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0-07-28 07:30敬秀平刘珊宋小平
癌症进展 2020年12期
关键词:阳性率标志物直肠癌

敬秀平,刘珊,宋小平

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1肛肠科,2综合科,成都 638000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升高,复发和转移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糖类抗原 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是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在肿瘤体积较小而无法被影像学检查发现时,即可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出上述蛋白表达异常,其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病情评估、治疗方式选择及术后随访中均具有重要价值[2]。研究表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CEA、CA19-9水平明显升高,术前血清CA19-9水平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3]。另有研究表明,与CEA、AFP或CA19-9单独检测相比,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诊断的灵敏度,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检出率[4]。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5]。本研究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EA、AFP及CA19-9水平,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旨在为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癌组。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②均为原发性腺癌;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④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⑤无其他恶性肿瘤。排除标准:①术前接受过放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②有家族遗传性息肉病或炎性肠病病史。80例患者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为31~76岁,平均年龄为(56.7±10.4)岁;结肠癌39例,直肠癌41例;肿瘤直径为1.2~12.3 cm,平均肿瘤直径为(3.5±5.6)cm;大体分型:溃疡型42例,隆起型28例,浸润型10例;组织类型:管状腺癌39例,乳头状腺癌27例,黏液腺癌14例;分化程度:高分化31例,中分化41例,低分化8例;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结直肠癌 TNM 分期[6]:Ⅰ期9例,Ⅱ期26例,Ⅲ期38例,Ⅳ期7例;有淋巴结转移45例,无淋巴结转移35例。另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2.1±8.2)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采集结直肠癌组患者术前及健康对照组体检时的清晨静脉血5 ml,2000 r/min离心15 min,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EA、AFP、CA19-9水平,实验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正常参考值范围:CEA<5 μg/L,AFP<10 μg/L,CA19-9<27 U/ml。检测水平在正常值范围内为阴性,超过该范围判定为阳性。联合检测时任一指标阳性即判定为阳性,3项指标均为阴性判定为阴性。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

1.3 随访

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或随访截止时间。随访截止时间为2018年1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CEA、AFP及CA19-9水平的比较

结直肠癌组患者的血清CEA、AFP及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EA、AFP及CA19-9水平的比较(±s)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EA、AFP及CA19-9水平的比较(±s)

组别结直肠癌组(n=80)健康对照组(n=30)t值P值CEA(μg/L)32.6±9.1 5.3±1.6 16.292 0.000 AFP(μg/L)7.2±2.1 4.1±1.7 7.238 0.000 CA19-9(U/ml)174.6±48.1 9.6±3.2 18.719 0.000

2.2 血清CEA、AFP及CA19-9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血清CEA、AFP、CA19-9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高于任一指标单独诊断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CEA、AFP、CA19-9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度与任一指标单独诊断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血清CEA、AFP及CA19-9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2.3 不同临床特征结直肠癌患者CEA、AFP及CA19-9阳性率的比较

结直肠癌患者的CEA、AFP及CA19-9阳性率分别为 48.8%(39/80)、11.2%(9/80)、28.8%(23/80)。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大体分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结直肠癌患者的CEA、AFP及CA19-9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结直肠癌患者的AF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CEA和CA19-9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72、12.368,P<0.01)。(表3)

表3 不同临床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的CEA、AFP及CA19-9阳性情况(n=80)

2.4 不同CEA、AFP及CA19-9表达情况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比较

所有患者随访3~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4.3±0.5)年,局部复发8例,肝脏转移4例,肺脏转移3例,其他器官转移2例,复发转移率为21.2%(17/80)。复发转移患者的CEA、AFP、CA19-9阳性率分别为88.2%(15/17)、47.1%(8/17)、88.2%(15/17),分别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的38.1%(24/63)、1.6%(1/63)、12.7%(8/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1、27.724、37.290,P<0.05)。术后3年,61例患者生存,19例患者死亡。术后3年生存患者的CEA、AFP、CA19-9阳性率分别为41.0%(25/61)、1.6%(1/61)、11.5%(7/61),分别低于术后3年死亡患者的73.7%(14/19)、42.1%(8/19)、84.2%(1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01、23.760、37.416,P<0.05)。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目前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及病理学检查等[7]。其中,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8]。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该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好等特点,且能够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但目前尚无灵敏度较高的结直肠癌标志物,为提高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可将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虽然基因芯片技术能够同时检测几十种肿瘤标志物,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浪费了医疗卫生资源,因此有必要严格筛选并分析合理的肿瘤标志物组合。

CEA、AFP及CA19-9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其对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价值已被证实。本研究首先分析上述3种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血清CEA、AFP、CA19-9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高于任一指标单独诊断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AFP、CA19-9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度与任一指标单独诊断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血清CEA、AFP及CA19-9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的CEA、AFP及CA19-9阳性率分别为48.8%、11.2%、28.8%,与既往研究报道[9-10]的结果一致。研究表明,CEA类似于Lewis型抗原,以选择素为配体,发挥细胞间黏附作用[11]。CEA过表达可引起其他黏附分子表达水平降低,腺管破坏,参与恶性肿瘤的发展。AFP在肝细胞和卵黄囊细胞中合成,生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在肝癌等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升高。CA19-9是常用的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其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低于胰腺癌,因此诊断价值有限。此外,本研究进一步分析CEA、AFP及CA19-9阳性率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CEA和CA19-9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术前检测血清CEA、CA19-9水平有助于评估肿瘤的临床分期。研究表明,在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血清CEA阳性率逐渐升高[12-13]。CA19-9作为一种糖类抗原,其表达升高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影响细胞间黏附,参与肿瘤细胞的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14]。但本研究中未发现AFP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中,肿瘤复发转移患者的CEA、AFP、CA19-9阳性率均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与以往报道的结果一致[15]。其原因可能是发生复发转移的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恶性生物学表型改变显著,导致肿瘤标志物产生增多。亦有研究表明,术前血清CEA、CA19-9水平有助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16]。此外,本研究中,术后3年死亡结直肠癌患者的CEA、AFP、CA19-9阳性率均高于术后3年生存的患者,表明血清CEA、AFP、CA19-9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有可能成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EA、AFP、CA19-9水平均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灵敏度,CEA、CA19-9与临床分期有关,可作为结直肠癌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CEA、AFP、CA19-9有可能成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猜你喜欢
阳性率标志物直肠癌
采集部位及送检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分析*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