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国际、国内医学社会学研究状况及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支持。 方法 运用主题词聚类法,对PubMed和SinoMed数据库收录的1945年1月~2020年3月发表的医学社会学研究文献进行计量。 结果 在近10年的国际医学社会学研究中,健康状况差异等9个主题热度最高,卫生服务易得程度等18个主题相对全时间段(1945年1月~2020年3月)的排名明显提前。 结论 建议我国医学社会学研究应进一步明确概念和范围,将研究视野扩展到大卫生健康领域,充分运用社会学视角及多学科方法工具,更好地为我国卫生健康政策的制订提供学术参考。
[关键词] 医学社会学;文献计量;研究热点;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6(c)-0167-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edical sociology to provide support for relevant research. Method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medical sociology published from January 1945 to March 2020 in PubMed and SinoMed database were measured by using the subject headings clustering method. Results In the recent 10 years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sociology research, 9 topics, such as health status disparities, were the most popular, and 18 topics, such as the accessibility of health services, rank significantly ahead of the whole time (form January 1945 to March 2020).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cept and scope of medical sociology research in China should be further clarified, the research field of vision should be extended to the whole field of hygiene and health, and 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multidisciplinary method tools should be fully used to provide academic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health policy in China.
[Key words] Medical Sociology; Bibliometrics; Research Hotspots; Comparative analysis
医学社会学是社会学和医学相交叉的专业领域,属于社会学分支。国外学者认为,医学社会学是关注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后果,将社会学的视角、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对健康、疾病和医学实践的研究[1]。我国学者指出,定义表述不同并不能掩盖其内涵的许多共同之处,一是研究的角度与基础仍然是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二是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医学社会中基本概念的相互作用或医学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2]。该专业领域为医学模式转变提供了社会学的视野和研究工具,其理论及实践价值得到了广泛重视。20多年来西方一些学者先后使用引文分析法、特定期刊内容分析法对当时国际医学社会学研究主题进行过梳理[3-4],还有学者对英国和美国医学社会学领域内的期刊进行了比较研究[5]。
本文应用文献计量方法,试图对国际医学社会学的整体研究状况和研究主题进行定量呈现及比较分析,为我国学者开展本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获取
采集医学社会学论文数据:国际研究部分采用主题词“Sociology,Medical”,在PubMed数据库检索英文文献;国内研究部分采用主题词“社会学,医学”,在SinoMed数据库中检索中文文献。检索时间跨度:1945年1月~2020年3月。索引:PubMed、SinoMed。检索结果数量:中文文献245篇,英文文献2628篇。本研究同时分析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SOCIAL SCIENCES,BIOMEDICAL”这一领域下的42种期刊论文,但发现这些期刊不纯属于医学社会学领域,不利于本文的讨论,故以下结果未呈现这部分數据。
1.2 研究方法
主题词聚类分析是根据文献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词共现矩阵判断其相对距离,再对其进行聚类,根据相同聚类的主题词内容判断热点主题。主要主题词(MeSH Major Topic)是PubMed数据库在对每篇文章的实质内容标引了主题词之后,从中遴选出最能表达该文章核心内容的主题词。本研究选择主要主题词进行分析,力图更精准地反映研究内容。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
1894年Charles McIntire首次使用了“医学社会学”(Medical Sociology)一词[1],二战结束后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医学社会学文献。本研究检索到英文最早的医学社会学文献是1945年发表在The Linacre Quarterly的“Man,the Object of Medicine”一文。1975年PubMed收录的医学社会学英文文献发文量开始增长,1981和1982年达到94篇,2003年再有大幅增长,2006年达到188篇,但随后逐步下降。我国SinoMed收录的中文医学社会学文献,最早见于1981年,是发表在《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的“医学中的社会科学:相关性的问题”一文;但每年文献量较少,超过15篇以上的年份仅有1986、2007和2010年。为了纳入最新的研究,本研究将检索时间扩展到2020年3月,截至3月未检索到2020年发表的本专业领域文献。见图1。
2.2 核心期刊
245篇中文文献分布于126种期刊中。中文期刊发文量在2次(不含)以上的有16种,累计发文122篇,占中文总文献量的49.8%,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是《医学与哲学》《医学与社会》和《中国社会医学》。
2628篇西文文献分布于622种期刊中。英文期刊发文量在15次(不含)以上的有16种,累计发文1147篇,占英文总文献量的43.6%,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是Social Science & Medicine,Sociology of Health & Illness和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3 国际医学社会学研究的主要主题词聚类分析
全时间段(1945年1月~2020年3月)英文文献中频次≥27次的主要主题词有65个。近10年(2010年3月~2020年3月)英文文献中频次≥8次的主要主题词有32个。为了便于比较文献主题的变化,将近10年的高频主要主题词与全时间段进行对照,可分为三类情况。第一类:排名无变化或小幅升降5位以内的主要主题词共9个,包括:“社会学,医学”、卫生保健提供、健康状况、卫生政策、公共卫生、精神障碍、“教育,医学”、社会阶层、健康促进。第二类:新出现的或排名上升超过5位的主要主题词共18个,包括:健康状况差异、社会环境、政治、卫生保健差异、卫生服务易得程度、生物医学研究、“应激,心理学”、暂居者和移民、“健康知识,态度,实践”、精神卫生、居住特征、健康行为、乳腺肿瘤、大陆人口(例如非洲/欧洲/亚洲大陆世系人群)、HIV感染、社会支持、流行病学、肿瘤。第三类:排名下降超过5位的主要主题词共5个,包括:医患关系、卫生工作者的态度、(公众对)健康态度、文化、卫生服务研究。限于篇幅,全时间段与近10年的高频主要主题词各列出前10个。见表1~2。
将近10年的英文文献高频主要主题词构建了共词矩阵,绘制了共词聚类图谱,见图2。可以看到,近10年本领域研究热点主题健康状况差异、卫生保健差异、健康状况、社会环境、卫生服务易得程度、卫生保健提供、卫生政策,公共卫生、政治等与其他主题之间的关联(“社会学,医学”是总体名称)。
3 讨论
3.1 我国医学社会学的概念、研究范围需进一步明确
目前,我国关于医学社会学的概念仍缺乏统一界定,研究范围还没有获得共识。由于缺乏统一界定,中文作者在撰写论文的关键词、题名和摘要时,可能会漏标或者误标医学社会学特征词。在检索文献时,就会出现相应的漏检或误检现象。按照主题词途径检索,我国中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一年(2007年)为20篇(同年英文文献发文量为176篇),本研究可能存在漏检。缺乏统一界定的另一个后果是,许多具有医学社会学性质的研究,未能意识到其社会学的专业属性及方法工具,影响了研究的深度。
3.2 跨学科對话与融合进一步丰富了医学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
从近10年发表的中英文献观察,医学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日益丰富,主要得益于学科间的相互借鉴。例如,在公共卫生领域开展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研究已有20年历史,其概念和方法的发展益于社会学、政治学和行为科学[6]。“医学化”(medicalisation)是非线性的复杂过程[7]。将医学工作者和患者视作身体-代码-空间-地点-影响-感知的组合体,加上某种身体行为和相应的数据意义,两者为将来远程医疗(telemedicine)和其他数字健康技术提供了一种富有成效的理论方法[8]。有学者归纳并总结了安德森模型(the behavioral model of health services use)理论构建及分析路径的发展演变过程[9]。有学者将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用于理解医患关系的起源和实质[10]。还有学者受到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启发,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措施等[11]。
3.3 国际医学社会学研究加快向大卫生健康领域扩展
近10年的高频主要主题词与全时间段对照后,发现新出现的或排名上升超过5位的主要主题词达18个,提示其是近年来更加重视的研究主题。这些主题涉及到健康差异和健康公平性问题、人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政治与社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肿瘤等慢性疾病有关问题、流行病防治的社会问题、移民的健康问题、个人健康知识和素养问题、卫生健康服务的易得程度问题等。计量结果提示,近年来国际医学社会学研究更多地将视野从疾病和医疗拓展到大卫生健康领域。十多年前就有学者主张,医学社会学应是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学[12]。
3.3.1 健康差异和健康公平问题 有研究认为[13]诸如金钱、知识、威信、权力等有益的社会关系能持续引起健康差异,并倡导通过优化医学和健康政策来削弱这类社会因素与健康状态的联系,从而减少健康不平等。同样,社会压力这类负面因素也会影响健康状态,提高社会对个人的支持水平则会极大减少该影响[14]。不同社会因素对健康状态的影响使健康公平问题更加突出。有观点认为[15],收入不平等与健康不平等存在广泛的因果关系。也有研究认为[16],污名化是健康不平等的根本原因。
3.3.2 政策、社会和生活环境对健康的影响问题 这类属于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研究。有学者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方方面面,人类需要通过强有力的社会塑造与疾病等影响健康的因素作斗争,这类社会塑造则依赖于健康政策、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途径实现[17]。其中,社会关系是健康政策制订中尤其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18]。生活环境对于健康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有研究发现[19],邻里环境可以通过儿童认知,影响其健康状态。种族歧视引起的健康政策、健康服务不平等,直接影响健康状态[20]。种族歧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如何最终转变成具体的不平等,并以健康不平等体现出来,需要多层次的研究方法[21]。
3.3.3 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健康素养对健康的影响问题 不同的健康行为对健康状态的影响明显,这在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诊疗过程中体现十分突出。如有的研究强调[22],不同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的治疗进程和效果均有影响。
3.3.4 精神和心理健康问题 现代社会压力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需要引起关注。性别、种族、婚姻和社会阶层不平等等因素引起的对于压力感知的差异,会引起相应的心理健康问题;当然也有从压力等负面经历中获得好处,通过强化自我控制正向促进健康的情况[14,23]。
3.3.5 肿瘤相关的社会学问题 在医学领域,流行病学和社会学的应用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24]。肿瘤流行病学是肿瘤相关社会政策及健康教育的重要参考依据。医学工作者和公众很大程度上对提高流产—乳腺癌关联风险的社会因素还不了解[25]。当前肿瘤治疗流程低估了医患接触中的情绪问题,这为形成并维持真诚的医患关系增添了困难[26]。在医学社会学英文文献中,流行病学相关内容是近年热点,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的关注度有所下降。这两类研究与医学社会学经常交叉重叠,国外一些文献常将之纳入医学社会学范围,但我国学者一般区别对待。
3.4 加快推进我国医学社会学研究
立足本国社会实际,推动医学社会学学科建设,对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建议相关学术机构组织本领域学者就我国医学社会学基本问题开展讨论并形成共识。建议高校和科研院所鼓励更多学者参与医学社会学研究,将研究视野扩展到整个卫生健康领域,充分运用社会学视角,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优秀成果和方法工具,开展跨学科对话,从社会学角度深化对疾病、医疗与健康的理解,持续积累和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社会学理论,为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威廉·考克汉姆.医学社会学[M].11版.高永平,杨渤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4.
[2] 胡继春,张子龙,杜光.医学社会学[M].2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4-5.
[3] Chard JA,Lilford RJ,Court BV,et al. Qualitative medical sociology:What are its crowning achievements? [J]. J R Soc Med,1997,90(11):604-609.
[4] Clair JM,Clark C,Hinote BP,et al. Developing,integrating,and perpetuating new ways of applying sociology to health,medicine,policy,and everyday life [J]. Soc Sci Med,2007,64(1):248-258.
[5] Seale C. Mapping the field of medical sociolog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journals [J]. Sociol Health Illn,2008, 30(5):677-695.
[6] Moore S,Kawachi I. Twenty years of social capital and health research:a glossary [J].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17,71(5):513-517.
[7] Johnson AH. Rejecting,reframing,and reintroducing:trans people′s strategic engagement with the medicalisation of gender dysphoria [J]. Sociol Health Illn,2019,41(3):517-532.
[8] Lupton D,Maslen S. Telemedicine and the senses:a review [J]. Sociol Health Illn,2017,39(8):1557-1571.
[9] 李月娥,盧珊.安德森模型的理论构建及分析路径演变评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5):324-327,334.
[10] 袁曦.福柯哲学应用:医患关系中的微观权力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4,35(11):54-56.
[11] 彭君梅.儒家“致中和”理念与孙思邈医务人际关系思想[J].医学与哲学,2011,32(15):19-20.
[12] Timmermans S,Haas S. Towards a sociology of disease [J]. Sociol Health Illn,2008,30(5):659-676.
[13] Phelan JC,Link BG,Tehranifar P. Social conditions as fundamental causes of health inequalities:theory,evidence,and policy implications [J]. J Health Soc Behav,2010,51Suppl:S28-S40.
[14] Thoits PA. Stress and health:major finding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J]. J Health Soc Behav,2010,51 Suppl:S41-S53.
[15] Coburn D. Beyond the income inequality hypothesis:class,neo-liberalism,and health inequalities [J]. Soc Sci Med,2004,58(1):41-56.
[16] Hatzenbuehler ML,Phelan JC,Link BG. Stigma as a fundamental cause of population health inequalities [J]. Am J Public Health,2013,103(5):813-821.
[17] Link BG. Epidemiological sociology and the social shaping of population health [J]. J Health Soc Behav,2008, 49(4):367-384.
[18] Umberson D,Montez JK.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health:a flashpoint for health policy [J]. J Health Soc Behav,2010,51 Suppl(Suppl):S54-S66.
[19] Sharkey P,Elwert F. The legacy of disadvantage:multigenerational neighborhood effects on cognitive ability [J]. AJS,2011,116(6):1934-1981.
[20] Byrd WM. Race,biology,and health care:reassessing a relationship [J]. J Health Care Poor Underserved,1990,1(3):278-296.
[21] Krieger N. Methods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discrimination and health:an ecosocial approach [J]. Am J Public Health,2012,102(5):936-944.
[22] Mejía-López J,Gómez-Pe?觡aloza SA. Family life cycle and lifestyles: arterial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Ⅱ [J]. Rev Salud Publica (Bogota),2017,19(3):291-296.
[23] Thoits PA. Stress,coping,and social support processes:where are we? What next? [J]. J Health Soc Behav,1995,Spec No:53-79.
[24] Jefferys M. Medical sociology and public health:interdisciplinary relationships 1950-90 [J]. Public Health,1991, 105(1):15-21.
[25] Lanfranchi A. The science,studies and sociology of the abortion breast cancer link [J]. Issues Law Med,2005,21(2):95-108.
[26] Obling AR. Ascribing Emotion to Reasonable Use in Accelerated Cancer Services [J]. J Health Organ Manag,2013,27(4):432-448.
(收稿日期:2020-05-29 本文編辑:顾家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