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淑润
材料陈旧、缺乏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是初中生写作的通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初中课堂写作教学的重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提炼生活、转化生活谈点看法。
一、提炼真实可信的生活素材
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真实可信、合情合理的生活材料才会让读者觉得可信、可靠。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去认识生活材料:一是用于写作的生活素材必须“实有其事”,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情况,不是瞎编滥造;二是所选取的生活素材不能是个别情况或偶然现象,应该具有典型性和广泛性,能够以小见大地反映现实生活。
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作命题作文“疫情之下最可爱的人”时,要求学生写看到、听到的逆行抗疫的医生、警察或志愿者等人物的感人事迹,特别提示“選择的作文素材要真实、感人”。学生王鑫这样写道:
春节期间,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候,妈妈听说社区正招募志愿者,就想去报名,当时爸爸和我都说“做志愿者太危险”,劝她不要去,她却说:“现在社区正需要人手,做好自我防护就可以了。”就这样,妈妈一天到晚在外热心做抗疫志愿者,值守小区门口,挨家挨户量体温,为独居老人送菜送粮,劝导行人文明过马路……到处都有妈妈的身影。
片段紧扣“疫情之下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写出了妈妈逆行做志愿者的情景,一个不惧危险、挺身而出、富有爱心的妈妈跃然纸上,让人可敬可佩。但仔细斟酌,却可以看出,局部内容失真,脱离了生活实际,因为在疫情最严峻的春节期间,群众基本都在居家防疫,不太可能出现“劝导行人文明过马路”这样的细节。另外,妈妈一天到晚都当志愿者,不可能不照顾家人啊。笔者与王鑫妈妈电话交流后得知,她每天按社区安排,只做5个小时的志愿者。可见,王鑫的作文素材总体真实,一些细节属主观想象。笔者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选择生活材料时一定要真实可靠、严谨细致,绝不能无中生有,更不能夸大其词。因为真实的素材才会让作文产生感人的力量,而且,如果细节经不起推敲,再好的生活素材也会给人虚假的印象。
针对这次习作情况,笔者特地从素材真实的角度入手,指导学生在选取生活素材时,一定要选择生活中那些真实可信的材料,必须对自己所选的素材进行鉴别,去伪存真,斟酌细节,不能主观想象,更不能想当然地补充。教师引导学生鉴别选用生活材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引导学生做“诚实守信”的人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求知、做事习惯的过程。
二、提炼生动典型的生活素材
无可否认,初中生受认知所限,在写作中时常出现作文选材泛化的毛病,如写老师,总是写“深夜批改作业”“辅导学困生”“带学生去看病”等。给读者留下“所有老师一个样”的印象,不能把教师的个性写出来,既不生动,也不典型。因此,笔者在指导初中生写作时,特别强调“选材要生动,要有典型性”,引导学生选取生活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材料,也就是要选取最能显示人物特征或事件本质特点的素材,最能表现和突出中心思想的素材;并且指导学生要选取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材料,也就是能体现同类事物共同特征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典型的生活材料,不仅让作文显得真实可信,还能使文章富有表现力。
一次,笔者指导学生以“莫为失败找借口”为题写一篇文章。一名学生写的是一名男生数学成绩不理想,总是以“自己天资不聪颖”为失败借口。显然,这个事例不够典型,也很俗套,于是,笔者启发他找一个更能体现主旨思想的生活材料。后来,他结合身边的人和事,找到了比较典型的生活材料,这样写道:
邻居家姐姐大学毕业后陷入了“就业难”的困境,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却又经常抱怨环境太差、薪水太低。换了份工作,又嫌职位低,领导不重视,无处发挥自己的才能,没有前途……换来换去,高不成低不就,最终什么工作也没有干成。她总是抱怨客观条件不好,却不曾想到自身的问题:经验不足,不安心工作,责任感不强,脾气不好,难以与人相处……如果她能热爱自己的工作,认真对待现有的工作,从现有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也许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样的材料在体现文章主旨和刻画人物性格上就具有典型性。笔者借此对学生进行了指导:作文要选取典型的素材并不难,典型的素材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写作时要选择那些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材料来写,如此选择材料,才能充分表达中心思想,也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另外,还要将想到的符合题意的那些材料,一个一个地、多角度地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材料最有典型性,最具说服力。这也要求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
三、提炼新颖别致的生活素材
作文选材要有新意,就必须在选材上下功夫,如果选择常见题材,要从新的角度或某一侧面去分析材料,这样才会给读者新的启迪和教益。有些材料虽然充满了正能量,但由于多人多次运用,缺乏新意,给读者以陈旧老套的阅读感受。在写作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选用生活“新材料”呢?
第一,选材要与时俱进,要选取新近发生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材料。在一次以“渴望理解”为题的写作中,一名学生生动地描述了一名青年农民工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突发急症的城市老人的故事,抨击了人们的偏见和世故,文章还对新时代的“农民工”进行了充满激情的赞美,充满了人文关怀。这种着眼于新时代理念构建的选材视角,是独特而富有启迪意义的。
第二,写作时要学会旧材新用,对旧材料,可以从新的角度提出不同看法,产生新意。有些材料内涵丰富,虽然不算新颖,但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来点化、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譬如“我过生日,同学送我礼物”是很陈旧的题材了,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我过生日,同学送我礼物,表现了我与同学的友谊”上,就很俗套了。“旧瓶”怎样装“新酒”?笔者引导学生从送生日礼物出发,想一想生活中送、收礼物的尴尬、误解等,学生经过思考,有写因收生日礼物而受到家长怀疑的,有写因送生日礼物而遇到尴尬的,也有写送、收生日礼物而被误解的。一名学生写了家长处理“我”与异性同学交往的事情,陈旧的材料便写出了新意,文章结尾写道:“真没想到,在我15岁生日时会收到一个女孩的礼物;更没想到,我还收到了妈妈送给我的一份成长礼物——理解。”这个结尾画龙点睛,选材的新颖性就充分显示出来了。
笔者借此引导学生:选材要新颖,就是要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把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思想写进作文,这样,才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另外,笔者还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养成读书、看报、看新闻的习惯,不断发现和积累生活中的典型材料,多写日记,借助日记把这些原始材料加工成“型材”,在写作时适时把“型材”嵌入作文中。
(作者单位:十堰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