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医学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群建设探索

2020-07-29 08:54马蔚姝辛怡聂存虎
大学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公共管理医学院校职业能力

马蔚姝 辛怡 聂存虎

[摘 要]文章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在对医学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共性和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开展 “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建设、“基础+模块+项目”实训体系建设、校政合作、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共享资源库建设等专业群建设方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形成合力,突出办学特色。

[关键词]职业能力;公共管理;专业群建设;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8-0012-03

国外教育领域专业群式或集群式发展的理念来源于经济学领域中的产业集群理论,强调由资源集聚的比较优势带来的集聚效应、效率效应、规模效应和扩散效应,从而提高绝对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专业划分过细导致学生就业渠道过窄的状况,国内专业群建设思想提出以职业岗位群为参照组建专业群,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审视如何灵活调整专业与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1-2]。

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健康领域公共管理人才需求增加,大多数医学院校结合自己的医学专业优势与公共管理学科共同建立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劳动社会保障专业以及健康服务与管理类等管理学专业,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3]。医学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共通之处,但在实际的专业建设中,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各专业独自作战,资源无法共享,难以形成合力[4]。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梳理和细化医学院校公共管理类人才所需的职业能力,分析不同专业职业能力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医学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群建设方案设计,以满足专业群的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并通过资源整合发挥专业群内不同专业的集聚效应,形成合力和特色,对促进医学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建设,培养适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需要的公共管理类人才,服务健康事业发展。

一、医学院校公共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公共管理类专业包括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和城市管理。2016年,教育部批准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下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專业。医学院校开设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多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有的医学院校结合自身的学科特色,设立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医疗保险方向、健康管理方向以及卫生法规与行政管理方向等等。这些医学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在职业能力的要求上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专业方向的差异性。

比如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于2004年开设,以医疗保险为特色,依托医药学和保险保障专业知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特别是医疗保险事业发展,通晓中外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知识面宽,能从事劳动就业、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与商业性保险运作与管理,并具有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于2005年开设,以卫生事业管理为特色,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精神,掌握现代卫生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及其应用的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与控制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与健康相关产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卫生监督与管理、疾病控制与预防、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健康管理等相关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于2018年开设,以中医健康管理为特色,培养具备医学、中医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健康状况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健康行为干预的相关技术和方法,能够在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商业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咨询机构、健康保险机构、健康体检中心、养生保健中心、食品及保健产品生产销售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风险评估、健康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管理和健康营销等应用型人才。

上述三个公共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的共性与差异性详见表1。

二、医学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群建设方案

根据医学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的共性和差异性要求,通过 “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建设、“基础+模块+项目”实训体系建设、校政合作、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共享资源库建设等进行专业群建设,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形成合力,突出办学特色。

(一)“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建设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可以建立“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基础知识平台包括公共管理基础知识平台、医药学基础知识平台和卫生管理基础知识平台。另外,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模块包括保险学知识模块和社会保障知识模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模块包括医药学知识提升模块和公共管理知识提升模块,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模块包括医药学知识提升模块和健康管理知识模块。通过模块组合完成相应专业的学分要求。具体的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

(二)“基础+模块+项目”的实训体系建设

针对医学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均强调的应用性,可以建立“基础+模块+项目”的实训体系,共同的基础实训包括基础医学实验、暑期专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其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训模块包括社会保障实验模块和保险学实验模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训模块包括卫生管理实验模块和公共管理实验模块,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模块为健康管理实验模块[5]。各模块具体的实训内容如表3所示。通过不同的专业实训模块实现不同的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强化实践能力,体现专业特色。各专业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

(三)校政合作、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可以建立校政合作、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各专业分别以各教研室专任教师为主体,同时根据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选取不同公共管理实践部门的教师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各专业校外兼职教师具体来源如表4所示。

(四)教学共享资源库建设方案

针对医学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基础知识平台课程,即公共管理基础知识平台、医药学基础知识平台、卫生管理基础知识平台,可以建立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习题、案例、视频资源等的教学共享资源库,进行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教学共享资源库涉及的具体课程如表5所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在职业能力的要求上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形成合力和特色,可以通过“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建设、“基础+模块+项目”实训体系建设、校政合作、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共享资源库建设等方式,促进医学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群建设。

[ 参 考 文 献 ]

[1] 白冰玉,朱晓琳,孔聪.健康管理与服务专业群的建设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7(5):44-45.

[2] 汤质如,李绍华,龚玉洁,等.医疗保险专业本科教育差异化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6):456-458.

[3] 唐金湘,庞程.基于专业群理念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协同实战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大众科技,2016(10):78-79+93.

[4] 杨洁.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2001-2014)[J].职业技术教育,2016(2):21-24.

[5] 杨逢银,李梦婷.国内公共管理专业实习模式比较研究[J].高教学刊,2017(20):95-97.

[6] 周俊,陈鸣声.医药类高等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法应用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490-492.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公共管理医学院校职业能力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逻辑、实践探索及思考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