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超 张号栋
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推动中国家庭消费升级、提振家庭和个人消费是促进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的重要方面。一系列促进消费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陆续发布,如 《关于加快培育新供应动力的指导意见》和 《关于增加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但近些年,中国的家庭消费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居民消费低迷的问题尚未缓解。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居民的消费率在首次下降后虽然略有提升,但总体水平一直不高,消费持续疲软。
导致中国家庭的低消费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现有文献从以下角度给出了解释:购房压力大、担忧未来、子女上学问题、储蓄习惯不同、消费观念有差异等。其中,中国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问题是影响家庭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家庭无法申请到正规渠道的信用贷款,无法通过运用信贷产品缓解流动性约束,实现跨期消费。此外,受传统观念和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中国家庭主动申请贷款的积极性较低,存在不好意思申请或没有信心能申请成功等观念。许多文献证实,我国家庭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图2对比了中国、美国、荷兰和意大利等不同国家信贷约束指标。由图2可知,对于第(1)列 “申请过被拒绝”和第(2)列 “无信心借款或者申请被拒绝”,中国家庭信贷约束的比例分别是6.1%和27.0%,均高于美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和欧盟地区。
图1 1999—201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走势图
图2 各国信贷约束指标
影响家庭信贷约束的原因有很多,信贷需求抑制理论和信贷配给理论是两种主要的信贷约束理论。关于信贷需求抑制理论,Baydas et al.等曾做过深入的研究。〔1〕基于需求的信贷约束和基于供给的信贷约束,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信贷约束来源主体的不同。关于信贷配给理论,现有文献主要探讨了信贷配给的原因,包括高违约率 〔2〕,借款市场具体特征 〔3〕,手续费、交通费、贿赂以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4〕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5〕Williamson认为,利率、违约率和贷后监督成本不断循环,主要原因是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6〕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小额贷款配额、低抵押品、高交易成本和缺乏信用记录也是信贷配给的重要原因。〔7〕从国内研究文献来看,王芳认为,风险规避和面子观念对农村信贷需求具有重要影响。〔8〕汪昌云等认为,金融市场化等是家庭面临信贷约束的主要原因。〔9〕刘西川和程恩江研究发现,农户经常面临数量配给、交易成本配给和风险配给等问题。〔10〕除此以外,金融知识作为影响家庭金融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可能也会对家庭主动进行策略性信贷产生影响。我国银行等正规信贷机构在提供信贷服务时,往往具有较高的门槛和条件,需要申请人对基本流程有所了解,较为熟悉信贷产品,能够正确认识和防范风险,这就使得很多缺乏金融知识的家庭无法获得信贷服务或没有积极性主动申请信贷。
可以看出,要改善中国家庭的信贷约束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 “三期叠加”期间,在我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和不确定国际环境的背景下,探究金融知识影响家庭信贷约束的内在机制,这对于减轻家庭信贷约束和提高家庭消费能力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此前关于信贷约束问题的研究大多基于宏观数据,或者基于地区性农户调查数据展开,缺乏运用全国性微观数据的研究。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了信贷配给的原因,但大多从金融机构这一供给端出发,或者从金融市场这一大环境出发,鲜有从家庭自身金融知识水平这一角度进行考察。因此,本文将运用全国性的微观调查数据CHFS,并采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研究金融知识对家庭信贷约束的影响,探讨金融知识影响家庭信贷约束的作用机制。
根据公司金融的理论,企业家才能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家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之一,会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融资约束等各个方面。与家庭金融相结合,家庭作为与企业类似的经济个体,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均与家庭成员的知识禀赋息息相关。户主的学历越高,家庭面临信贷约束的可能性越低。〔11〕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和深入发展,金融知识作为个体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金融知识衡量了个体对金融、经济相关的基础性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运用这类知识进行理性金融决策、合理配置资源的能力。金融知识会影响个体享受金融服务。〔12〕申请信贷前,金融知识丰富的个体或家庭挖掘和利用相关信息的能力较强,所需付出的信息搜寻成本较小,会更加熟悉信贷产品,了解申请信贷服务的相关程序,合理衡量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能够主动选择更加合适的信贷产品,有针对性地寻求信贷服务,能够提供给银行等信贷机构完备的资料,从而成功获得信贷的可能性更高。申请信贷过程中,金融知识作为人力资本之一,具有一定的信号效应。教育水平较高、对金融市场更为了解、金融知识较多的个体在申请信贷时往往更容易获得信贷机构的好感,相对而言这部分群体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还款风险较低,更容易获得信贷。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金融知识增加能够减少家庭面临信贷约束的概率。
金融知识影响信贷约束的可能机制有很多,信贷自信心就是其中一方面。金融知识较少时,可能会误认为自身无法获得信贷而选择不申请。〔13〕金融知识越多的个体和家庭,对于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担能力具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更加了解合理跨期消费对于平滑消费、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积极作用。同样地,这部分群体对于正规信贷的熟悉程度高于金融知识缺乏的群体,避免了因为认知不足而导致的借贷信心缺乏。根据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在具有信贷需求的样本中,有5.7%的受访者表示 “估计贷款申请不会被批准”,在农村样本中,这一比例达到11.7%,这表明,一部分中国家庭存在信贷需求,但是信贷自信心缺乏。可能的原因之一便是金融知识不足。掌握全面的金融知识,能够帮助个体科学度量自身的信贷可得性,在信贷需求和信贷行为间架起一座桥梁,具有信贷需求的个体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成本、风险与需求相匹配的信贷产品,增强主动申请信贷来缓解流动性约束的信心。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金融知识越多,家庭信贷自信心越强,从而主动缓解信贷约束。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2013年CHFS调查。CHFS这一大型微观数据库,包含有关资产和负债、收入和支出、保险和安全、家庭人口统计和就业共2.8万多户家庭的详细信息。CHFS项目采用多种措施来控制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数据具有代表性且高质量。〔14〕
我们借鉴 Jappelli et al.的做法,在 2013年CHFS调查问卷中设计 “无信心借款或者申请被拒绝”问题直接对信贷约束进行度量。〔15〕家庭没有银行贷款的原因如果选择 “无信心借款或者申请被拒绝”,则 “家庭信贷约束”等于1,否则为0。在有信贷需求样本中,又生成 “需要但没有申请”和 “申请被拒绝”两个哑变量。
我们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问题变量,即 “是否关注金融、经济信息”“你是否参加过金融课程”“投资风险是否计算正确”,加上利率计算、通胀预期和投资风险选择,一共六个问题。①具体问题详见CHFS问卷。通过因子分析中的最大似然法提取知识因子、计算因子和期望因子。
表1 自信心统计指标描述 (有信贷需求样本)
表2 样本描述性统计
③“岗位类型”包括高层岗位、中层岗位和基层岗位,“高层岗位”指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属于“中层岗位”;“基层岗位”指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和服务人员、农林牧副渔水利生产人员、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军人。其中,高层岗位哑变量“高层岗位”赋值为1,“非高层岗位”赋值为0;中层岗位哑变量“中层岗位”赋值为1,“非中层岗位”赋值为0。
2013年CHFS问卷中涉及到是 “您家没有申请贷款的原因是什么? 1.不知道如何申请贷款;2.估计贷款申请不会被批准;3.申请程序很麻烦;4.其他。本文将家庭选择第二个选项即估计贷款申请不会被批准赋值为1,否则为0,以哑变量形式定义为信贷申请 “无信心”。表1显示,全国有需求样本中,信贷申请 “无信心”比例为5.7%,其中农村比例为11.7%,比全国高6个百分点。
其余的控制变量包括户主特征变量,如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家庭特征变量,如家庭劳动收入等;金融发展水平②金融发展水平=(省区存款总额+省区股票市值+省区保费收入)/GDP。(戈德史密斯指标)以及省区固定效应。具体见表2详细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将基准回归模型设定为:
其中,μ~N (0, σ2)。 模型 (1)中, 被解释变量指家庭信贷约束。Financial_Literacy指金融知识,是关注变量。X是一系列控制变量。
模型(1)家庭信贷约束方程中,金融知识存在内生性问题。首先,遗漏变量,户主对金融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的差异、家庭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家庭对未来的收益预期等很难用变量进行度量,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对金融知识产生有偏的估计。其次,逆向因果,受到流动性约束的家庭很难参与金融市场,从而引起金融知识缺乏。因此,如果不考虑金融知识的内生性直接进行估计,可能导致估计结果偏误。〔16〕
参照已有文献,我们选取同一小区其他家庭的平均金融知识水平,作为家庭金融知识的工具变量,以解决内生性问题。该工具变量满足相关性和外生性条件,后文将对该工具变量进行进一步检验。
为了对信贷约束进行不同维度的深入分析,我们将信贷约束细分为因担心被拒而没申请的“无信心借款”和申请贷款被拒两种情况,并分别研究金融知识对这两类信贷约束的影响。
其中,v~N (0, σ2)。 模型(2)中, 被解释变量指家庭 “无信心借款”。Financial_Literacy指金融知识,是关注变量。Xi是控制变量,同上。
其中, ε~N (0, σ2)。 模型(3)中, 被解释变量指家庭信贷 “申请被拒绝”。Financial_Literacy指金融知识,是关注变量。Xi是控制变量,同上。
表3报告了在全国样本下,金融知识对家庭信贷约束和申请被拒绝的影响。其中,金融知识与信贷约束的关系,表3第(1)列是Probit回归结果, 第(2)列是 Ivprobit回归结果。 第(1)(2)列关注变量金融知识对家庭信贷约束的边际效应分别是0.6%和14.2%,均在5%的水平下显著,金融知识与家庭信贷约束之间是负向因果关系。金融知识与申请被拒的关系,第(3)列是Probit回归结果,第(4)列是Ivprobit回归结果。表3第(3)列显示,在10%的水平下,金融知识对家庭信贷申请被拒没有显著的影响。表3第(4)列显示,在5%的水平下,金融知识显著降低申请被拒绝的概率。与美国、德国、日本的金融知识水平相比,中国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低。这不利于家庭合理安排消费计划,不利于缓解家庭自身资源约束。因此,丰富家庭的金融经济信息,使得家庭对金融契约条款更加熟悉,减少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金融排斥,将有助于家庭自由参与金融市场借贷,缓解流动性约束。
表3 金融知识对家庭信贷约束的影响
表4 金融知识三因子对家庭信贷约束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
在对工具变量检验的第一阶段估计中,第一阶段F值为111.56,超过Stock and Yogo的经验值10〔17〕,说明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Wald检验也在1%的水平下显著,选取同一小区其他家庭的平均金融知识作为工具变量是合适的。
表5 金融知识及三因子对家庭 “无信心借款”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
接下来本文讨论金融知识三个组成部分对家庭信贷约束的影响。 表4第 (1)(2)(3)列的 Wald检验也在1%的水平下显著。从表4第(1)列回归结果来看,知识因子提高1个单位,显著缓解家庭信贷约束的概率为11.7%。从表4第(2)列回归结果来看,计算因子提高1个单位,显著缓解家庭信贷约束的概率为15.3%。从表4第(3)列回归结果来看,预期因子提高1个单位,显著缓解家庭信贷约束的概率为9.5%。因此,提高知识因子、计算因子和预期因子,均显著缓解家庭信贷约束。
以上讨论了金融知识以及三因子对家庭信贷约束的显著负向影响,本文在有信贷需求样本中进一步讨论金融知识及三因子对家庭 “无信心借款”的影响。估计结果见表5。
表 5 第 (1)(2)(3)(4)列工具变量估计的结果显著通过了弱工具变量检验和Wald内生性检验,说明第 (1)(2)(3)(4)列的估计结果是无偏的、 可信的。表5显示,金融知识每提升1个单位,家庭 “无信心借款”概率下降24.1%;知识因子每提升1个单位,家庭 “无信心借款”概率下降17.6%;计算因子每提升1个单位,家庭 “无信心借款”概率下降19.8%;预期因子每提升1个单位,家庭 “无信心借款”概率下降9.5%。
因此,金融知识能够显著降低家庭成为 “无信心借款”者的概率,从而增强家庭的自信心,缓解家庭因信心不足而导致的信贷约束。
上面讨论了金融知识对家庭 “无信心借款”的显著负向影响,接下来在有信贷需求样本中进一步讨论金融知识和自信心对信贷约束的影响。
本文在模型(1)和(3)中引入金融知识和信贷“无信心”的交互项,以分析金融知识和自信心对信贷约束的交互影响,表6是估计结果。表6第(1)(2)(3)(4)列工具变量估计的结果显著通过了弱工具变量检验和Wald内生性检验,说明第(1)(2)(3)(4)列的估计结果是无偏的、 可信的。
表6第(1)和(3)列显示,在有信贷需求家庭中,金融知识不仅显著缓解家庭信贷约束,而且显著缓解 “申请被拒绝”的概率。在第(2)列在信贷约束方程中加入信贷申请 “无信心”和金融知识交互项后发现,在 “无信心”家庭组,金融知识每上升1个单位,信贷约束的概率下降7.5%,在 “有信心”家庭组,金融知识每上升1个单位,信贷约束的概率下降22.8%。因此,自信心和金融知识的交互作用,会进一步降低家庭信贷约束的概率。在第(4)列对申请被拒绝的估计中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表6的结论进一步表明,自信心可以显著降低信贷约束,金融知识和自信心的交互作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家庭信贷约束的概率。
表6 信贷申请 “无信心”对家庭信贷约束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
表7 金融知识对家庭信贷约束的影响
稳健性检验1用 “流动资产低于2个月收入”度量家庭信贷约束,金融知识提高1个单位,家庭信贷约束下降11.9%的概率。稳健性检验2用“流动资产低于6个月收入”度量家庭信贷约束,金融知识提高1个单位,家庭信贷约束下降14.8%的概率。稳健性检验3用 “金融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的个数”,金融知识每增加1个正确回答个数,家庭信贷约束下降14.7%的概率。稳健性检验4用“金融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的比例”,金融知识问题回答正确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家庭信贷约束下降44.2%的概率。稳健性检验5上下删除1%样本,金融知识提高1个单位,家庭信贷约束下降13.9%的概率。稳健性检验1—5显示,表3金融知识影响家庭信贷约束估计结果方向和显著水平的稳健性。
基于2013年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知识显著降低了家庭信贷约束和 “申请被拒绝”的概率。金融知识每提高1个单位,家庭受到信贷约束的概率下降14.2%,家庭 “申请被拒绝”的概率下降3.3%。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知识的知识、计算和预期三个构成要素不仅能显著缓解家庭的信贷约束,而且显著降低家庭 “无信心借款”的概率。在信贷约束方程和 “申请被拒绝”方程中加入信贷申请 “无信心”和金融知识交互项后发现,金融知识和自信心的交互作用显著降低了家庭信贷约束的可能性。因此,金融知识能够提高信贷申请的自信心,缓解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促进家庭资源的跨期优化配置。
稳健性检验发现,金融知识提高1个单位,用 “流动资产低于2个月收入”衡量的家庭信贷约束下降11.9%的概率,用 “流动资产低于6个月收入”衡量的家庭信贷约束下降14.8%的概率。金融知识每增加1个正确回答个数,家庭信贷约束下降14.7%的概率,金融知识问题回答正确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家庭信贷约束下降44.2%的概率。将样本上下缩尾后,金融知识提高1个单位,家庭信贷约束下降13.9%的概率。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消费对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家庭受到信贷约束影响着家庭的消费、投资等诸多方面,严重的信贷约束不利于家庭合理规划消费,跨期配置资源,实现效用最大化。结合研究发现,金融知识在家庭主动缓解信贷约束中扮演重要角色。家庭在金融知识增加后,申请借贷的信心增加,将主动采取措施缓解信贷约束,改变财务困难的局面。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金融知识教育却相对落后。因此,进一步普及金融知识教育,帮助家庭和个人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清晰界定金融产品的特征、了解金融工具作用、厘清不同金融参与的风险和收益等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本文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第一,国家和政府应更加注重金融知识教育,全面提高国民金融知识水平。金融知识的计算因子、知识因子和预期因子能显著降低家庭受到信贷约束的概率。因此,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在各类家庭中开展不同类型的金融知识教育,在高校中普及专业性金融知识,在社区中推广应用性金融知识,帮助个人掌握关于利息计算、通货膨胀计算等常用计算方法,加强风险防范教育,提高家庭在金融投资决策时所需的计算能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家庭主动借贷的自信心,合理选择信贷产品缓解信贷约束。
第二,金融机构应设计多样化、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金融结构在设计信贷产品时,应考虑不同类型群体的特征,设置差异化借贷成本、借贷标准和借贷金额等。对于申请信贷的家庭和个人,合理审查,主动揭示风险,积极服务,避免“捂款惜贷”,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简化信贷手续,降低信贷门槛,提高家庭信贷可得性。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品介绍活动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帮助个人熟悉申请信贷所需的常识性知识,提高其申请信贷的信心。
第三,鼓励个人主动学习金融知识。作为金融决策的制定者,个人应主动参与金融知识学习,参加金融技能培训。日常生活中个人应关注经济、金融类信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增加自身对金融市场的了解,提高自身计算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预期能力,减少非理性行为。面临预算约束时,主动寻求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帮助,申请信贷,在可承受范围内尝试多种金融工具,积极缓解信贷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