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研究

2020-07-29 03:02郭永芹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出口额潜力东南亚

郭永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一、引 言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但是,近年来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环境出现恶化趋势。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取得很大发展,向广度和深度方向扩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重要的区域性组织之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2013年以来,东南亚国家①东南亚国家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等11个国家。已经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虽然受到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2019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贸易反而出现逆势增长,这说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韧性强、潜力大。因而,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力度,测算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潜力,预测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经贸合作的提升空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海关统计,2019年东盟国家②东盟包括10个东南亚国家,不包括东帝汶。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规模为3 594.2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4.38%,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总额的47.7%。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贸易往来分布不均衡,2018年中国对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出口所占比重最大,这5个国家占中国对东南亚出口总额的82.84%;中国对老挝、文莱、东帝汶的出口比重较小,约占0.996%。那么,在“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如何?什么,因素影响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本文利用2003—2018年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贸易相关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研究中国向东南亚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潜力,以此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对外贸易合作提供新的思路,进而提出合理的参考和建议,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建设。

二、文献回顾

贸易引力模型常用来测算贸易潜力,Tinbergen(1962)[1]和 Poyhonen(1963)[2]最早运用该模型来测算国家之间的贸易流动;随后有学者通过加入不同的解释变量来研究相关的国际贸易问题。学者们根据研究需要,加入人口(Linnemann,1966)[3]、人均收入(Leamer,1974)[4]、汇率(Bergstrand,1985)[5]、是否加入同一个经济组织(Bergstrand,1989)[6]、是否接壤(盛斌,2004)[7]等一些解释变量。本文对国外和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评述。

国外学者基于引力模型,从宏观层面(国家或地区),选取研究对象不同,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也不同。Rahman(2004)[8]以孟加拉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国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孟加拉国的出口额由汇率、伙伴国的总进口需求和孟加拉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决定;孟加拉国的进口量取决于通货膨胀率、人均收入差异、参与贸易的国家的开放程度以及印度和孟加拉国之间的边界。Batra(2004)[9]通过对印度与各国的贸易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相似性对双边贸易产生积极影响;若消除壁垒和限制,印度与中国、巴基斯坦的贸易潜力巨大。Kabir et al.(2011)[10]分析了欧盟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潜力,亚欧贸易的潜在贸易与实际贸易之间的差距相当大,为东盟—欧盟区域一体化研究开辟空间。Ravishankar&Stack(2014)[11]以17个西欧国家和10个新成员国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结果表明欧洲地区的贸易效率达67%,贸易一体化水平较高。Mishra et al.(2015)[12]以1990—2010年印度和其他金砖国家的数据为例,研究发现GNP、人均GNP与贸易量呈现正相关关系,运输成本与贸易量呈现负相关关系,而汇率、通货膨胀和进口占GDP比例对贸易量的影响不大。

国内学者运用引力模型对贸易潜力的测算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多数文献研究视角也主要从国家或地区层面进行。盛斌等(2004)测算中国与4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庄丽娟(2007)[13]对广东省出口东盟农产品的贸易潜力和影响双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因素进行研究;杨捷和单文婷(2007)[14]对中国与欧盟、东盟之间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潜力更大,与欧盟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更大;赵雨霖等(2008)[15]以中国与东盟10国为例,研究发现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张会清等(2012)[16]基于扩展引力模型,选取2000—2008年间中国对120个贸易伙伴国的商品出口数据,研究了中国出口潜力的地区分布与历史演变特征,并测算后危机时期中国的出口潜力;高志刚(2015)[17]研究发现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具有互补性;孔庆峰(2015)[18]以亚欧国家为例,运用拓展引力模型,结果表明亚欧国家之间具有巨大的贸易潜力;龚新蜀等(2016)[19]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和贸易非效率;孙金彦等(2016)[20]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具有较大的出口贸易潜力;李村璞等(2018)[21]运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测算中国对东南亚九个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汤春玲等(2018)[22]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货物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李海伟等(2020)[23]运用HT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因素,并测算了双边贸易潜力。少数学者从行业和产品层面进行研究,向永辉(2019)[24]运用弹性分析方法来测度和比较中国与主要竞争对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钢铁出口贸易潜力。耿晔强(2016)[25]从产品层面来研究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贸易影响因素和贸易潜力。

已有文献主要从宏观层面测算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潜力,基于行业和产品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以往文献侧重对东盟十国进行研究,没有将东帝汶包括在内,研究对象不够全面。本文把东南亚11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研究对象更全面。这与中国的贸易政策相一致,不论国家大小,积极开展与各国的对外贸易,分散各国局势变化所可能带来的外贸风险。因此,本文收集2003—2018年中国对东南亚11个国家的出口数据,以东南亚11个国家为研究对象,拟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基于扩展引力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贸易的因素,进而为中国制定与东南亚国家相关的贸易政策提供现实依据;第二,运用该模型来测算中国对东南亚11个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来实证分析在出口领域中国与东南亚哪些国家存在“贸易不足”、中国与哪些国家存在“贸易过度”现象,以期为提高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贸易提供差异化的对策建议。

三、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贸易潜力的模型构建

(一)研究方法

贸易引力模型起源于物理学牛顿万有引力定理,为了解释国际贸易与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人们普遍认为,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是最先运用引力模型来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发现:两国(地区)的经济总量对两国(地区)双边贸易额有正向影响,两国(地区)的空间距离对两国(地区)双边贸易额有负向影响。自此,引力模型就成为对外贸易实证研究的重要工具。

(二)变量的选取和解释

本文以引力模型为基础,基于国家层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了量化研究的方便,我们常用的方法是把引力模型对数化,变成双边对数的形式。实际操作中,对引力模型的基本表达式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其结果如下:

式中:Tij为i国对j国的贸易量(进口或出口);GDPi、GDPj分别为i国和j国的国内生产总值;DISij为 i、j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α1、α2、α3为模型(1)的回归系数;εij为随机误差。

本文参考已有文献,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根据研究需要,选取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两国的GDP、东南亚国家的人口总量、两国之间的距离、两国是否接壤以及两国是否有共同语言等作为解释变量。由此得到扩展的引力模型方程:

其中,i表示中国,j表示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11个东南亚国家截面单元;EXPij为中国对东南亚 j国的货物出口总额(万美元);α1、α2、α3、α4、α5、α6为模型(2)的回归系数;εij为随机扰动项。为了减少异方差对模型估计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将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总额、两国的GDP、东南亚国家的人口总量和两国之间的距离分别作对数化处理。有关解释变量的含义、预期影响及对被解释变量的理论说明等见表1。

表1 主要解释变量的含义、预期符号及理论说明

(三)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以东南亚11个国家为研究样本,考察中国对东南亚11个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都选取年度数据,研究的时间跨度为16年(2003—2018年)。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数据、中国GDP数据来自2004—2019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东南亚国家的GDP及人口总量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数数据库(WDI);距离和共同语言数据来自法国社会展望和国际信息研究中心(CEPII数据库),东南亚国家是否与中国有共同语言,根据CEPII数据库提供的标准进行判断:若两个经济体有9%以上的人使用同一种语言,说明两个经济体具有共同语言;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是否接壤来自世界地图(老挝、缅甸、越南与中国接壤)。东道国制度水平变量会影响双边贸易与投资,因此,为了检验模型的稳健性,加入东道国制度水平变量,该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指标数据库,与王永钦等(2014)[26]的做法一致,将话语权和责任、规管质量、法治、政府效率、政治稳定性和不存在暴力和腐败控制等六个指标相加取平均值,2018年的制度水平用2003—2017年制度水平的均值代替。

(四)描述性分析

做实证分析之前,先对文中被解释变量(lnEXPij)和解释变量(lnGDPi、lnGDPj、lnPOPjlnDISij、BD、COMLANG、instuj)进行描述性分析,对数据有一个整体概览,探究数据分布趋势,找出是否存在极端异常值,这是实证分析的前提,常用的指标是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平均值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最大值、最小值体现数据变化的范围;标准差反映数据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稳定性越好。变量的统计分析见表2。

表2 变量统计说明

(五)模型检验

本文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计量分析,对本文中该模型的检验过程包括:ADF检验、LM检验、Hausman检验等,选择最优的计量模型。其过程如下:

1.单位根检验

为了提高回归分析的可靠性,需要用单位根来检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本文使用LLC、IPS、ADF-Fisher和PP-Fisher对原序列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概率值P均为0,说明在1%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说明原序列是零阶单整序列,不存在单位根。

2.LM检验

为了确定面板数据的最优模型,需要对模型进行检验,选择是采用混合OLS模型、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首先用LM检验来确定是采用混合OLS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P值为0,说明在1%的水平上拒绝混合OLS模型,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3.Hausman检验

由上述LM检验结果可知,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对于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这两种模型,当判断采用哪种模型时,需要进行Hausman检验,P值为0.360 9,应接受原假设,故应采取随机效应模型。

四、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实证结果

(一)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根据上述Hausman模型检验结果,本文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在逐步加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结果见表3。表3第(1)列为基准引力模型的回归结果,(2)-(4)列分别为逐步加入东南亚国家的人口总量、距离和共同语言等变量之后的结果。结果显示,(1)-(4)列中两国GDP总量与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总量呈显著正向关系,距离不利于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共同语言、东南亚国家人口总数显著促进了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总量,共同边界并没有促进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总量。本文主要根据表3第(4)列的回归结果,得到回归方程为:

根据回归结果可知,回归方程的整体拟合优度为93.43%,表明该方程拟合较好。F统计量在1%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表明该方程显著性水平很高,模型检验结果较好,解释力较强。

表3 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二)稳健性检验

本文通过增加解释变量东南亚国家的制度水平(intujt),采用OLS回归方法,以及考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的影响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于2010年1月1日,自由贸易区促进贸易自由化,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与投资关系。,观察解释变量的系数和显著性水平是否发生明显变化,如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表明模型(2)的设定较为稳健。结果见表4,第(1)列为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在方程(2)中增加东南亚国家制度水平(intujt)变量之后的结果,第(2)-(3)列分别为用OLS方法对方程(2)及在方程(2)中增加东南亚国家的制度水平(intujt)变量的结果,第(4)-(5)列分别为 2010年之前和2010年之后的结果。表4中第(1)-(5)列实证结果显示,两国GDP、东南亚国家的人口总量、两国之间的距离、两国是否接壤以及两国是否有共同语言等变量的系数和显著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里不再细述。说明回归结果比较稳健。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

(三)出口贸易潜力的测算

本文与盛斌(2004)、汤春玲等(2018)学者的做法一致,借助贸易引力模型来估算中国对东南亚各国的双边出口额(理论出口额),然后用实际出口额(实际值)与理论出口额(模拟值)的比值来衡量中国对东南亚各国的贸易潜力。通常来说,如果实际值与模拟值的比值小于1,称为“贸易不足”;实际值与模拟值的比值大于1,则称为“贸易过度”。刘青峰等(2002)按照实际值与模拟值的比值大小来划分出口潜力的类型:将实际值与模拟值的比值大于1.2的称为潜力再造型,比值介于0.8~1.2之间的称为潜力开拓型,比值小于0.8的称为潜力巨大型。出口模拟值则是由方程(2)估算出来的,本文报告了2018年中国向东南亚11个国家的货物出口贸易潜力,结果见表5。

表5 2018年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潜力测算(单位:万美元)

(四)实证结果分析

1.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表3第(4)列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大多数解释变量的符号符合预期,两国是否接壤的符号虽然不符合预期,但对中国向东南亚国家出口总额的影响不显著。由结果可以看出,中国GDP总量、东南亚国家GDP总量、东南亚各国的人口数量、首都之间的距离、是否使用共同语言对中国向东南亚国家的出口总额有显著影响。

(1)中国GDP总量、东南亚国家GDP总量显著促进了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总额,中国GDP总量的促进作用更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GDP增加1%,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额将增加约1.04%。其他条件不变时,东南亚国家GDP增加1%,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额将增加约0.35%。从系数大小来看,中国GDP总量对中国向东南亚国家出口总额的影响更大。由此可知,随着中国或者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增长,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规模呈现扩张趋势。一国或地区经济规模总量越大,表示该国(地区)潜在的出口供给(进口需求)能力越大。

(2)东南亚各国的人口数量与中国向东南亚国家的出口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如果东南亚国家人口增加1%,那么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额将会提升约0.45%。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出口贸易时,东南亚国家人口增加,可能会增加其消费总量和消费种类,中国越有可能向其出口更多的货物总量和种类。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广东省广州市1978—2016年的实证分析林 江 王琼琼 姚翠齐13-25

(3)引力模型指出,距离是影响国家之间贸易的重要阻力因素。本文回归结果显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首都之间的距离与中国向东南亚国家的出口额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如果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距离增加1%,那么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额将会减少约4.44%。说明距离会造成贸易成本增加,不利于两国之间开展对外贸易。

(4)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是否接壤与中国向东南亚国家的出口额呈负相关关系,影响不显著,这与预期符号相反。可能原因是:一是可能受边境基础设施的影响,目前“边界效应”对中国向邻国(如老挝、柬埔寨等)出口的影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二是货物出口受诸多因素如进出口国经济总量、进口国人口总量、语言等的影响,老挝、柬埔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影响两国的进口需求水平,2018年中国对老挝、柬埔寨的出口额分别为145 400万美元、600 752万美元,分别占中国出口额的0.058%、0.24%。

(5)国家间的语言差异增加了沟通成本,不利于双方开展贸易活动。计量结果显示,共同语言显著促进了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贸易。主要原因可能是共同语言体现两国在文化和制度方面的相似性,使得两国在开展贸易时方便沟通,利于降低双方的沟通成本。因此,中国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双方的经贸往来。

2.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潜力测算结果分析

表5中,2018年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潜力的估计结果显示,按照分类标准,“潜力再造型”国家共有4个,分别是缅甸、越南、东帝汶和文莱,中国对这些国家出口贸易潜力有限;“潜力开拓型”国家有4个: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泰国,中国对这些国家出口贸易潜力较大。“潜力巨大型”国家有3个:马来西亚、老挝和菲律宾,中国对这些国家出口贸易潜力巨大。

(1)潜力再造型。“潜力再造型”国家共有4个,分别是缅甸、柬埔寨、文莱和东帝汶。其中实际出口额与理论出口额的比值最大的是文莱,中国对其出口的实际值约是模拟值的3倍;其次是缅甸、越南、东帝汶。在现有条件下,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有限。

(2)潜力开拓型。“潜力开拓型”国家有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泰国,这三个国家的实际出口额与理论出口额之比介于0.8~1.2之间。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泰国四国归为“潜力开拓型”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较好,地理位置优越,这些国家贸易潜力较大。

(3)潜力巨大型。马来西亚、老挝和菲律宾三国的实际出口额与理论出口额之比小于0.8,它们具有巨大的贸易潜力。其中,中国对马来西亚的实际出口额约是理论出口额的1/3,马来西亚体现的“贸易不足”程度最大。马来西亚、老挝和菲律宾这三个国家还有很大市场潜力可以挖掘。

五、政策建议

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贸易受到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距离、语言、文化相似性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向这些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针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合作的具体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出口贸易,稳定和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和贸易往来。

1.充分挖掘中国经济发展潜力,提升出口贸易水平

一般来说,一国的货物出口贸易受本国经济规模以及进口国进口水平的影响。对中国而言,提高中国GDP经济总量,有利于增加中国的出口供给能力,提升中国潜在出口水平。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采取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到开放、从国有经济一统天下到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等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GDP总量从1978年的3 678.70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990 865亿元;2019年中国出口17.23万亿元,在全球各地,都能看到“中国制造”。目前,全球经济发展速度趋于缓慢,中国应加大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着重发展本国经济以应对变幻莫测的国内外局势,采取有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出口贸易水平。

2.打通与东南亚国家的运输通道

距离是影响两国贸易的一个阻力因素。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应加强运输通道和基建方面的合作,这样有利于减少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此外,还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获得产品价格竞争优势。具体而言,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契机,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和网上四位一体联通,构建中国—东南亚国家统一交通物流网络。同时,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深化合作提供政策、规则、标准等方面的机制保障。鼓励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直接投资,帮助这些国家发展本国经济。这不仅有利于扩大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总额,还有利于提升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

3.扩大与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文化是影响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临近,文化有许多共通之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建立长效的文化交流沟通机制是增强文化融合的根本。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一带一路”建设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双方减少由文化冲击所产生的贸易阻力。实证结果表明共同语言对中国向东南亚国家货物出口额产生显著的正相关影响。马来西亚、新加坡是多元社会,这两个国家的华人较多,很多人会说中文,说明可以充分利用共同语言优势,深入挖掘中国对这两个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多样化代表了文化的多元化,代表了不同社会的文化、风俗等。因此,高度重视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充分发挥其桥梁和引领作用,如通过积极申请举办并参与各种国际性、区域性体育及文化活动,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等的文化交流,以文化促进交流,以交流促进贸易。

4.深化多边双边经贸合作,实施差异化贸易政策

研究发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贸易发展潜力很大,其中有6个国家(马来西亚、老挝、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的实际出口值小于理论出口值,即存在“贸易不足”;5个国家(泰国、东帝汶、越南、缅甸和文莱)的实际出口值大于理论出口值,即存在“贸易过度”。因此,中国应排除阻碍贸易发展的因素,优先发展“潜力巨大型”国家。这样既有利于增加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也有利于降低中国对一些发达国家出口市场的过度依赖,分散中国出口地区过于集中的风险。对“潜力开拓型”国家来说,一方面,尽可能消除贸易障碍,进一步深化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另一方面,深入了解这些国家的市场,积极寻求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稳定对“潜力再造型”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开展异质性贸易,以避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同质化贸易竞争。此外,中国面临的外部形势更加严峻,外贸增长下行压力较大,中国应采取进出口并重的战略,探索中国特色的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加速对内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内部营商环境,积极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增长。

猜你喜欢
出口额潜力东南亚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W2018015 2017年巴西铜精矿出口增长29.9%
潜力榜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2017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