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静
后牙牙体缺损是口腔科严重多发病,以老年人高发。后牙牙体缺损使牙体丧失正常生理解剖外形,导致牙体形态、邻接关系异常,咬合关系被破坏,严重影响咀嚼功能、牙周及牙髓组织、面容美观[1]。如未能及时获得处理,可引发严重牙体缺损,增加治疗难度,难以获得良好预后。既往研究显示,选用单纯填充技术给予后牙牙体缺损患者治疗难以获得理想效果,需行修复治疗[2]。目前修复体主要有全冠、嵌体、部分冠及桩核冠等,选用修复体不同,临床疗效及预后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通过探讨全冠、高嵌体修复根管技术联合用于后牙牙体缺损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为临床推广提供依据。
1.1 对象 选取2017-05至2019-05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牙体缺损修复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0例,即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组(A组)和全冠修复根管治疗组(B组)。A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8~79岁,平均(63.6±2.8)岁;B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7~78岁,平均(64.1±2.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实用口腔医学》[3]中后牙牙体缺损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相关辅助检查、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获得确诊;(2)髓底宽整,牙冠缺损位于牙龈缘或龈缘以上,根尖无破坏;(3)牙齿缺失为2~5颗;(4)常规根管充填2周后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5)牙周状况良好,经X线检查可见牙根长度足够,符合口腔修复适应证。排除标准:(1)伴有牙周病、恶性肿瘤;(2)伴有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疾病或恶性肿瘤;(3)咬合过紧、残根龈大于2 mm;(4)存在残根、埋伏牙、颌骨囊肿;(5)口腔内卫生条件差或存在口腔颌面部急性炎性反应,临床诊治资料不完整,存在正畸治疗既往史;(6)伴有精神性疾病,相关检查及治疗配合度差。
1.3 方法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疗效干扰因素,所有患者治疗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使用相关材料选购及加工单位均相同。(1)A组:根管治疗后行全冠修复根管处理。术前做好全瓷冠或金属烤瓷冠牙体预备相关要求,行牙体预备。预备中需尽量保留足够的牙体组织,做好牙体准备后需保证牙釉质组织能够保留大于1 mm,确保预备后能够拥有清晰度良好的牙本质肩台。同时行牙体薄壁弱尖基釉清洁。实施双层排龈线进行排龈,然后再使用加成型硅橡胶制取印模,基牙临时冠保护。试戴合适后,使用聚羧酸锌水门汀或树脂黏接剂进行黏接。(2)B组:根管治疗后行高嵌体修复处理。对牙颌面磨除处理,磨除长度为1.3 mm,磨除完成后行短斜面制作,需先全面检查高嵌体边缘所处具体位置,确保其边缘位置能够处在轴面最大轴径处,颌向轴壁聚合度2°~5°,短斜面长度2~3 mm。完成后,采用加聚硅橡胶二次印模法进行取模,确保印模清晰和完整。试戴确定合适后,实施基牙酸蚀处理,再使用树脂水门汀黏接剂进行黏接。
1.4 观察指标及标准 观察患者修复体完整、颜色匹配、边缘适合、咀嚼功能几项指标情况。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4]评估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评估内容包含生理疼痛、躯体能力障碍、心理残障、身体障碍、功能限制等。修复效果评估[5]:(1)优秀,修复体未存在缺损现象,具备较高稳定性,边缘未发生松动,且无牙龈炎出现,牙齿咀嚼功能恢复正常,外在美观良好;(2)良好,修复体未出现缺损,具备良好稳定性,但边缘存在明显裂痕,有轻度牙龈炎,牙齿咀嚼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外在美观良好;(3)失败,修复体处存在明显破损,且有松动、脱落现象,边缘可见明显裂痕,出现较严重牙龈炎,牙齿咀嚼功能仍较差。自制问卷调查评估患者满意度。发放问卷80份,收回80份,有效率为100%。量表评估内容包括操作过程、修复效果、修复后口腔状况等项目,各项积分均选用1~5级评分,总分最高分为5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2.1 修复效果及满意度比较 B组患者满意度总评分为(96.82±4.37)分,明显高于A组的(80.62±5.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修复优良率分别为92.50%、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两组修复根管治疗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 (n;%)
2.2 相关观察指标比较 与A组比较,B组修复体完整、与邻牙吻合、牙齿美观、咀嚼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两组边缘适合和牙冠美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修复根管治疗患者相关观察指标对比 (n;%)
2.3 口腔健康状况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OHIP-14量表各项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OHIP-14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修复根管治疗患者治疗前、后OHIP-14量表评分对比 (n=40;分;
后牙牙体缺损是口腔科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日益加剧,该病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牙体缺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牙体咬合功能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咀嚼功能、生活质量均受到严重影响[6]。根管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临床治疗的一种常用方式。该种方式将患牙拔除,治疗后通过行修复处理提升和巩固治疗的有效性。既往研究显示,根管治疗后选用修复处理方法不同,对临床有效性及预后效果均会存在明显差异性[7]。牙体缺损发生后,通常可行填充治疗,但牙体缺损严重时,剩余牙体组织较为薄弱,无法确保填充体获得有效支撑,进而导致填充体、剩余牙体自身强度无法达到治疗要求,同时还会对外在美观产生一定影响[8,9]。因此,给予后牙牙体缺损患者根管治疗后需行进一步的修复处理。
全冠、嵌体、部分冠和桩核冠均为目前缺牙修复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修复体。全冠修复需要切除大量牙体组织,剩余牙体组织相对较少,因此其强度受到明显影响,且治疗后易发生食物嵌塞、龈缘炎等,患者牙齿正常咀嚼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受到限制[10]。Castillo等[11]发现,全冠修复根管技术用于后牙牙体缺损患者治疗,可获得良好修复效果,但治疗后修复体完整性、咀嚼功能恢复均较差。目前高嵌体修复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对A、B组分别采用全冠、高嵌体修复根管处理后, A组牙体修复优良率92.50%,B组牙体修复优良率95.00%,效果基本相同。与文献[12]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两种修复技术应用于后牙牙体缺损治疗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但与A组比较,B组治疗后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修复体完整性、与邻牙吻合、咀嚼功能恢复、牙齿美观所占比例均更高,且术后OHIP-14量表各项评分也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嵌体修复根管技术应用于后牙牙体缺损治疗,可明显提高修复体完整性,提升牙齿外在美观感,促进治疗后牙齿功能获得更好恢复,使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得到更大改善,总体治疗满意度更优于全冠修复根管。究其原因可能是:(1)高嵌体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将修复体嵌入牙体窝内,并覆盖牙颌面,且修复体高度相对牙颌面更高;(2)修复过程中准备高嵌体牙体时,为了最大限度保留牙体组织,牙冠的最大釉径需降低至牙颈部,且要保证修复体覆盖整个牙颌面,进而保证牙颌面抗力显著提高,降低牙齿折断风险[13];(3)高嵌体修复技术应用工程中,高嵌体牙体预备无效将牙冠的最大轴径降至牙颈部,牙体组织大部分可保留,且面可整体被覆盖,使得修复体及牙齿自身的抗力大大提高;(4)高嵌体修复可保留患牙的解剖结构,获得更好邻接关系,降低继发龋发生率,具有无需行桩道预备,避免桩断裂、根折裂发生,总体修复效果及美观效果更理想等优点[14]。李允允等[15]研究发现,牙体组织的大部分保留以及修复体将颌面整个覆盖,可保证患者咀嚼时,牙齿的对抗水平向分力能力显著提高,可降低牙折的发生风险,因此可改善预后。但需注意的是选用该种修复体时,必须使用强度很大黏接剂进行黏合,才能保证修复获得理想效果。
综上所述,全冠、高嵌体修复根管方法应用于后牙牙体缺损治疗均可获得良好修复效果,但高嵌体修复总体效果、美观及预后更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下一步将扩大样本,进行更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