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坤
疫情为在线教学按下了快进键,线上教学从原来的备选项变成了必选项。针对实践过程中线上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期,我们探讨如何优化线上教学流程,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网课教学时,教师借鉴电视主播、网红、解说员或者说书人的经验,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精心设计,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短课时、小素材
网课的课时宜短,素材宜小,不要好高骛远、求多求全。
比如,执教小学五年级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可以大胆改进线下课的四步设计(知作者,解诗题;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拓展、总结和布置作业),把45分钟分解成三个15分钟;素材处理上,增加故事性和情感性,除了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故事外,增加武汉、长江、扬州的介绍性故事。此外,通过视频资料关注正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比如播放韩磊演唱的武汉市宣传片《在此》。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对武汉和黄鹤楼的感性认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多媒体、频互动
网课的优势是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劣势是难以及时互动。如何扬长避短呢?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PPT整合普通文档、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通过多媒体呈现、多感官刺激、多样化教学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技术资源和开放共享的理念,采取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等连麦方式,提供学生答问、投票、弹幕、对话、采访、演讲、辩论等多种互动学习机会。除了传统的师生、生生互动外,还可以采取亲子互动、校友与学生互动、社会名流或行业精英与学生互动等方式。比如,教学初中英语对话时,除让学生单纯地看视频、听对话、跟读、背诵外,教师还可以增加师生连线、生生连线、朗读—录音—分享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多媒体的感官刺激及高频互动的内在感受,或赏心悦目,或悦耳动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体验。当然,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和耗时性,教师不能从一个极端的“填鸭式”灌输,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一锅粥”式“胡动”“乱动”。多媒体和高频互动的总体原则是“有序、有趣、有效”。
三、趣味教、轻松测
除了“短课时、小素材”“多媒体、频互动”之外,教师还应借鉴电视主播、网红、解说员和说书人的表达方式,增强教学内容的故事性、趣味性和适度的娱乐性。教师讲课的声音、语速可以适当调整,甚至夸张,达到既育人又娱人的效果。比如,教学高中历史、地理或政治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网红主播和说书人的方式,轻松幽默、深入浅出地将一些枯燥的知识点加工成“段子”和“包袱”抖落出來。
由于网课缺乏现场监督和及时反馈,设计课堂检测是关键的一环。教师应谨慎选择检测题型和难度,原则是当堂检测、现场反馈,以鼓励、轻松为主,给予学生完成课堂检测的信心。
四、勤答疑、全天候
为弥补直播课堂的不足,给冰冷的网络注入人文关怀,教师应该增加弹性辅导时间,灵活答疑,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具体来说,教师除了设置固定答疑时间外,还要通过直播平台、腾讯QQ、微信留言或者Email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答疑指导,做到有问必答、有难必帮。
教师及时的心理疏导对一部分内向学生帮助较大。它超越了普通的学法指导和知识传授,是一种心灵慰藉。比如,一位山区高中教师通过QQ语音对两个班的每一名学生进行了个别谈话,原来不愿在教室和办公室袒露心声的或内向或自卑的学生竟然和他讲出了很多知心话。于是,这位教师决定每个月开展一次语音谈话,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并及时答疑解惑。
当然,答疑辅导不是机械呆板地围绕课本知识转,教师完全可以结合生活、时事、时尚以及科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每日英语问候、公众号推送、精彩音频和视频分享都可以进入学生的英语和语文学习。再比如,针对新冠病毒疫情,各学科完全可以创造性开发教学资源:“每天病例的增减统计”进入小学数学;“国士钟南山介绍”进入小学语文;“每天病例的变化图”进入初中数学;“武汉,英雄之城”进入初中语文;“病毒的传播途径”进入初中理化生;“世界范围的新冠病毒分布图”进入初中地理;“反思新冠病毒大爆发的深层原因或西方媒体报道新冠疫情背后的立场分析”进入高中文综;“COVID-19(2019冠状病毒)词汇系列或COVID-19英语新闻系列”进入高中英语;“疫情背后的故事”进入高中语文;“新冠病毒大爆发的原理及机制”进入高中理综。
事实上,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也为网上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户。比如,QQ推出的“群机器人小冰”就具有“成语接龙”“金句王”“猜码图”“你画我猜”“猜歌星”“猜歌名”“云游世界”“美食拼图”等人机互动功能,寓教于乐,效果很好。
此外,精心设计直播间的标志性背景、背景音乐、个性化手势或教具以及课程特色口号,都可以增强网上课堂美感和整体吸引力。当然,过多的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堆积不是课堂美学,反而适得其反。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