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来,数学都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备受关注的一门学科。与此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下,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逻辑思考与计算能力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集逻辑性与计算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对上述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结合当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对如何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核心素养一词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开端,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学习情况和习惯养成对他们日后的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教师来说,必须把握好小学这一关键期,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讲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水平,以此实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文章便以新的课程标准为参照,探讨变革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旨在为师生双方带来有效帮助。
一、 采取多种计算教学方式
(一)转变师生思想观念
师生计算观念的缺失是造成教学低效的关键原因,对此,想要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提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首先应转变师生的思想观念。对教师来说,他们应跳出传统以“应试”为主的思维模式限制,将“能力培养”作为全新的、最终的任务目标,将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对学生而言,他们必须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数学学习与运算的重要意义,这也需要教师为其提供一定帮助。进而,师生可以共同挖掘多种教学和学习模式,为计算教学增姿添彩,使数学课堂始终充满活力。
(二)科学布置复习任务
丰富教学方式,预习与复习必不可少。预习是指在系统学习新知前简单了解相关内容,为快速学习做准备。相比之下,巩固复习更能够起到强化知识积累、提高应用能力的作用。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圆柱與圆锥》一课为例,在面积计算公式讲解完毕后,教师便可以布置如下运算、复习任务:“想要做一个底面直径为0.8米、高为1.2米的无盖圆柱形油桶,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如此,在课后,学生不得不回顾相关知识,通过“侧面积:3.14×0.8×1.2≈3.01(平方米)、底面积:3.14×(0.8÷2)2≈0.50(平方米)、需要用的铁皮面积:3.01+0.50=3.51(平方米)”的计算得出正确答案,完成任务。在该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圆柱面积”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在灵活应用公式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抽象数学逻辑思维。除此之外,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并极易在鼓励中获得更加强大的学习动力。在反馈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时,教师应尽可能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以此培养他们的学习、运算自信。
二、 设置多种计算教学情境
(一)问题情境
众所周知,自结绳记事开始,数学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存在的。对此,在讲授数学知识和计算技巧时,教师便可以从问题出发,以问题激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水平。换而言之,在授课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学生设置困惑,利用他们“解除困惑”的心理将其目光吸引到计算教学活动中。在授课中,教师也可以根据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进一步加深问题难度,引导他们利用所学内容运算并解答。以此持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保证教学活动的连续性,保证学生能够不断跟随课程的进度展开思考,促进他们数学逻辑思维的深化。
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为例,教师在授课前便可以提出“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除法运算,那你们知不知道,如果一个数除不开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啊?”的问题。此时,学生便会对“除不开”产生疑问。进而,教师可设计如下对话: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25÷5的答案是多少?”
生:“等于5!”
师:“那26÷5呢?28÷5呢?”
在思考中,学生就会发现26和28并不在5的乘法表中,不能直接除开。紧接着,教师便要趁热打铁,引导他们寻找26、28和25、5的关系,即:“26、28均比25大。26比25多1,28比25多3。1和3都比5小。”此时,教师便可以对多出来的1和3做出解释,即“余数”概念。进而,在其掌握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提出“让我们再来算一下38÷6、47÷9的结果是多少!”的要求,引导他们练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促进其计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在上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这在无形中为其逻辑思维的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活情境
事实上,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他们往往习惯以直观体验思考问题,在学习抽象知识时表现出一定困难。对此,在讲授数学基础知识、计算技巧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更符合他们认知层次的生活化教学环境,拉近学生与计算之间的距离,减少他们对新知的陌生感和对运算的抗拒情绪,提高教学质量。以“乘法”为例,教师便可以设计“买水果”的生活情境,提出“市场里,苹果5元一斤,香蕉3元一斤,买3斤苹果和4斤香蕉要多少钱?”的问题。如此,他们就能够通过回忆平时和家人去买水果时水果商贩称重、算钱的情境,想起“苹果三斤十五”“香蕉四斤十二”即“3×5=15”“4×3=12”这一“乘”的过程。接下来,教师同样可以设计生活化的题目引导他们练习“乘法”的运算。
(三)游戏情境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单纯的学习基础知识并不能完全实现提升计算能力水平的任务目标,只有不断地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才能将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能力。针对小学生本身遗忘速度较快的特点,加强计算实践极其必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前文中一直在说“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运算练习”。与此同时,我们都知道:“爱玩儿是小孩子的天性”。综合考量小学生注意力易于分散,活泼、好动的身心特征,教师可以尝试将“游戏”与“实践”融合,创设“游戏化”的运算教学情境,让他们在玩中学。使其在良性的学习体验中迸发出更加积极的学习热情,为其数学学习、计算能力的培养铺平道路,为其逻辑思维的训练提供助力。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为例,教师便可以设计“购物”的游戏情境,组织学生利用身边的学习、生活用品模拟“买卖”关系。首先,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小数”为物品定价,如“笔记本5.3元”“文具盒12.6元”“水杯8.9元”等。进而,学生就可以模拟买卖两件以上的物品。
生A:“我要买一个文具盒和水杯,多少钱?”
生B:“12.6+8.9=21.5(元),一共21.5元。”
如此,“买卖”的游戏便转化为“计算”的游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无形中得以提高,数学思维逐渐形成。
三、 提供多种计算学习选择
(一)线下课堂学习
一般来说,在课堂上集中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组织他们结合所学内容计算相关问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计算教学模式。在线下课堂中,教师可以与学生面对面对话,实现实时沟通。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一边讲解基础知识,一边引导学生练习计算,以此达成实时练习、及时巩固的目的。同样,在该过程中,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问题也会无处遁形,教师便可以及时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指导,避免问题积压导致学生运算积极性降低的情况出现,进而提高整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例如,在讲解四则混合运算中“拆括号”的基本规律时,教师便可以在讲解每一个概念后都给出相应的习题让其计算。对于“前面有‘+号的,把括号去掉,括号内各项内容及符号不发生任何变化”这一性质,教师便可以给出5+(17-20+3)的算式引导学生运算。如此,学生便能够在5+(17-20+3)=5+17-20+3=22-20+3=5的拆括号和计算过程中夯实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对于“前面有‘-号的,去括号时,括号前面的符号不变,括号内的符号均要变成与之前相反的”这一性质,教师一样可给出39-(5+26-18)的算式引导他们运算。如此,学生不仅能够在39-(5+26-18)=39-5-26+18=34-26+18=26的拆括号和计算过程中实现对该性质的扎实把握,还能够形成及时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线上网络学习
当今社会的信息技术发展得十分迅速,基于此,教师不仅可以在以教室为主的线下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工具讲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参与计算练习,还可以利用课堂之外的线上学习平台讲授相关内容。例如,“微课”便是近几年来在核心素养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正式授课前利用信息软件录制教学视频,将其上传到线上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主观看、自主学习。再者,教师还可以将“微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课程引入阶段播放微课视频,为迅速引入计算课程做准备。除此之外,微课还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和知识保鲜功能。在讲解一些难度较大、计算过程较为烦琐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应用此法,使学生可以随时回看学习视频,保证他们能够不断实现自我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向其布置多样化、趣味化的复习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款“计算闯关”的小程序,刺激学生为了通关后的奖励不断“闯关”。如此,“闯关”的过程就变成了“计算”的过程,其能力水平自然会随着热情的提高而提高。
四、 结语
總而言之,考量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此,为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水平,教师要激活他们对数学和计算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为保证学生能够对计算保持长久的热情,教师还需要创新多种方法,鼓励他们在掌握基本知识技巧的同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促进他们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文军.浅议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7):165.
[2]吴凌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39.
[3]苏炼科.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104-105.
[4]裴百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8):172.
[5]黎小红.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99+101.
[6]王新彩.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计算准确性的途径[J].名师在线,2018(35):36-37.
[7]卢焕明.浅析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计算教学设计[J].名师在线,2019(7):7-8.
作者简介:
刘蕾,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