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平生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性质、概念、公式、定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大多数小学生都觉得数学的应用题比较难,应用题成了他们数学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
一、影响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水平的原因
1.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够
应用题的题干通常有许多文字和资料,导致很多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比较困难。特别是题干中的隐含条件和冗余的信息,他们不能准确辨别出应用题的正确表述,也无法在题干中寻找到有用的信息,很难明确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隐含条件之间的关系。
2.问题的分析能力不够
由于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以致解答应用题错误率比较高,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没有逻辑性,无法准确理解应用题所表达的正确含义,也没有清晰的思路,所以没有办法列出解题的步骤。
3.缺乏解题策略
很多学生在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理解题干中所表述的具体含义,不能列出解题步骤并且准确计算,对于计算结果没有进行检查。由于学生在第一步思路不清晰,没法确定题意,导致后面一系列步骤都没法顺利完成。
4.计算能力较差
有很多学生在解应用题时列出来的式子是正确的,但是在解答计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以致无法正确求出结果。如解决问题的过程较为马虎,或者书写的不工整不规范,出现很多常见错误,因此要想做好应用题,还要提高计算能力。
二、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应用题的解决可由老师引导,老师引导学生们在一长串的题干中提取关键部分,对题干进行抽丝剥茧找出有用的部分。那么要怎样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呢?
1.培养审题习惯
要想做好应用题,首要条件要仔细审题,弄明白题意。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小学生对题干的审题能力,引导学生们找出题干中直接或间接表达的内容,并把找出的信息建立關系,进而确定数量关系。
例如小明从家出发去学校,如果每分钟步行走50米,正好在上课前赶到学校,如果每分钟步行走 60米,那么到学校的时间还剩两分钟,问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多远?对于该问题,老师要首先引导孩子们对题干中的50米、60米和两分钟进行确立联系,先把相差的路程求出来,再求出每秒相差多少米,便可以求出小明家离学校有多远。
2.分析解题方法
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对于应用题的解决方法,也需要老师着重培养。很多学生都是模仿老师解决应用题的办法,碰到熟悉的题型,才能答出来。但是换一个新题型就无从下手,归根究底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解决应用题的方法,老师在教学生们解题的具体过程,可适当地把分析问题方法教给学生,以便确定数量关系。
比如在学习栅栏围墙求面积的时候,有一道题为:“给一面靠墙的土地做围栏,若土地面积为42平方米,栅栏的周长为26米,问土地的长宽分别是多少?”老师就可以教学生借助画图的方式进行解决,以后学生遇到这类题,就会自觉地画图,对解决此类应用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规范对学生解题步骤
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老师检查应用题的答案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们写出正确的答题步骤,让学生们对这种答题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们可以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应用题,并进行检查验算。
比如在上面的一题中,孩子们解出的结果是栅栏的长为7米,宽为6米,在计算完成后,可把本道题的计算结果带入,看是否符合公式长乘宽等于面积,长加宽之和乘以二等于周长,拥有一定的验算能力后,做题的速度也会大大提升。
4.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将数学题目生活化,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可让学生把数学学得更扎实。
比如学校举行植树活动,这时老师就可联系生活,趁机问学生们:“班级若一共需要种100课树,现班里一共有25人。问每人要种多少棵树?”借助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计算的方法,还让孩子们想到了植树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探求改进教学的方法,根据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总结归类,引导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熟悉应用题,不惧怕应用题,不再让应用题成为学习数学路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