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应当特别重视和呵护好肝脏。在日常生活中尤其要注意以下“七忌”。
忌滥用药物。“是药三分毒”,老年人用药种类较多,有的老人甚至用10多种药物,定会增加肝脏负担,久而久之会“累坏”肝脏。所以老年人用药一定要慎重,剂量要比青壮年人群小,并不是剂量越大效果越好,不能因其他疾病的治疗大量用药而伤害肝脏。
忌不按时进餐。正常规律是一日三餐,但退休后的老年人,饮食习惯常常改变,想起来就吃,这会反射性影响肝功能,造成肝脏分泌功能紊乱。所以不要随时进零食,每天只吃两餐也不好,餐间期增长,会使胆汁停滞于胆囊内,引起胆囊炎、胆结石,进一步影响肝功能。消化功能差的中老年人,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一般每日4到5次,但不宜超过5次,进食一定要有规律。
忌不活动。坚持锻炼对肝脏很重要。中老年人如果长期卧床或坐着不活动,会使胆汁滞留于肝内,产生许多危害。通过活动,可促进胆汁分泌,改善肝脏新陈代謝,并能促进食欲,增强体质。更为重要的是,活动可使脂肪燃烧,可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忌空腹喝酒。酒精主要通过肝脏分解,是肝脏的死对头,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可损害肝细胞导致肝硬化。
忌不择食物。中老年人对食物应当有所选择。动物油摄入必须适量,少吃或不吃冰棍、雪糕之类的冷食,如有肝病,刺激性食物如葱蒜辣椒等宜少吃。
忌亲近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伤肝的主要毒素。霉变大米、苦花生米和瓜子含有的黄曲霉素会使肝癌发生率提高好几个百分点。
忌情绪不稳定。中医理论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大怒伤肝”。中老年人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一定要正确对待,妥善处理,要重视培养控制过激情绪和疏导不良情绪的能力,学会制怒,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做到不着急、不生气、不发怒。
(摘自《新天地》 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