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优转差”工作之我见

2020-07-27 15:46廖文龙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2期
关键词:优秀学生闪光点班集体

廖文龙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在一个班集体里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些曾经在各方面表现好的优秀学生,后来变为不优秀,乃至蜕变为后进生。个别后进生屡教不改,和教师对着干,而且在班里搞“风”搞“雨”,殃及四邻,影响极坏,给教育者带来苦恼。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现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综合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优秀学生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优秀学生智力好、能力强、成绩优秀,在班中表现出品质优良,老师表扬,同学夸奖,因而常常有优越感、自豪感。而个别优秀学生便滋生了居功自傲,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意见等高傲情绪;其优秀学生的接受能力、模仿能力比一般学生强,对学习文化知识是一个优势,但优秀学生毕竟也是学生,他们的思想还未成熟,阅历有限,社会经验不足,辨别能力较差,对不良的思想言行时会不加分析地进行效仿,而且效仿能力强,他们一旦掉进不良品德的泥潭里,比一般学生陷入更深,难以自拔。

2.后进学生没有远大理想,得过且过。一般来说,后进生知识基础差,学习没耐性,欠缺钻研精神,而且没有远大理想,学习压力大,便产生厌学情绪,整天吊儿郎当,得过且过;家庭教育不得法,甚至置之不理。在学校里老师批评又多,同学远离他,甚至讨厌他。他们对班集体没有温暖感,导致集体观念薄弱,把自己孤立起来,并且有时会用报复的心态和学校、老师同学对着干,生活散漫、工作消极、纪律松散,故意捣乱课堂,以同学为敌。

3.在教育上有些教师存在严重失误。优秀学生表扬多,细致教育少,后进生批评多,耐心教育少。由于优秀学生平时在班集体中出类拔萃,完成各项任务好,特别是学习成绩大都令老师心满意足。因此易使老师、特别是班主任造成一种错觉,认为优秀学生根本不需要管、对他们一百个放心,有时,有些老师尤其班主任对他们常会实行些少“倾斜政策”,所以不去留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忽视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这样,当个别优秀学生开始出现不良倾向时,教师也不知道,也就得不到及时地引导和教育,使他们在错误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后进生顾名思义是品行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上,有些老师自觉不自觉地当着众多同学的面骂他是人头猪脑,是“木火筒”一窍不通,平时又小看他,采取不理不问的态度。在教育上认为后进生是“烂铁一块,死灰一堆”,永远没有闪光点,没有培养价值。一做了一点儿不顺眼的事,就严辞呵斥,“狗血淋头”,一无是处。

综合上述,作为教育工作者,这两种学生的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常抓不懈,他们才能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不断前进。特别对后进生,除对他们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管理教育外,还要给予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感觉到班集体的温暖,体会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属于他的一片净土,由后进转化为先进。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好“培优转差”的工作呢?下面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一些做法。

一、优秀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

1.对优秀生要多观察多谈心

教师要善于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一切活动中观察优秀学生活动的真实情况,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他们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要经常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指导性地找他们谈心,教育他们要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哲理,提醒他们要时刻鞭策造就自己。思想健康发展的,要给予肯定,取得成绩时要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若发现不良苗头,教师要及时指出,帮助他们消除不良思想。如果偶然犯了错误,教师要客观看待,作出合理的评价,既不能包庇隐瞒,又不能“一棍子打死”,对他们全盘否定。教师应当热情而又和善地帮助他们分析犯错误的思想根源,鼓励他们改正错误,吸取教训,发扬自己的优点,争取更大进步。

2.引导优秀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为后进学生作出表率

教师除对优秀学生严加教育外,还要附加一些任务给他们。即要求优秀学生帮助个别后进学生进步,并要以美好的形象去影响、感化后进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纪律诸方面要处处起到模范作用。一句话,既要帮助后进生改造品行,又要帮助他们把学习搞上去,达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目的。这样,优秀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光荣的使命感,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树起班中“火车头”的美好形象。另外教師还要根据优秀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树立一定的既不是高不可攀,又不是垂手可得的奋斗目标,使他们奋斗有目标,前进有方向,严格要求自己,经常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勤奋努力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

二、转化后进生,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追踪闪光点,激励其转化

1.要以爱动其心

和谐的师生关系表现在我们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理相容,情感交流,互相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爱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对于后进生教育,绝不能以“人头猪脑”“傻瓜”“木火筒”“人渣”等有失教师道德的语言辱骂他们,而是要以慈母般的爱去激励和鼓舞他们。“爱是理解的别名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样,都是人,都有自尊心,对自己的人格都有尊严,都有被理解、被尊重、被接受的需要,如果他们犯了某些错误和过失,要持理解、宽容、信任和期待的态度,给他们适当的自由和改正的机会,指导他们自尊、自爱、自治、自理。特别在学习上,要亲近他们,不要小看他们,要鼓励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前课后要耐心辅导、循循善诱,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只要教育者认识又能做到这一点,后进生一定会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我们的情感和期待,就会以实际行动报答我们,就会产生“向师性”,由爱教师,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甚至迁移到各科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思想和学习都会朝好的方面转化。

2.要以严导其行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可见没有教师严格管理和训练,是培养不出品学兼优的学生的。尤其对后进生,不能只用“爱”不用“严”,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要寓严于爱,严字当头,爱在其中,以爱为基础,以严为关键,把爱作为严的出发点,把严作为爱的体现。并且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导,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办法进行耐心的慈母般的教诲,他们必定会由后进转为先进。

3.追踪闪光点,激励其转化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特别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诱导。根据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安排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科学地指导他们去完成,并留心地追踪和搜集其闪光点,一发现优点就找他谈心,作正确的评价,帮他们挖掘潜力,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并且利用适当的机会,在全班同学中予以表扬,慢慢地树立他们的威信,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同学的信任,集体的温暖,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总之,“教书育人”是教育者的崇高职责,“培优转差”更是我们当班主任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一种艰巨的持久的长善救失的工作,也是检验我们育人能力的一大环节,绝不能忽视。

猜你喜欢
优秀学生闪光点班集体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人心齐,泰山移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为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叫好
优秀学生榜样作用对于“问题学生”教育工作的思考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
温暖的班集体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构建特色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