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坚集
摘要:文章讲述基于活动元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认识与反思,探索如何以问题情境为教学主线,以学生实验活动探究为突破口进行教学。并用案例说明如何设计活动元教学、设计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活动教学;核心素养;教学认识
一、问题背景
1.活动元化学教学理论基础
活动元化学教学是利用活动元理论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可以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核心素养理念。活动元教学理论指出课堂应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角色。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元,思考课堂如何以各个活动分流为主线,充分利用导学案及实验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化学实验具有独特的学科魅力和教学功能,能够很好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设计活动时适当安排学生活动实验,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实验操作的魅力,而且能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及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成长。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要摸索如何通过导学案穿针引线指导学生展开活动,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平台,提升化学实验操作的有效性。学生通过主体实践活动亲自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在活动中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2.活动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的课堂主体地位明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大部分教师倾向于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建构。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导致实验探究流于形式,将探究性实验变成验证性实验。实验过程程序化,学生依据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便能获得所需要的实验现象及结果,实验探究没有了未知性,学生对实验逐渐失去好奇心和乐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被迫成为知识的接收者,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及独立思考和创新探究的权利,原本有趣的知识也变得无趣。
3.活动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化学常规课堂体系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在实验活动过程中能够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还需要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与反思中得到成长。笔者认识到,如果一开始就给出实验的探究方法及操作流程,会使实验变得索然无趣,所有的未知性实验也将变成验证性实验。由于实验结论的共享与交流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因此让学生自主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推理是现在课堂中所稀缺的宝贵财富。教师有必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活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证据辨析—小组讨论—解释反思”的过程进行活动探究。活动过程中不仅要侧重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获取,更要注重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才能焕发生命力。
二、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案例1:中和反应。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以下统称“教材”)九年级下册“中和反应”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酸碱能否发生反应。在“反应”与“不反应”的认知冲突下进行辩证分析,带领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流程如图1所示。
【设计意图与思考】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不仅要与化学学科概念相结合,还需要通过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兴趣。首先,引导学生从产生新物质和反应物减少两个方向认识化学反应。其次,通过有趣的角色扮演模拟酸碱反应微观实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收获知识的快乐。通过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参与化学反应的三重表征,更让学生体验到分析和探求真知的乐趣。从而帮助学生認识化学的基本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学科核心素养。
案例2:质量守恒定律。
教材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的活动设计以化学史实为主线,先让学生由探究活动形成认知冲突,进而通过小组内的辨析、讨论,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微观粒子反应过程,发现化学反应的实质。最后回归化学史,帮助学生解开“波义尔的疑惑”。活动流程如图2所示。
【设计意图与思考】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运用证据推理和模型化思想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品质。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探究会使其更具有证据意识,更懂得通过实验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学生自主利用证据进行推理、辨析与交流,从而形成利用化学科学探究形成结论的思维方法,形成化学特征的思维方法。初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反应模型,便于在后续学习中引导学生利用模型思想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深刻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探求真知的毅力。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设计帮助学生构建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框架,提升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所悟解决学科问题。
三、活动反思与启示
以活动元为模型的课堂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中通过逐步引导,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由定性到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化学史的情境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建构。但是还要注意各教学环节中都应与学生的认识进阶和认知结构相适应,学习小组也需要进行能力的平均分配。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努力帮助学生解决思维转换问题。
四、结束语
通过情境设置和问题引导,可以让学生从定性到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及反应实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苏格拉底认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当然,学生的活动也不限制于课堂上,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查找化学史材料,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课后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进行归纳和总结。从活动教学的效果来看,活动教学方式既简单有效又有趣,既有效建立了“变化观”“守恒观”等化学基本观念,又培养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三重表征等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苏文塨.基于活动教学开展选修“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单元整体备课: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施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8,7(14).
[2]刘炳华,范庆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
[3]胡巢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J].化学教学,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