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建构

2020-07-29 09:00刘;灿李依唐甜甜雷洪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体系建构就业服务新常态

刘;灿 李依 唐甜甜 雷洪

摘 要: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中国政府每年都重点关注的内容。随着中国的各大高校每年招生的人数不断攀升以及选择出国深造的学生数量增长,中国的就业市场开始逐步出现了饱和的迹象。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就业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使得中国的经济形势出现了胶着的迹象,在此大的经济背景之下,保障大学生就业成为各地政府和各个企业都努力实现的目标。因此本篇文章将主要探讨“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建构策略,以期望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生;就业创新;就业服务;体系建构

所谓“新常态”是指新的经济态势,指的是与以往不同的状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状态阶段性的一种描述,指的是我国在前几年的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慢慢恢复正常,经济的发展方式也由以往的粗放型发展转变成为集纳、效益、质量型,经济发展的驱动也由资金驱动转变为了创新驱动。在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增长有了新的动力、新的增长方式和新的结构方式,在新常态,我国的经济结构更为合理,也更为优化。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成为焦点[1]。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中,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各大高校应当建立起就业创新服务体系来帮助众多的高校毕业生寻找到符合市场规律并且能够发挥大学生价值的工作。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从大学生的角度看

大学生就业创业难和大学生自身有着很大的关系。首先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较少能够有辅导學生就业的课程,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对于自我的职业认知是不足的甚至是完全缺乏的。这种认知不足直接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未来的职业缺乏认知,这也就是为什么众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季就会出现迷茫的现象。每当毕业季,众多的毕业生就只会跟随众人到招聘市场上海投简历,在步入社会后才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问题。有些大学生甚至无法在毕业之后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工作[2]。其次,中国的就业环境变化过快也使得大学生容易在选择职业时出现迷茫的现象。打开互联网能够看到众多的有关专业排名的信息,这些信息引导大学生选择自己不感兴趣但薪资高的行业,这种盲目性也使得中国的就业市场存在不足。众多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放弃自己的本专业而选择那些薪资水平较高的行业。第三点,大学生对于现实社会中的就业和创业情况缺乏认知。在公众的眼中,大学校园就是象牙塔,有着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学习氛围,尽管这种大学的氛围能够让大学生更加纯粹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但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大学生都只是将大学校园当作温室,并没有能够有效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在步入大学之后,许多学生都放弃了主动的学习。实际上这种行为只是一种对宝贵时间的浪费。悲哀的是,现在许多大学生仍旧未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导致了每当毕业季的时候,许多毕业生都充满了悔恨的泪水。

(二)从高校教育层面看

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的不了解也是因为高校的教育并未向大学生普及相关的知识。一直以来,大学阶段的课程设置都是各方诟病的问题。中国的大学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各种层次的大学所享受到的资源和福利也是不一样的[3]。中国的大学的学生数量巨大,但教育模式仍旧未经过创新还是和高中阶段的教学模式没有过多差别。因此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到大学后无法适应大学的零散式教学,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缺乏规划。从这一角度看,高校的教育模式应当进行改革,帮助学生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尽管绝大部分大学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由于高校并未重视这门课,导致学生在上课时也都是漠不关心的态度。大学的教育是自由的,这种自由有的时候却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从这个角度看,高校首先从观念上需要重视起有关就业和创业的课程才能够更有效地让大学生意识到就业创业的重要性。

二、“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建构策略

(一)借用多方力量

为了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建构,高校应当借用多方力量,共同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就业和创业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大学应当建立专门负责大学生就业的就业创业中心,对于已经建立了此类机构的高校则应当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各类工作也应当更高频率地进行开展,而不是让就业创业中心成为一个单纯的摆设。就业创业中心不应该只是关心即将毕业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那些对就业创业有疑问的大学生解决问题。从大学生一跨入大学的校门,高校就应当为学生普及相关的知识,鼓励学生去校园外进行实践来帮助自己探索职业规划的问题,而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在学校内学习理论知识。虽然理论能够指导实践,但是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并不能帮助大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找到满意的工作。因此,大学应当鼓励学生在进行学习之余,到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只有多实践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二)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工作

高校要改变教育模式,将“专业设置→招生→培养→就业→创业”几者之间联系起来,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再根据人才需求来进行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对此,学校可从几方面出发进行就业和创业教育方式的改变:首先,学校应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联系,加教育的合理性,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对市场及创业需求的适应力,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状况反馈为结果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择业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在教学过程中给他们传递各种社会先进行业、先进信息,帮助他们做好基础工作。

结语

各大高校应当为大学生建立起完善的就业创新服务体系,从而帮助大学生在新常态的社会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旭.论“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建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2):10-11+21.

[2]孙莹莹.论“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建构[J].技术与市场,2017,24(07):444.

[3]陈学军,彭江兵.论“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建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24):34-38.

猜你喜欢
体系建构就业服务新常态
构建与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与跟踪体系
需求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教师网络研修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试论高校课堂教学的体系建构
翻译批评与翻译理论建构
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问题的探究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
推进就业服务提档升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