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过重作业负担构建理性育人生态

2020-07-29 05:05刘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小学新林路校区教师
未来教育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作业教师学生

刘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小学新林路校区教师

中小学过重学业负担,因传统的质量观、人才观影响无法从现实中彻底根治。教改的声浪愈高,看似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但过于理想化往往易出现先天不足的缺陷。开始轰轰烈烈、成绩斐然,遇到考核杠杆后就渐渐偏向冷却,直至最后有的草草收场,有的不了了之,留下先热后冷的戏剧性结局。一场暴风骤雨式的大胆尝试,不过是极少数人多了思想前卫的论文、重量级称号和出版几本实践性著作。很多人仍是“门外汉”,长期被抛弃和遗忘。不知所措的一线人员仍然沿袭传统模式,就像戏曲演员那样苦练行业基本功,形式在变,但本质未变。

作业无疑是当下学习内容最有效的检测和巩固方式,这种认同有长期实践的考量,更离不开便捷直观的受益使然。无需多少含金量,只要按部就班往下走就行。平时还好些,假期和考试前夕,疯狂的程度快要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抬不起头、睁不开眼、直不起腰。于是近视多了,厌学、软抵抗多了。潜伏的危机慢慢渗透,和预设的信心满满目标很难同向而行,带来无法扭转办学差距增大的严峻态势。深刻反思后,找到训练不够的根源。于是加大作业量,恶性循环得不到真正调整,持续出现以作业太多为代表的学业负担过重现状。教育难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延误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挫伤了一批人才的科学培养,焦急与心痛倒逼我们审视过去、面对现实、放眼未来。

厘清作业的基本功效,不要超值夸大神奇能量

与企业流水线、工程施工地等不同,学生作业几乎处在全新的领域,而且学科、学期和单元章节难易程度也有变化,可以说没有多少熟路可走,都是不断在解决新问题,积累新技能,过程的艰巨性不是所有学生能适应和承受的。作业完成效果成为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纳和频繁使用。

有些虽是重复的练习,但对于接受能力不同步的学生来说,就是一次全新的考验,而且学科题量多少、思维程度深浅也会给学生“打通最后一公里”设置无形的障碍。因此学习过程,特别是作业一直像一座座大山困扰学生,两极甚至多极分化早早就从小学开始,残酷的淘汰赛在不经意间拉开帷幕,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同的内容,学生接受程度出现前后反差。如果过不了一道道坎,学生必将在作业面前先倒下,很难再自觉站起来。

作业是学生学习能力常态反馈的“晴雨表”,有时也会存在偏离。信奉有度,取舍得当。不能一味看重,好像成了全部依赖。做教师,须有定力,不因作业出现偏离轨道现象而把责任推给学生,自己却一身轻松,逼迫学生在作业苦海里倍受煎熬。

界定作业的实际内容,不要盲从设计通关路径

作业应考虑学生认知程度,贴近师生需求,关注学生学习品质养成,对风险系数要有把控,不能漫无目的随意发挥,相对保持平稳。易懂的内容,适当多点无妨,水到渠成,信心提振。难理解的部分,有些连教师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问题和深奥篇章,要学会冷处理,缓推进,找准突破口,做好预热,充分考虑作业的艰巨性,划分好实施步骤。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好大喜功,贪多造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冲动必须暂停。完成任务的不理智的片面追求,只是量的粗略堆积,不是质的合理递进,会产生不可挽回的敷衍应付现象,使原本大好情势迅速回流失控,出现超出能力范围的难以调节的被动局面,其负面影响和运行损失不可估算,得不偿失。

教师要时刻警醒与谨慎防备,不可掉以轻心,莽撞裁定,贻误良机。平路好走,爬坡小心。现在的教材知识储备量丰富,思维要素明显,既需要课堂拒绝简单而平面的解读与加工,更需要作业动态跟踪,把全懂真会与懂一些会一些和不懂不会这些学情在规定时间内甄别出来,为进一步调整思路,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而且这些行动是全程跟进,在不断变化中经常性选择最佳方案,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而是不断优化,在否定之否定中,梳理适合的路径。拿来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没联系客观实际的做法常出现“水土不服”困境,节外生枝让教师措手不及,无法驾轻就熟。

触摸作业的价值内核,不要轻易疏远知识链条

作业是知识与能力之间沟通并达到平衡一致的载体,承担教师的愿景一步步实现的主要依托。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改装,有的貌似神离,有的改头换面,有的大同小异,有的面目全非,不要用守旧思想来对待,要抱有学深学活学广的虔诚和敬畏之心。教师要在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作业观。作业不是一种摆设,可有可无,不是应对有责任心的家长“孩子在家总没啥事干”的回应。越多越能标明自己工作尽心尽责,很快完成则可能被误解为搪塞与做样,这种教师讨好取悦家长的做法不可取。

作业不是一种教育惩罚专利,牺牲太多时间让无辜学生受苦受累,满脑子是机械作业,单调枯燥冷漠的业余时光缺少动力和乐趣。教师高高在上的威严和指令,伴随学生日常左右,填充全身各部。

作业需要设计,这样使用起来方便。现在的作业,都是专业人员臆想定制、“量身定做”。教材不更换,作业就原封不动。即使变动,也是局部替代,总体上还是换汤不换药,绝大部分内容几乎没变。多年的旧面孔少了创新、挑战,原创性大打折扣。教师自己设计作业纯粹是纸上谈兵,偶尔有之,可能是心血来潮,大部分是准备时间不足,思考不深,书上找找划划,有应急之嫌。匆匆忙忙轰炸一番,难免有重复现象,科学调研失去意义,作业误入怪圈。

走出高耗作业的迷茫误区,不要固执较真标准答案

需要显出可贵,适合方能致远。作业不是全做,一刀切会伤害学生。浅显易懂的知识就可以不留作业或少布置一些。不能替家长用作业来管理学生,这是狭隘之举。深奥难懂的地方,作业不能贪多,而要反向思维。学生已经学得很吃力,这时该适当减轻压力,不能一股脑儿轮番轰炸。学生刚有点思路又被无情的慌乱和疑惑所俘虏,这是大忌。学会变化节奏,放慢速度,转移视线,留下应对余地。一定要学会分散、重组,不要生搬硬套,可以调顺序,可以先解决一题中有把握的分要求。待知识储备充裕,信心也增强,再回头一一扫除“暗堡”。以各个击破、树立信心、集小胜为主,收到“于无声处听惊雷”之妙。这种迂回术,看起来易学,但真用起来,用得恰到好处,需要用心历练。如果你倔强地一意孤行全网撒开,学生在题海迷宫中注定看不清前行方向。逼迫,不是办法。而想以此来体现教师本领和智慧的想法,更是幼稚和愚笨,是有悖师德的要求。

另外,做起作业,总被权威的标准答案所束缚,也让作业走上被指责的风口浪尖。思维开放,迎刃而解。僵化于一点,困囿在一处,目光狭窄,难于自拔。当然,错的绝不迁就。混淆正误,就是糊涂。这点能力和气度,我们教师要培养,不唯上,不唯权威。我们认定客观事实,不做盲目跟从者、附和者。平时要加强学科知识狩猎,有尊重科学、独立思考的学科涵养,守护好神圣岗位,以优化作业为窗口,还乐学、善学给学生,努力把教育生态恢复好、维持好。

猜你喜欢
作业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作业
圆我教师梦
我想要自由
聪明的学生等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