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洁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脑血栓作为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若不能得到针对性、及时性的治疗,会对老年群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在当前临床治疗中,通常会采用尿素酶溶栓的治疗方法[1,2],但是,对血管的融通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引发血管闭塞的问题,患者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不能获得良好的体验,增加患者的痛苦,无法体现临床治疗的整体价值。通过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法的构建,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因此,研究中通过对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价值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择本院2018-01~2019-03共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n=48)、对照组(n=48)。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51~78岁,平均(65.02±1.97)岁。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52~76岁,平均(63.12±1.84)岁,纳入标准:患者血压在180/120mmHg以下;经CT检查诊排除脑出血;患者均知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以及体质过敏的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对照组选择尿素酶治疗方法。对入院的患者给予降压治疗,将患者的血压降低到正常的水平,之后给予对症治理。整个治疗中包括降压药治疗、吸氧治疗等,在这些治疗方法使用中可以有效活化脑细胞状态,维持水电解质以及酸碱状态的平衡。治疗中采用40mg的尼莫地平(国药准字:H13021882),3次/d,80mg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37023270),1次/d,20%的甘露醇(国药准字:H11020861)进行静脉滴注。尿素激酶治疗的过程中,使用10万单位尿激酶溶于100mL生理盐水,并对患者行静脉注射,一般情况下,注射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min之内,按照这种治疗方法保持一天一次,疗程为一周[3]。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法,尿素酶溶栓的治疗中,使用10万单位的尿素溶于40mL的生理盐水之中,滴注的时间保持在10min以内,1次/d。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中,需要采用5000U的低分子肝素钙片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2次/d,治疗时间为一周[4]。
疗效评价[3]:显效:患者意识完全恢复,血液流变恢复到正常状态;有效:患者的意识基本恢复,血液流变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差异。总有效=显效+有效。
对两组患者血压流变学变化比较中的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进行观察。
采用SPSS20.0作为统计学分析软件。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48)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对比
对于脑血栓症状而言,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常将溶栓技术作为核心,通过早期的溶栓治疗,可以降低患者梗死血管的发生概率,而且也可以避免缺血脑组织损伤现象的发生,积极改善患者的脑部微循环,缩小梗死的范围。但是,在当前一些脑血栓治疗方法运用中,虽然采用的溶栓治疗方法,有效缓解患者的溶栓现象,但是其预后效果不明显,会出现症状反复的问题[5,6]。
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治疗中,低分子肝素钙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栓药物,可以达到高效的抗凝作用,而且,这种治疗方法的生物利用率较高,能偶抑制凝血因子Xa,而且,在整个治疗中,也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状况,通过与尿激素的结合使用,逐渐增加抗凝效果,抑制患者血小板聚集,也就是说,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中,不仅可以有效促进血细胞表面的电荷增强,而且也可以改善缺血区的供血状态,充分发挥抗血栓以及抗凝的作用,提高脑血栓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而且,在低分子肝素钙以及尿素酶溶栓联合治疗中,可以促进血栓促凝,改善凝血的状态,降低患者的全血黏度以及血浆黏度等[7]。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通过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素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的全血黏度为(4.32±1.02)mPa·s,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全血黏度为(5.89±1.02)mPa·s,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
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也就是说,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