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爱英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所提倡的教育方法之一,其不仅能够实现教育情境的塑造,同时能够给予学生浓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实现对语文知识的良好吸收。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情境展开教学,提升学生认知语文知识的质量。在本文中,笔者提出打造语言情境、问题情境以及游戏情境等策略,浅谈如何通过情境的营造,实现语文知识的有效教授。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语言情境;问题情境
小学时期是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兴趣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那么不仅能够在这一时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同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正向的影响。因此,在向学生教授语文知识中,教师应当采用新颖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感,促使语文课堂中的教育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情境教学法无疑可以满足这一要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动力。
一、语言情境
语文学科的教育特点是语言性,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主动开口说话,才能够体现学科教育的特点,发展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情景剧的表演活动,实现课堂中语言情境的创建,让学生在与同伴交流进行角色的安排和排演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少年闰土》时,教师为了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主动的交流,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表演活动,实现语言情境的打造。在课堂中,教师先对学生进行表演小组成员的安排。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团体的形式进行角色的安排和情景剧本的改编,使得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相互配合,并通过不断的语言交流,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此外,在学生进行课本的改编以及情境的演绎中,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从而提高对文本进行分析的质量。
不难看出,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进行语言情境的塑造,能够提升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动力,让学生在与语言环境相融为一体中,逐步提升对为语文学习内容的理解品质。
二、问题情境
问题是点燃学生学习思维的动力,在向学生教授语文知识中,教师能够利用问题的形式,搭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让教师基于学生的回答,获得课堂教学的反馈,使得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疑惑和不足,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逐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精准性和正确性。因此,在开展语文课程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提出,营造课堂中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探索的动力,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例如,在教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系列问题的提出,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在课堂中,教师结合本篇文章的内容,向学生提出“在文章中,作者主要描写了谁”“通过作者笔下的文字,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等问题,实现探究情境的生成。随后,学生进行上述问题的分析,从而透过问题的解答,逐步认识到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特点,切实地感受到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打造探究情境,能够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语文知识的分析,让学生在自主解答中,实现文本探究能力的不断发展,将语文课堂的教育推向高效。
三、游戏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主动探索的动力,而游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度过休闲时光的工具,所以,将游戏与语文学科的教学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式。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游戏活动的创建,促进游戏情境的生成,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动力下,产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趣味环境中提升学习语文知识的质量。
例如,在教授《窮人》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创建,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在课下,教师将本节课的生字“穷”“魁”“淋”等安排在单张幻灯片上,实现单张幻灯片与生字的一一对应。在课堂中,教师先对学生教授“穷”“魁”“淋”等生字的读音和含义,让学生建立对“穷”“魁”“淋”等生字的初步印象,奠定学生开展游戏的基础。紧接着,教师将提前制作的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课件当中显示的生字进行拼读,拼读全部正确的学生获得本次游戏活动的胜利。
总而言之,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小学语文知识的讲解,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但是,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认识到,真正地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质量,却不是简单地应用三两次情境教学策略就可以落实的,而是一个长期累积经验的过程。因此,在之后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切实地围绕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特点,以及情境教学法的教育特色等,进行情境的打造,让语文课堂因为情境的塑造而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谢荣清.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64.
[2]应冰琪.语文课堂情境引入研究的现状及误区探析[J].汉字文化,2018(S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