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滨海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构建

2020-07-29 07:52肖宝芳高雅玲黄美云尹久娜叶菁陈凌艳陈组建郑郁善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平潭滨海

肖宝芳,高雅玲,黄美云,尹久娜,叶菁,陈凌艳,陈组建,郑郁善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 园林学院(合署),福建 福州 350002)

0 引言

平潭传统聚落海岛特色鲜明,是中国传统聚落中石构建聚落的典型代表。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聚落保护问题日渐紧迫[1]。1980 年,阮仪三首次提出传统聚落的保护问题,2003 年传统聚落保护成为国家战略,并开展各项研究和保护工作。随着“平潭综合试验区”的建设,2014 年平谭有5 个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逐渐有学者从建筑结构形态[2]、聚落保护更新[3]、传统民居复兴[4]、聚落的价值与存续困境[5]、传统聚落规划设计[6-7]、建筑营造技术[8]等进行研究。暂无从景观基因图谱视角对平潭滨海传统聚落景观进行图谱构建。

景观基因最早由美国学者阿尔佛雷德·克罗伯(Alfred Kroeber)和克莱德·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 于20 世纪50 年代提出在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发生与基因类似情况的假说——文化基因[9]。美国学者泰勒(Griffith Taylor)1942 年首次提出用基因分析聚落[10]。英国历史地理学者康泽恩(Conzen)认为市镇传统记忆是具有某种特定的形态基因,可以从复杂的市镇结构中提炼研究,形成了“康泽恩形态研究学派”[11]。

景观基因图谱研究是建立在景观基因识别理论[12、13]基础上对聚落内部文化景观[14]进行解读归纳。现阶段,该理论集中于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和特征研究[15],而构建地域特征景观基因图谱研究较少。国内最早由申秀英等人提出借助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及文化生态学理论,对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进行类型整理和区系划分。同时,在此基础上,引进生物学“基因图谱”新视角,对传统聚落文化景观进行区系研究[16],刘沛林系统提出景观基因图谱构建理论[17],胡最、曹帅强[18-19]等人进一步完善和拓展该理论,后逐渐出现依据该理论对传统村落古镇进行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如:徽州[20];海南岛汉族[21];甘南藏族、陕西省、凉山彝族等地区[22-24],以及传统古镇的应用研究[25]。

景观基因图谱理论构建有利于了解传统聚落地理空间特征及其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地域和生态环境特征下传统聚落群系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分布规律与特征[26]。本文在前者研究的成果基础上,以聚落景观基因图谱为视角,细化分类,利用景观基因识别和图谱构建理论,对平潭传统聚落内部景观进行提取归纳,有助于传承和保护策略的迅速制定。

1 研究区概况

1.1 研究地概况

平潭县简称“岚”,俗称海坛,位于北纬25 °15 ′-25 °45 ′,东经119 °32 ′-120 °10 ′。[38]平潭先民迁自闽南、闽东和闽中三个地区,其滨海聚落风貌是中原与本土文化互相融合、顺应自然的结果。(见图1)通过实际调研可知,内部景观基本保留完整,建筑功能丧失,传统装饰曾遭到破坏,其为“画地为牢”的静态保护模式[27]。暂无较好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图1 平潭滨海传统聚落风貌

1.2 研究对象

依据中国传统聚落甄选判定标准[28]和调研筛选。拟定以下4 个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其聚落风貌较为完整,有利于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见表1)

2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构建方法

2.1 个性与共性景观识别与构建路径

以物质形态分类和层层结构[17]的思维方法,首先对平潭滨海单元和区域传统聚落景观基因指标从整体到局部进行细化分类,建立较为完善的景观基因指标对象表(见表2)。其次,从人文和自然两个方面因素,对各指标特征、形式、结构及图案符号等进行分析归纳,探析各指标特征形成的关键因素和演变规律,得到该指标所对应的文化信息,最终即可构建个性与共性景观(同区域聚落相似景观为共性景观,内部存在的个性表达,为个性景观,二者组成聚落景观家族)基因谱系(见图2)[29],并进一步构建区域景观基因图谱。通过对不同尺度下谱系的构建,有利于维护景观基因的多样性。

2.2 平潭滨海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构建

以自身属性分类和功能类比的方法构建平潭滨海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见表3)。首先依据生物学基因功能和位列关系,对已构建的区域景观基因,依据景观基因识别原则,分析其各景观基因在聚落景观和文化中的位列关系和内在联系,构建更加全面完整的景观基因图谱指标,并对景观对象、类别、结构、特征和含义进行提取归纳,最终构建出平潭滨海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为今后聚落风貌修复和保护明确目标。(见图3)

表1 平潭单元传统聚落研究对象

表2 景观基因识别指标

图2 个性与共性景观基因图谱构建路径

3 平潭滨海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构建

3.1 平潭滨海传统聚落个性与共性景观基因图谱识别构建

根据各指标特征识别结果,结合文化和自然特质信息,对平潭单元聚落文化景观共性与个性景观基因进行提取。(见表4)

3.2 区域景观基因图谱细化识别

单元聚落景观基因图谱是构建区域图谱的基础。依据个性与共性景观基因谱系进一步构建区域特征景观基因谱系。(见表5)

3.3 景观基因图谱构建

从聚落内部文化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析,最终构建出平潭传统滨海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通过分析可知海洋文化、中原文化以及宗族文化是影响聚落风貌的重要文化影响因子。对其聚落选址、建筑风貌以及主体公用建筑等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多元的宗教文化和农渔相融的民俗民风致使村落出现奇异的混合景观基因。通过对功能景观基因的识别提取和图谱构建,明晰其重要景观基因。有利于为聚落保护和规划设计把握正确方向。(见表6)

表3 景观基因指标构建

图3 景观基因图谱构建路径

表4 个性与共性景观基因图谱构建

4 结论和讨论

景观基因图谱构建是对地域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的归纳和总结。对此,本文有以下结论:

(1)维护地域景观基因多样性和完整性,需要把握地域景观基因特征和文化特征,优化识别路径,对不同空间尺度景观谱系进行归纳总结。

表5 平潭传统滨海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结果

(2)依据生物学基因位列特征,类比文化景观基因遗传特征和表形特征,完善地域景观基因谱构建指标,为侯建更加完善的地域景观基因图谱奠定基础。

(3)平潭滨海传统聚落主体基因有石头厝建筑、宗祠、“留码头”;风水山墙、石压屋顶、鹅卵石镶边等为附着基因;宗教、农渔文化景观为混合基因;聚落内部自然环境与单元聚落个性文化景观为调节基因;灰空间地块高效利用和本土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景观为胞质基因;移民和军事历史文化对聚落影响深浅形成的差异景观为离解基因。

通过对平潭滨海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构建的深入研究,还需进一步进行完善的是:①增加平潭滨海传统聚落研究对象类型数量。②对其内部景观基因识别和提取的对象,进一步分类划分,明确景观基因类别;③相对本研究构建的基因图谱识别指标缺乏量化数据支撑,需进一步优化识别和构建手段,如利用GⅠS 地理信息系统和权重分析等分析手段。

表6 平潭传统滨海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构建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平潭滨海
4D空间下文化景观粒子的形态价值与应用场景分析
近20年国内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文化景观粒子云的界定与度量
滨海白首乌
江苏滨海:让农民工吃下定“薪”丸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滨海顶层公寓
平潭映象
受邀登上央视舞台的平潭女孩
平潭石头厝里的“台式创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