刑事案件,将案件发生的背景、地点、时间、经过以及参与欺凌人员最后受到的法律制裁等全过程给学生陈述出来。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解,这样更能增强教育感染力。在每一个案例呈现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育方式相对于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具有说服力,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法律的威严,从而有效约束学生的行为。

3.采取情境创设教学法,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情境创设教学法是一种可视化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深化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的时候,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编造一个关于校园欺凌的案例,然后让学生扮演角色,如律师、欺凌者(被告)、被欺凌者(原告)、法官等,模拟法庭审案。这样的情境创设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深刻的感悟。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行为约束能力等,对预防欺凌者欺凌他人、被欺凌者保护自己均有重要意义。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是受体,被动地接受着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的教育取得的效果往往不理想。为了有效干预校园欺凌,教师应当改变这一现状,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进行创新,让学生以主体身份真正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以此增强教育效果。例如,高职院校学生在生活中习惯使用微信,对微信有着极强的依赖性。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通过微信建立一个公众号,然后让学生运营内容,内容的定位为思想政治,可以是关于心理素质教育的,可以是关于法治教育的,可以是关于生命教育的,也可以是对一些校园欺凌案件的分析。教师让学生负责运营,尽可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运营,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某个成员负责搜集素材,某个成员负责编写,某个成员负责排版等。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言行,还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应当从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原因着手,在这个基础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突出学生思政主体地位,从而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为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未来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兰兰,张伟,刘敬.中高职衔接中职阶段校园欺凌的成因及预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1):48-50.

[2] 谢家树,魏宇民,ZHU Zhuorong. 当代中国青少年校园欺凌受害模式探索: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01):95-102.

[3] 郭三龙.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预校园暴力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18(01):31-32.

[4] 康钊,郭军.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成因及规避策略——基于权利根源理论视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11):72-75.

[5] 杜丹.高职校园欺凌现象演化分析及其应对——基于“学前教育专业某班级欺凌事件”的个案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73-75.

[6] 彭巧.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预防青少年校园暴力的重要性与基本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6(15):151-153.

[7] 丁玉龙,王一方.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浅谈高校校园暴力的解决途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126-127.

[8] 刘杉.试论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预防青少年校园暴力[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8):162-164.

作者简介:陈刚(1983- ),男,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研究方向: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干预思想政治教育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