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2020-07-29 09:06谷泉
阳光 2020年8期
关键词:针线活商店奶奶

谷泉

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生我、养我、育我的母亲平静地离开了人世。连续十几天,每当说起母亲,我就要掉泪。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只要闭上眼睛,母亲那慈祥、朴实、善良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的母亲叫王翠连,一生中当过农民,做过缝纫工,当过售货员,担任过同家梁矿大商场门市部主任,后又在矿区商业局、矿区煤机公司工作多年,直到退休。和世界上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我的母亲集勤劳、吃苦、坚毅、乐观、质朴、温和、宽容于一身。记得有一个哲人曾这样形容母亲,他说:“母亲像一条河,流淌着生命的源泉,供我成长;母亲像一首诗,散发着笔墨的香气,引我沉思;母亲像一本书,饱含着千年智慧,愈读弥新。”用这段话来赞美我的母亲,一点儿也不为过。

母亲生于一九三四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四,家境贫寒。她出生后的第二年,日本侵略军进犯我国华北,母亲一家人为躲避战乱颠沛流离,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在母亲很小的时候,姥姥就强迫她做两件事:一是缠足,二是学做针线活。缠足,由于姥爷的干涉和母亲的强力反抗,最终不了了之,躲过一劫。学做针线活,倒是使母亲受益终生。当年母亲的针线活,十里八乡远近闻名。那个时候,每当村里有婚丧嫁娶,或是小孩过百日、过满月,乡亲们都要请母亲去做针线活。母亲十六岁那年与父亲成亲,年轻时的母亲端庄、秀丽、身材很好,在同家梁村是数得上的美女。我奶奶一眼就相中了母亲,无论村里给父亲说哪个姑娘,奶奶都不同意,坚持要父亲迎娶母亲。据母亲讲,当年父亲家很贫穷,为娶母亲,奶奶从别人家借来了迎新的衣服,我的姥姥姥爷陪送给母亲一个大衣柜,母亲和父亲就拜堂成亲了。母亲结婚三天后,身上穿的新衣就脱下来还给了人家。我们长大后,母亲还多次和我们提起此事,每当说到伤心处,仍不免落泪。

母亲和父亲结婚后,曾先后和两个奶奶生活了六年。我的亲奶奶在世时,身患严重的贫血症,长年卧床不起,母亲自来到谷家,除为全家洗衣做饭、喂鸡喂羊喂牛外,还承担起了伺候奶奶的重任,直到奶奶去世。后来,爷爷娶了我的第二个奶奶,我们称“后奶奶”。这个奶奶脾气不好,经常在爷爷面前说母亲的坏话。即便如此,母亲仍笑脸相迎,从未和这位奶奶顶过一次嘴,有了委屈只能自己忍着。后来,在老家实在待不下去了,经爷爷同意,父亲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搬出来单过了。走的时候,街坊邻居都担心母亲吃不了在外闯荡的苦,都说用不了三年,这家人就会返回同家梁的。因为那时家里太穷了,离开老家时,爷爷和后奶奶只给我们带了一口锅、一副笼屉和半车炭。可谓一贫如洗,白手起家。但母亲是个要强的女人,单凭父亲那点儿微薄的工资,确实难以养活嗷嗷待哺的三个孩子,她就在口泉缝纫社找了份工作。父母上班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孩子无人看管,母亲就把我们弟兄三个锁在屋子里,由哥哥和我照顾弟弟。三弟那时还小,经常被母亲用绳子拴在炕上,直到六七岁还不会走路,若不是姥姥把他带回家调养,也许会落下终身残疾。后来,口泉沟办起了托儿所,母亲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做早饭,收拾家,给我们兄弟三人穿衣服,然后抱着三弟,让我和大哥牵着她的衣角,风风火火一路小跑着到托儿所。有一次我走丢了母亲都不知道,又返回去找我。那时我已经记事,印象中父亲总是下乡工作,长年不在家,家里吃水要到一个地主老财留下的大院里去挑。这项任务以前都是母亲下班后独自完成的,有一次,我和哥哥自告奋勇去挑水,不知是桶里的水太重,辘轳把儿怎么绞都纹丝不动。弟兄俩齐心合力使出吃奶的劲,却把井台上的绞架弄翻了,整个辘轳从井口砸到井底,吓得我们俩扭头就往回跑。从这以后,我们全家人吃水就转到了河湾。母亲带着我们在河湾挖了一个水坑,等河湾的水流进水坑并沉淀后,我们就用水桶盛满挑回去,供全家人食用。当年我们小,不知道这水是从哪里来的,等我长大并在煤矿工作后,才知道这水来自于矿井下。原来,我们一家人吃了三年多矿井里流出来的水。当年,我们一家人受了多少罪,吃了多少苦,只有母亲自己心里最清楚。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绝不会带着我们弟兄三人再返回农村。她的心里始终有一个信念:她要带着我们去寻求新的生活。她坚信:苦去甜来,艰难的生活一定会过去。记得我上小学那年,母亲曾带着我们返回同家梁探亲,那时的母亲已经积攒了大大小小六七缸粮食,兄弟三人身上穿的是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衣服,本家亲戚和街坊邻居们无不投来羡慕的眼光。

母亲来到口泉那年,全国工农业生产战线正掀起大跃进的高潮,一场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同时展开。母亲一上班就参加了扫盲班的学习。母亲参加扫盲学习,既有优势,也有困难。优势是,在同家梁村时,她曾上过两年民校,认识几个字。困难是,扫盲班大部分利用业余时间,三个孩子无人看管。但母亲合理安排时间,在两年的学习中坚持做到“两早一不”。两早是,每天早早做饭,早早把三个孩子送托儿所;一不是,上班从不迟到。那时候我经常看到母亲一边烧火做饭,一边捧着书本学习。有数不清的夜晚,我都睡醒一觉了,发现母亲仍点着蜡烛在抄笔记、做作业。母亲正是凭着这股子钻劲,在扫盲班学习的两年间,学业一直从四年级读到高小毕业,每次考试成绩都排在全班第一二名。

母亲一生从事过多种职业,她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努力做到最好。母亲在缝纫社上班那几年,年年都是出席口泉区的劳模。母亲小时候就有一手好针线活,自从到缝纫社工作后,更是如鱼得水,锦上添花。在我的心目中,母亲在制衣方面几乎是无所不能。记得一九七六年我调到大同矿务局团委工作,当时我的一位同事买了一件呢子大衣,非常帅气,我很喜欢,但苦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买不起。母亲知道了这件事,她让我把同事的呢子大衣借来看了一下,便从商店买来呢子布料,照样做了起来,第二天,呢子大衣就做好了,和同事的那件一模一样。母亲后来还做了管理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且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被任命为同家梁商店大商场门市部主任、党小组长。同家梁商店是同家梁矿及周边地区最大的商场,下设棉布组、鞋帽组、针织组、副食组、百货组等七个小组,全店职工六十多人,而大商场是同家梁商店的主力店。母亲上任后,除了加强员工业务学习和增加服务项目,搞得最红火的是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其中最出名的是“五莲四兰组”和“六个老汉组”的竞赛,曾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和报纸广播的宣传。竞赛鼓舞了士气,提高了商店的知名度。母亲在任期间,大商场年年超额完成商店总部下达的经营指标,连续数年被评为同家梁矿及矿区商店的先进工作单位,母亲还多次被评为出席矿区商业系统的先进个人,到天津、陕西参加商业经验交流会。

母亲是个随和大度忍耐性非常强的女人,工作或是生活中,一直努力做到与人为善。小时候,我们在外面打架了,不论对与错,她先管教自己的孩子。因为琐事和邻居发生误解或是矛盾,即使自己吃了亏,也不从和邻居发生争执。我们家兄妹六人,母亲膝下有五房儿媳,这样的大家庭,一般婆媳关系都很难处好,但母亲在处理这层关系上,有她自己的准则:她从不在儿子女儿面前说儿媳和女婿的不好;如果有事要说,就先和儿媳、女婿讲,然后再和儿子、女儿讲;处理家事尽可能的一碗水端平,不论儿子还是女儿都一样对待。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兄妹六人,无论儿媳还是女婿都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亲如一家。我们小的时候,父亲相信“棒打出孝子”,有时脾气来了难免打骂孩子,但母亲从没打骂过我们,她对我们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以理说服。她文化水平不高,但说出的话、讲出的道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且浅显直白,易于接受。我们全家四世同堂,共三十多口人,有一半是中共党员。无论是在工作岗位还是在校学习,无论能力大小、职位高低,都尽心尽责,刻苦努力,这和母亲平时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我们都知道有那么一天,母亲会离开我们,去另外一个世界,可是那一天真的來了,依然无法接受。

世上最疼我的那个人走了,留给我的,是难以排解的伤痛和怀念……

谷 泉:曾任职同煤集团轩岗煤电公司。

猜你喜欢
针线活商店奶奶
二手商店
学做好证券事务的“针线活”
福明街道:做好基层治理“针线活” 为群众幸福“加码”
给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饭啦
天边的白云商店
奶奶驾到
逛玩具商店
我家也有奶奶等
何政军回归“针线活”:和爱妻24载相濡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