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强
【内容摘要】有效调动学生对高中化学课堂的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散化学思维是现代高中化学教学对高中化学教师的新要求。本文中,笔者有效地总结了当今高中化学教学学生参与度低,参与效率未能达到预期的具体表现,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及时代发展的现状,概括性提出了部分策略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生参与度 学习态度 学习效率
引言
进入高中后,由于高中化学的难度相较于初中化学而言猝然拔高,部分学生由于未能及时调整学习方式,以及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未能考虑学生对课程的适应度低的现状,导致学生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陷入“怎么学?学什么?为什么学……”一系列的迷茫狀态。学生无法进入良好的高中化学学习状态造成最直接的后果表现在学生对高中化学教学参与度低,并且其参与度低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高中化学教学课堂的参与度低,还体现在学生消极对待化学作业、抗拒化学教师、抵触化学实验等。有效提升学生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参与度成为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师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必经之路。在新时代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有效参与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利用游戏等趣味教学策略转变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参与度
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有效开展学习的基石,学生对高中化学教学参与度低的根源在于学生缺乏高中化学学习积极性,未能形成良好的高中化学学习态度。因此,教师需要从根源出发,对症下药转变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态度。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巧妙将化学与游戏相结合,利用青春期高中生好玩的天性,调动学生对高中化学的积极参与度。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离子反应一章时。由于离子反应是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道路中的第一道阻碍,其涉及许多专业词汇,但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中起关键基础地位,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有效投入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进行离子反应有效,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专有离子标签,教师通过讲解离子反应,指导不同“离子”做出相应反应,以活跃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氛围。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切身领悟离子反应学习的乐趣,也能缓和学生对高中化学的恐惧情绪,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高中化学学习态度。同时,游戏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相关内容的教学效率提升。
二、有效利用学校化学实验室刺激学生的高中化学教学参与度的提升
时代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高中化学教学设施,完备的化学实验器材几乎可以普及全国各类高中学校,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刺激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由于一堂化学实验课的开展,不仅需要教师向上级报备,还需要教师对实验室的物品安全做出保障,导致许多高中化学教师不愿意进行实验课教学。教师需要及时剔除这类消极看法,化学实验在于学生自行动手操作,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化学思维,提升学生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参与度。
例如教师在开展焰色反应教学时,仅仅依靠高中化学教师口述Na,K等元素在高温下呈现黄色火焰是不具有说服力的,教师也无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其化学方程式。因此,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学校的化学实验室,将焰色反应的教学地点转移至化学实验室,通过教师亲自演示,让学生了解焰色反应形成的大致情况。然后让学生自由组成实验小组,小组内相互合作完成焰色反应的实验过程,并要求没每一小组在实验课程结束后需上交一份实验报告,以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实验能够化抽象知识为实际,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程度,进而有效提升积极参与高中化学教学的参与度。
三、结合微信小程序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有效参与度
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学地点局限在学校、课后辅导班等场所,而大多数学生对于正式的课堂都存在一定抵抗情绪,不利于高中化学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微信小程序教学课程具有集成性,学生可以选择自身喜爱的化学教学模式,以爱好带动学生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参与度。
例如教师在进行化学能与电能教学时,学生出于对教师授课模式的抵抗会使学生消极对待高中化学学习。时代进步扩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微信小程序的课程教学正式新时代下的产物,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经历的考察为学生挑选高质量的小程序高中化学教学课程,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内依旧可以进行化学学习。教师通过推荐相应的微信小程序化学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其他教师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化学能与电能的相关知识点,以减轻学生情绪化学习产生的后果,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
结束语
有效提升学生高中化学教学的参与度不仅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高中化学学习,还要求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开拓进取形成良好的高中化学学习思维,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需要从提升高中化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出发,然后带动学生积极投入高中化学实验,最后巧妙地将高中化学融入学生的课外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参与度。
【参考文献】
[1] 施佳莹. 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课堂参与度的相关性研究[D].
[2] 吕巧英. 论高中化学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J]. 新课程,2018 (9):210-210.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