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中学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2020-07-29 13:32:42刘艳梅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学教育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刘艳梅

摘 要:教师是教育大计之本,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其自身教学素质和身心健康情况会直接关乎学校教育的质量,有效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农村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期确保农村中学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 中学教育; 心理问题; 成因;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178-002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习总书记说:“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其自身的身心健康情况直接关乎教育工作能够高效开展。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中学课程改革进程也在逐步推进,同时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增加,加之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促使当前的中学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教学工作压力,增加了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具体主要表现在农村教师伴有紧张、身心疲劳、内心压抑、苦闷抑郁等等,甚至还有一些教师伴有失眠、人际交往障碍、工作效率低下等严重问题,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此外,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中学地区的信息传递情况比较闭塞,先进教学理念、方法以及设备等在这些地方普及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滞后问题,以至于无法有效地提升农村中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得他们的格局、眼界以及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甚至部分农村中学教师抱有得过且过的疲倦心理,缺乏职业发展目标,这些情况极大地增加了他们出现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概率,限制了国内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研究意义

在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频繁出现的新形势下,对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调查及研究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许多国外的一些国家开始重点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进行探讨,旨在可以增强教师的心理素质。本文在对当前农村中学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一些有助于解决他们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其一,有助于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调试能力,确保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其二,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如果农村中学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那么可以更好地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时候更容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三,有助于提升整体教育的水平。如果农村中学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更容易全身心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这样更容易实现中学教育目标,有利于提高整体农村中学教育的水平。

二、农村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1.职业因素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下,无论是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的农村中学教师,它们都身处快节奏、高竞争以及高期望的教育教学工作环境中,许多教师常常会力不从心,无法对自己的情绪或行为进行有效控制,这实际上就是他们伴有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而心理问题诱因之一就是在于职业因素,越来越多的教师需要时刻承载着众多学生望子成龙的梦想,使得他们常常出现心理超负荷问题。从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抱有的期望这一角度来讲,教师需要身兼知识传授者、模范公民、道德榜样、家长代理者等众多身份,使得许多农村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如履薄冰,总是尽心地服务于学生和学校,这种“只许成功”的职业发展环境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他们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诱发农村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身体健康情况不好。如果农村教师自身伴有心动过速、支气管炎、哮喘或者消化性溃疡等一些身体疾病问题,就容易诱发精神萎靡或者异常心理情况,这样就非常容易造成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其二,遗传因素。从遗传学角度来讲,如果农村中学教师的神经系统在生理上发展比较弱,那么在面对冲突或矛盾问题的时候更加容易诱发心理疾病,容易诱发自卑等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3.心理因素

與城市地区的中学教师相比,农村地区中学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教学待遇比较差,这就容易使得他们无法获得成就感,认为自己的前途发展非常迷茫,无法在现有的教学工作中找到归属感。过高的职业发展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许多农村中学教师形成了失望、悲观以及愤怒等一些负面心理,这会逐步加剧他们心理问题。此外,部分地区农村中学教师可能平时缺乏进修深造或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并且在生活、工作等多方面压力的影响下而逐渐形成了职业倦怠心理,平时抱有得过且过的心理,这种职业发展观点和态度也会使农村中学教师失去教学的热情,增加他们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概率。

4.学校因素

当前农村中学校领导常常将“升学”当作评价教师教学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平时会以中考等中学考试为教育的指挥棒,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教育教学要求,让他们可以尽心尽力地服务于学生,而没有考虑到农村中学教师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自身默默忍受。比如,班级评比、优秀生源获取等教学工作极大地增加了教师之间的激烈竞争,最终这些压力都会施加在教师身上。此外,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村中学开始推行“职称评聘”以及“竞聘任教”等一些教育管理机制,这加剧了教师的职业竞争危机,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焦虑感和烦躁感等心理问题。

5.社会因素

在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而祖父母对留守儿童一般非常溺爱,造成了部分留守儿童没有规则意识,在家是小皇帝,在学校便成了问题学生。比如一些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较差,沉迷于电子游戏,抽烟喝酒,甚至于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面对这类的问题学生,教师跟家长联系往往得不到家长积极的回应,家长要么借口忙来不了学校,要么怪学校老师没教育好孩子等,让教师无法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心理也会产生压力。如果和学生发生冲突,教育主管部门一般会采取保护学生和家长的原则,教师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村教师在工作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没有工作满意感和幸福感,使得农村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三、农村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营造尊师重教校园环境氛围

1.1构建教师心理健康评测机制。在当前农村中学教育中,校领导要密切关注全体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帮助他们缓解来自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压力,确保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在构建教师心理健康评测机制,可以结合国内心理健康标准以及农村中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全体中学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情况的测评工作,并将其作为一个学校的基本管理制度。然后农村地区中学院校的管理者可以针对性指导与教育教师的心理问题,确保可以及时消除他们内心伴有的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1.2强化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当前师范类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会接受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但是大多数主要侧重理论层面的知识学习,缺乏心理辅导实践和案例分析实践,所以自身的心理问题调试能力和解决能力都相对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农村中学校领导要注意定期组织全体中学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他们可以学习与掌握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知识与方法,尤其是要掌握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同样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学生调适心理。此外,针对学校内部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更加要强化他们的心理健康培训与教育,从整体上提升他们的心理保健能力。

1.3建立校内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许多中学可能还没有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以至于无法及时发现与解决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我国地方政府部门要加大在该方面的教育投入,辅助一些地方性的中学加快构建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完备的心理健康评测与解决设施以及专业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然后可以使他们定期对学校的全体中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评测,并给予那些伴有心理问题的农村中学教师必要的心理指导方式方法,使他们可以快速地摆脱自己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

1.4构建和谐校内教育环境氛围。在充满争议或敌意的心理环境氛围下,中学教师非常容易出现内心痛苦或压抑等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个性和能力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实际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所以为了更好地消除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问题,也要注意为他们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内集体教育环境氛围,尽可能地减轻他们日常教学工作的压力,帮助他们疏解心理压力。首先,农村中学校领导要深入实践,通过同中学教师进行调查分析来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或其他各方面的教育诉求,之后针对性加以解决,如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给予教师外出深造或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职业发展能力,增强他们教学的自信心以及归属感,这是实现教师自身价值和学校教学价值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次,要本着“三公”原则来构建科学的奖惩机制,借助“评先树优”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来激励农村中学教师,给予那些表现优异的中学教师物质或精神层面的奖励,改善他们的福利待遇。最后,要着重解决农村中学教师的后勤保障工作,如要关心教师的日常生活,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如解决他们自己子女的入学问题,或者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假期,又或者定期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消除他们紧张的情绪等等,使他们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全身心投入到中學教学工作中来。

2.鼓励教师自我保持积极心态

2.1清晰定位自己角色。鉴于过高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期望会加剧农村中学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所以要注意指导和鼓励教师客观、清晰地评价自己,做好角色定位,这是心理调适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农村中学教师而言,为了使他们清晰定位自己角色,首先需要让他们学会正确、合理处理自己与学生、校领导、学生家长等之间的人际关系,平时的教学或职业发展中也要注意不急于求成,泰然地接受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反差,最后还要注意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特别是要使农村中学教师摆正自己的心态,如要学会利用一些可以使自己获得心情愉悦的方式去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处理,想方设法地提升自己作为农村中学职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持续强化自我激励,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教学和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2.2学习心理调适方法。农村地区的中学校领导以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意识到当前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严峻性,并且要注意持续改进教育领导的方式,贯彻落实人性化管理模式,尽可能地为中学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和谐的教育教学工作环境。而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增强中学教师自身的心理保健意识,使他们可以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与技巧。比如,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平时要善于同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构建良性的人际交往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积极的视角去考虑问题,多看看好的一面;要积极参与一切可以参与的继续教育机会,学习和掌握全新的继续教育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整体心理素质。

3.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3.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为了尽可能地消除教师职业因素给农村中学教师带来的心理问题和工作压力,必须使全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形成正确的认知,不可盲目地将一些理想的职业标准或榜样力量强加给农村教师身上。比如,农村中学校领导要注意为教师解压,不能给他们过大的教学工作压力,并要尽可能改善教师的待遇,减弱他们心理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过大偏差,这样才能避免教师出现过大心里失落感。与此同时,校领导要注意替教师出头,同学生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和交流,不能够将学生家长的期望、不满等都施加在教师身上,这样会给他们带来非常大的心理负担。

3.2构建便利沟通平台。农村中学教育教学问题不单单是教师一方的职责,也与校领导、社会以及学生家庭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所以不能一味地将学生的教育问题都推卸到教师一方。针对这种情况,农村中学校领导要注意构建一个集合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社会媒体为一体的沟通平台,使各方相互交流彼此关于教育孩子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与手段,避免因为各方的沟通和交流不到位而激发农村中学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非常容易给农村中学教师带来过大的心理负担,增加其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农村中学教育教学中面临着严峻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相应的成因比较复杂,主要表现在职业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众多方面。为了有效解决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从营造尊师重教校园环境氛围入手,平时注重鼓励教师自我保持积极心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猜你喜欢
中学教育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试论美德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21:00:15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考试周刊(2016年97期)2016-12-26 20:30:00
加强中学生德育,延续传统美德
培养初中数学兴趣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23:07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人才招聘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