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艳
(佳木斯中医院检验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在临床上,心肌梗死为心血管疾病,受动脉粥样硬化所影响,外加一些诱导因素致使动脉斑块破裂,而血管内的血小板在破裂板块的表层聚集,便会出现血栓,导致动脉管腔堵塞,进而致使心肌缺血坏死。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有研究[1,2]已表明,血浆B型钠尿肽(BNP)可以有效的反应左心室功能变化状况,而hs-CRP能否准确反映心室功能还不确定,本次研究选取从2017-06~2019-02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检验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研究将上述5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甲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40~75岁,平均(58.5±4.2)岁;乙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41~76岁,平均(58.2±4.5)岁。所有研究对象皆满足实验标准,且基本资料比较相似(P>0.05),可比。
所有研究对象皆应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检测仪检测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3],对于患者的hs-CRP水平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标本采集之后对甲组与乙组的患者的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hs-CRP水平进行检测。此次主要检测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与左室舒张内径,测定三个星期,最后取平均值。
①对比甲组与乙组的血浆B型钠尿肽(BNP)、hs-CRP水平;②对比甲组与乙组的超声检验结果;③对比甲组与乙组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检验准确率。
甲组的血浆B型钠尿肽(BNP)、hs-CRP水平分别是535.37±93.55、8.36±4.33,乙组的BNP、hs-CRP水平分别是72.42±8.42、1.21±4.2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甲组与乙组的血浆B型钠尿肽(BNP)、hs-CRP水平对比分)
甲组的LVEDD、LVEF分别是6.41±1.54、66.82±1.21,甲组的LVEDD、LVEF分别是3.33±1.23、40.82±5.72,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甲组的血浆B型钠尿肽(BNP)检出率为96.36%,乙组的血浆B型钠尿肽(BNP)检出率为87.2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急性心肌梗死为人们猝死的主要因素。近些年,随着社会公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我国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率越来越高,此病尽早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B型钠尿肽(BNP)为天然激素,主要应用到心室表达,若是心室功能不齐全,会导致心肌扩张,具有调节心脏功能的价值[4,5]。此外,其还能反映左右室收缩功能障碍等状况,为心衰定量的主要标志物,若是B型钠尿肽(BNP)上涨,说明患者缺血梗死的面积就越大,可以说,其能充分反映心肌损伤程度。
此研究结果显示,甲组的血浆B型钠尿肽(BNP)、hs-CRP水平分别是535.37±93.55、8.36±4.33,乙组的BNP、hs-CRP水平分别是72.42±8.42、1.21±4.2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甲组的LVEDD、LVEF分别是6.41±1.54、66.82±1.21,甲组的LVEDD、LVEF分别是3.33±1.23、40.82±5.72,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5]。甲组的血浆B型钠尿肽(BNP)检出率为96.36%,乙组的血浆B型钠尿肽(BNP)检出率为87.2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总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检验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不但能够提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准确率,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判定及疗效观察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检验方式,值得广泛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