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血压、血清HMGB1水平的相关性

2020-07-30 11:13李晓琴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4期
关键词:组间血压高血压

李晓琴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泰兴 225400

高血压患者通常会伴有其他器官/组织的损伤,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1]。临床医生对于高血压的关注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群中,这是因为该病随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升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对的压力也在增加,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再加上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使得高血压不但发病率日益上升且逐渐趋于年轻化。青年高血压受到的关注不够,而且一般病情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因此一旦被发现往往伴随着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造成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2]。由此可见,对于青年高血压亦需足够重视。目前,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特别是青年高血压的认识仍然不足,这就使其诊治较为困难。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清CK水平异常升高患者,其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亦显著上升[3]。CK作为一种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酶,广泛分布于脑组织、心肌、骨骼肌等组织细胞中,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如升压反应等[4]。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青年高血压患者血清CK水平变化及其对高血压诊疗的价值,本研究以青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6例青年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男68例、女58例,年龄20~43岁、平均(34.8±4.2)岁。纳入标准:(1)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5]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2)年龄18~44岁;(3)未接受过降压药物治疗;(4)患者及其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者;(2)使用了影响血压的药物者;(3)存在精神性疾病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另外,选取同期60例到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18~44岁、平均(33.6±4.9)岁。2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将126例高血压患者分成1级(n=22)、2级(n=44)、3级(n=60)三个等级,以及低危(n=17)、中危(n=27)、高危(n=82)三个层级。

1.2方法

1.2.1基本资料的收集 收集两组人群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就诊时间、症状、最终诊断结果等基本资料。

1.2.2血压检测 两组人群于早上8点至10点在诊室内,由专职医务人员使用水银式血压计进行血压测定,患者需保持安静状态,每位患者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血压值。

1.2.3心电图指标检测 以Prince-180D型心电图仪(科瑞康公司)进行检测,走纸速度为25 mm/s。最短的QT间期(QTmin)和最长的QT间期(QTmax)均为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QT间期离散度(QTd):QTmax-QTmin。校正心率后使用Bazzett公式计算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

1.2.4血液标本采集 两组人群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时抽取5 mL外周静脉血,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于-20 ℃保存待检。

1.2.5生化指标的检测 (1)血糖、血脂相关指标:用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公司)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试剂盒均为仪器配套试剂。(2)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2 结 果

2.12组间血糖、血脂相关指标的比较 2组间BMI、血糖、TC、TG、HDL-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间血糖、血脂相关指标的比较

2.2血压和心电图指标水平 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QTd、QTc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血压和心电图指标水平比较

2.3血清CK和HMGB1水平 观察组血清CK和HMGB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血清CK和HMGB1水平比较

2.4不同分级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和CK水平 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清CK、HMGB1水平均随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升高,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清CK、HMGB1水平的比较

2.5不同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血压和CK水平 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清CK、HMGB1水平均随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增加而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清CK、HMGB1水平的比较

2.6相关性分析 高血压患者血清CK水平与收缩压(r=0.647,P=0.006)、舒张压(r=0.618,P=0.014)以及血清HMGB1水平(r=0.589,P=0.026)均呈正相关。

2.7血清CK水平对青年高血压诊断效能 血清CK水平在诊断青年高血压时的AUC为0.808(95%CI:0.744~0.862,P<0.01),灵敏度为83.46%,特异度为71.19%,见图1。

图1 血清CK水平用于青年高血压的诊断的ROC曲线

3 讨 论

当今社会的年轻人若因较大的工作、生活压力而长期精神紧张,交感神经系统会长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引起血管的收缩,最终导致高血压的发生[6]。目前,临床上对于青年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少。作为心脏疾病、神经性疾病诊断指标的血清CK,其水平的异常升高与血压的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7]。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青年高血压患者血清CK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血清C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提示血清CK水平同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可能具有相关性。CK对于血压影响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8-9]:(1)对于心血管系统,CK能够通过一系列效应增强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2)CK能够通过一系列效应增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通过加重水钠潴留的方式引起血压升高。

本研究进一步地对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血清CK水平进行了比较,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患者血压和血清CK水平也呈上升趋势,这与芳梅等[10]的报道一致;同样地,本研究对不同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血清CK水平进行了比较,随着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增加,患者血压水平、血清CK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这与沈丹等[11]的报道一致。上述结果提示,血清CK水平同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HMGB1属于高迁移率族蛋白家族,可与细胞内DNA结合而发挥生理作用;此外,HMGB1还能与细胞外受体结合,介导一系列生物学效应。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中,HMGB1均存在着过度表达的现象,对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1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着血清HMGB1水平异常升高现象,且随病情加重而上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13]。

本研究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清CK水平与血压、血清HMGB1水平均呈正相关;血清CK水平用于青年高血压诊断的AUC为0.808,灵敏度为83.46%,特异度为71.19%;提示血清CK水平在青年高血压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如:(1)样本量较少,结果的可靠性还需增大样本量来证实;(2)血清CK水平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可能还有其他干扰因素未能排除;(3)本研究未能分析患者血清CK水平的长期动态变化对血压的影响。

猜你喜欢
组间血压高血压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最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