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线上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20-07-31 09:41赵莹颖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0年6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停课不停学疫情防控

【摘要】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线上教学”。作为学校重点工作的德育,也需要借助网络平台,探索出一條新的“线上德育”之路。相比传统的发生在学校场域内的德育,“线上德育”更需要家长的投入与支持,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省武义县芦北小学围绕“以疫情为教材”的这一德育重点内容,制订“线上德育课程”计划,构建了以学生、家长、教师、网络平台为核心要素的“乡村小学‘线上德育的挑战模型”。基于该模型,学校进一步探究适用于乡村小学“线上德育”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疫情防控;停课不停学;家校协同;线上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7-0053-06

【作者简介】赵莹颖,浙江省武义县芦北小学(浙江武义,321200)教师,一级教师。

一、停课不停学——由“线上教学”引发“线上德育”的思考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应对疫情,确保师生安全,教育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发布通知,要求全国学校春季学期延迟开学。学校延迟开学,学生的学习就成了广大家长与教师担心的问题。为此,教育部出台了“停课不停学”的应对措施,倡导学生居家学习,教育部整合国家、有关省市和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在延期开学期间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免费供各地自主选择使用。就这样,全国掀起了居家学习的热潮。

基于此,浙江省武义县开设“武义县中小学空中课堂”,制定课程表,学生可在家里利用电视、微信、网页等方式进行线上学习。空中课堂的内容不限于文化知识,还有“心理健康”“道德与法治”等课程。

“线上教学”教授的不仅有文化知识,更有因“时”制宜的德育内容。在“空中课堂”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符合校情的“线上德育”。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给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牢牢把握这段延长的亲子共处时光,由班主任牵头,将学校一直以来重点开展的德育工作,通过网络渗透给学生和家长们。

据此,学校组建疫情期间德育工作小组,制订《疫情期间线上德育计划》,以学生、家长、教师为主体,以线上平台为媒介,充分挖掘线上教育资源,探索线上教育方式,为疫情期间的“线上德育”保驾护航。

二、乡村小学“线上德育”面临的挑战

疫情给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而当前提倡的“线上德育”正借助互联网这一桥梁,在家校合作的环境下得以顺利开展。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笔者通过对家校协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以学生、家长、教师、网络平台为四大核心要素,构建了家校协同视角下“线上德育”初期开展过程中面临挑战的框架模型(见图1),后文将基于此模型,探究适用于乡村“线上德育”的开展策略。

(一)学生方面

1.好奇心与自制力的抗衡。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一直是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倡导的学习方式,随着“居家学习”倡议的发出,教师通过数字化德育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并进行自我学习以达成既定德育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需要具有很强的内驱力、自制力及学习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网络虽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对线上文化课程或德育课程的学习反而兴趣不大。根据“居家学习”的家长问卷显示,关于“学生在线上学习更容易分心”这一说法,有32%和34%的家长表示非常符合及大致符合实际,仅有10%的家长表示非常不符合实际。由此可见,线上德育的效果也有限。

2.主体性、实践性、交互性难落实。

当前,我们倡导的德育模式主要有主体德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及情感德育模式。起初,笔者通过访谈班主任及部分学生、家长,发现单向的德育课堂使得学生从德育的主体转变成接受者,且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与同伴或教师形成交互性实践,而课后的德育作业也由“主动实践型”转变为“被动完成型”,从作业反馈中无法看见学生动态的、创造性的表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创新德育课堂形式迫在眉睫。

(二)家长方面

1.硬件设施不均衡。

笔者立足学校及家庭实际,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学生家庭“线上学习”的硬件设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线上课堂的设备以手机为主,电视为辅,选择平板电脑的相对较少。本校大多数学生虽出身于农村家庭,但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积极为其购置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并开通了宽带、无线网或流量套餐。这对不少农村家庭而言,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同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同家庭之间硬件设施及网络环境存在一定差距,有69%的家庭具备无线网络,20%的家庭装了宽带;9%的家庭只能通过手机流量观看视频;调查还显示有1%的家庭网络环境较差,5%的家庭存在观看视频时出现卡顿的情况,而76%的家庭网络环境尚佳。总体而言,我校学生的线上课堂观看的硬件设备基本能够得以保障,但网络流畅度等还存在一定差距。

2.亲子共学难保障。

基于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特殊性,就德育课堂或活动而言,我们一直倡导亲子之间开展共学活动,让家长参考学校发布的活动指南,引导孩子进行思考与实践。然而这样的陪伴,在返工潮来临时难以实现。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小,且有50%-60%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笔者通过问卷对家长返工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家庭父母双方均已返工。通过线上家访,返工的父母表示“难以完成亲子共学”的德育活动。有家长表示,他们下班回家已经很晚了,而且很累,没什么精力陪伴孩子完成亲子活动,只能帮忙稍微看一下作业就休息了,他们觉得力不从心,对不起孩子。可见,“线上德育”为部分家长带来了负担。

在保障“线上德育”实效性的同时,如何尽可能协调处理好“返工潮”给亲子共学带来的不便之处,是我们致力研究的方向。

(三)教师方面

1.教师备课“疑難化”。

根据学校的《疫情期间线上德育计划》,工作小组确定阶段性及常规性主题,发布给班主任,以便他们进行“线上德育课堂”的备课。然而,“线上德育课堂”是一种全新的德育方式,课堂组织形式也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转变为网络授课制,对班主任而言,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无疑是一大挑战。基于对学校40位班主任的调查,我们发现,15%的教师表示备课时间大幅增加,34%的教师表示稍有增加。此外,由于学情、教法都会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产生变化,且很多教师都是首次开展网络教学,对于“备学情、备教法”依然存在许多疑惑,还需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在反思中进行完善。

2.效果评价“单一化”。

德育作业形式多样,包含书面绘画类、实践探索类、感想反思类、诗文创作类等,学生上交的德育作业往往丰富多样。对于“与线下课堂相比,您平均花在检查学生德育作业上的时间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34%的教师选择了“大幅度增加”,22%的教师选择了“稍有增加”。由此可见,线上收取和反馈德育作业对教师来说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此外,教师只能通过书面、线上通话等方式对学生上交的德育作业进行单一反馈,这无疑削减了德育评价的功能,对学生的德育效果及教师的后续相关活动策划会产生不利影响。

(四)线上平台

过去,我校围绕“亲子协同”展开的德育活动多通过公众号、钉钉班级群等平台进行推送,但“线上德育课堂”的开展却成了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在众多的网络授课平台中,由于未经过专业化培训指导,教师很难选择恰当的平台,也难以掌握其使用方法;而学生及家长也需通过不断学习及摸索,才能够创设线上课堂所需要的条件与环境。同时,由于网络授课受限于区域时空、网络硬件,教师对学生多停留在单向授课的状态,很难实现双边互动。而这恰恰是“线上德育课堂”的重要之处。

三、基于挑战模型的乡村小学“线上德育”开展策略

(一)勤合作:引导亲子共学,重构家校协同

疫情期间,家长作为孩子们“线上德育”的重要引导者与陪伴者,家庭作为第一教育场所,教师与家长都是线上德育的“初学者”,一种“合作共学”的家校协同新模式应运而生。

1.线上家访促联结。

疫情发生后,我校德育工作小组讨论制订“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家访表”,要求全体班主任通过语音通话、视频等方式,开展大规模线上家访活动。此次家访的主要目的在于:排查疫情期间学生及同住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现状;提醒家长引导学生完成“每日运动”;引导学生居家时也要加强习惯养成教育;强调“明眸皓齿”(护眼护齿)教育。

本次线上家访回收了23份反馈表,共976份家庭信息,这既是增进家校交流的一次有力举措,也是推进“线上德育”中家校协同、明眸皓齿教育、体育健康教育等内容的有力途径。在家访过程中,教师与家长能够就当前“居家学习”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教师引导家长更快适应“居家学习教师”这一身份,而家长的反馈能够让教师更好地策划“线上德育”相关活动,久而久之,亲子之间便形成了互学共进的相处模式。

2.送教上门暖童心。

针对家长复工后的独居学生群体,班主任及配班教师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送教上门”。期间,教师陪伴、引导学生完成“线上德育”亲子活动,并对德育效果进行反馈。此外,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学校统一作息时间进行学习和生活,提倡学生开展每日运动、每日阅读,关注用眼洁齿及学习习惯。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居家活动的反馈,而这样的反馈是多元的、生动的,这是鼓励学生参与“线上德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措施。

3.家校共育齐探究。

由于“线上德育”这一方案出台时,教师、学生、家长均未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因此各群体皆缺乏“线上德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心理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与家长相约“一周一反馈、问题共商议”,即家长每周定时向教师反馈“线上德育”活动开展期间出现的问题及建议,教师则在进行“线上德育课堂”及相关活动策划时,积极学习、摸索教学平台、积累资源,以制订更好的实施方案。在不断的探索中,各方深入完善“线上德育”。

(二)重引导:落实“生命教育”,众谋“春雨计划”

一直以来,我校秉持着“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设有“芦北小学生命教育专题研究小组”。疫情期间,生命教育从“面对面”转换到了“隔空教育”,这也是我校“线上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疫情为出发点,我校教师按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毕业后这样的四段式分组,成立“生命教育资源收集小组”,挑选适于不同年级段学生在这段时间内适宜观看的生命教育资源,采取“层级式、延续式”的资源搜寻,并纳入芦北小学“线上德育”生命教育板块资源库。

德育工作小组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源,撰写“生命教育观影课堂之亲子防疫行”系列公众号文章,并在其中加入课程简介及影片链接。我们提倡学生邀请家人共同观看影片,并在观看结束后与家人共同撰写观影感言。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希望引导生命教育回归家庭教育。我们相信,家长与孩子之间存在着生命亲缘意义的维系,因此,在观影过程中,有亲人的陪伴和适度解说,孩子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影片内容。

此前,我们已开设九期“生命教育观影课堂之亲子防疫行”,收到来自1000多个家庭的4000多份观影感言。在此,我们也看见了三个令人欣喜的转变:其一,学生们从独自观影到现在的和家人共观影,说明我们的“家庭生命教育”正在发生着,而我们的“隔空生命教育”也正在实现其影响他人的价值;其二,观影感言从起初的停留在影片内容描述至影片深意的领悟,说明学生正在家长的引导下,从影片中体悟生命的含义;其三,影片主题实现了由疫情内容转向人与世间万物存在关系的转变,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宏观的学习平台。

在九期的观影课堂问卷中,生命教育研究小组对学生进行了一个小调查:截至本期的观影课堂,你已邀请多少人参与到芦北小学“生命教育”观影课堂中来?结果显示如下:29%的学生邀请了1位,28%的学生邀请了2位,还有5%的学生邀请了9位。由此可见,芦北小学可爱的学生们,慢慢地触摸生命教育,感受它、学习它、传播它,逐渐壮大的队伍滋养着这颗刚刚萌发的种子,体现了春雨润物无声的生命特质。由此,芦北小学生命教育“春雨计划”应运而生。

计划一经出台,我们便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推广前测。后期,我们将面向家长、学生、教师、社会人士招募志愿者,扩大“线上德育”的范围,提高线上德育的实效性。

(三)全攻略:制订假期延长攻略,引导缤纷宅家生活

开学时间延迟,学校第一时间将推迟开学的通告传达给每一位师生,让学生安心居家学习。学校各科室联合制订了一份“嘤鸣携手,防控新冠”的假期延长全攻略——一份暖心防疫倡议书及一次缤纷宅家寒假行。

1.坚持锻炼,拥有健康的体魄。

为打好防疫攻坚战,“全民居家锻炼”的号角已然吹响。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切实深化县教育局倡导的“明眸皓齿工程”,落实我校“一根绳子练就一身健康体魄”的理念,线上德育工作小组发出倡议,引导学生开展居家锻炼“五坚持大成长”活动:坚持每小时眺望远方或放松双眼10分钟,避免用眼疲劳;坚持每天早晚刷牙,远离蛀牙;坚持每天不间断跳绳1分钟,努力刷新自己前一天的记录;坚持每天了解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倡议亲子观看文体竞赛;坚持每周掌握一种新的花样跳绳技能,定期录制自己的花样跳绳视频,并与伙伴分享。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一个学生辐射一个家庭”,以带动更多人参与锻炼。

攻略中,线上德育工作小组引导学生围绕校园的绳韵特色,开展“执子之手,与绳为友”系列亲子挑战活动:(1)诵——绳之起源。寒假期间,我们鼓励学生与家长共读书籍、相互交流,以亲子茶话会、读书会的形式寻找中国古代有关“绳”的起源故事,并通过诵读录制的形式与伙伴分享;(2)寻——绳之游戏。在父母的童年时代,就曾有翻花绳、跳牛皮筋等关于绳的游戏,宅家期间,就让学生们乘记忆之帆,与长辈共同寻找传统绳游戏。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创编关于“绳”的新奇玩法,通过班级QQ群、微信朋友圈、抖音、微博录制短视频,在云端分享宅家的智慧;(3)做——绳之物件。“绳”是一种非常灵巧的手工艺术品素材,编织绳物,大多错综盘绕,环环相扣,有美满、平安之意。居家时期,引导学生与家人共织中国结、共编平安扣,为奋斗在战“疫”一线的工作者祈福。

2.坚持阅读,与好书同行。

一直以来,我校的读书活动便由教科室牵头,以“亲子阅读半小时”温馨打卡活动为契机,营造了家庭共读、师生共读、生生共读的书香氛围。延长假期里,学生们足不出户,却借助书籍领略了大千世界,“以阅读滋养生命,以阅读增长见识”的理念得以更好地体现。居家学习期间,教科室与线上德育工作小组合作出台了一份《居家阅读拓展活动指南》,以缤纷的活动促进学生阅读的内化与生成:(1)一次线上读书会。许久未见的学生们在班主任的组织下,通过班级钉钉群开展了一次线上书籍分享会。学生们畅所欲言,推荐好书,实现了书籍“云”交换。(2)一组故事漫画。书中的字字句句、章章节节,化作学生画笔下趣味盎然、生动形象的连环画,笔尖绘出了爸爸妈妈童年时代的“小人书”,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与书为友的动人故事。(3)一声经典诵读。宋词能歌,元曲为唱,书籍亦可诵读。学生们通过录音、视频的形式,为文字注入情感,并在教师的“云”指导下,诵出自己理解中的文字。开学后,学生们的诵读音频将发布在芦北小学“嘤鸣之声”广播站中,将是另一种意义的书籍共享。(4)一页寄语书签。书签卧于书页中,自当是书籍最亲密的朋友。学生们通过阅读,为书籍“量身打造”一张专属书签,以读者的身份,寄语书籍,寄以滋养的敬意。每日阅读、每日锻炼、每日劳动,构成了“芦北小学亲子三联打卡”,在这样的多维攻略下,希望学生们能够度过一个有趣、丰富的寒假。

“线上德育”作为一种“年轻”的德育方式,在大数据时代来临的今天,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如何通过重构家校协同的模式以促进德育过程中“德性”的有效生成,也是笔者与德育工作团队一直努力研究的方向。乡村的学生与家长,亦怀着教育的热忱与期许。前行之路漫漫,但我们会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穆肃.深化与重构:移动学习与在线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祝智庭,彭红超.全媒体学习生态:应对大规模疫情时期上学难题的实用解方[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6.

[3]焦建利,周晓清,等.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中國电化教育,2020(3):106-113.

[4]宋灵青,许林.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逻辑起点与边界——以知识学习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9(6):14-20.

[5]李家成,王培颖.家校合作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6]马东明,郑勤华,陈丽.国际“终身学习素养”研究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1):3-11.

[7]席春玲.家校合作理论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4):21-23.

[8]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停课不停学疫情防控
关于“停课不停学”北京特级教师这么说……
“停课不停学”,家长作用不可或缺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应用在线教育平台实现恶劣天气下的“停课不停学”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新探索
利用博客平台 强化班级管理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家校协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