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前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终归宿,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终身体育的需要。基于运动技能(开放式)模块教学,以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为例,设计并实践篮球理论知识、篮球裁判规则、篮球技战术、篮球体能、篮球比赛等模块教学环节,采用文技融合、技战结合、技体结合、技战赛贯穿等教学方式,突出情景与问题,引导学生体验、理解、掌握及应用知识与技能,强化技战术的掌握与应用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运动技能;模块教学;核心素养;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5-00-03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紧抓学科课程教学主渠道,通过运动技能模块教学,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并在学练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形成优秀的体育品德。模块教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的教学单元,由同类知识和技能组成的完整体系,模块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采用模块教学,规定三年必修两个必学模块和10个选学模块,10个选学模块可从开放式或者封闭式运动技能模块中任选之,任一运动项目可设计10个选学模块,模块间是递进关系,每个模块教学为18课时。运动技能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放式运动技能指在做动作之前,不能事先决定下一个动作要怎么做,必须根据当时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来决定下一个动作要怎么做,具有多变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便于创设复杂的学练情境和比赛环境。本文选择开放式运动技能模块教学为研究对象,以篮球模块教学为例,通过以下各个环节的教学实践,探讨教学策略、核心素养落实及能力培养与
应用。
一、篮球理论知识教学
体育文化与运动技能、体能及健康教育等内容融合教学,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采用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文化知识、安全知识及科学锻炼方法等,促进运动认知、锻炼习惯、尊重他人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理论知识
安排室内课,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介绍篮球运动的文化、起源、发展、价值与意义;指导学生制订自我锻炼计划;观看高水平比赛视频等。掌握运动项目文化知识,完善自我锻炼计划,提升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应用运动文化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结合实践
结合运动技能与体能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运动技战术基本原理、特点、运动损伤与防护知识等,如篮球运球突破从防守队员两侧做“跨步—探肩—转体—过人”,避免正面冲撞防守队员引起的撞伤。掌握运球突破的技术原理与安全防护知识,培养学生在运动技能与体能学练情境下应用技战术原理与安全知识的能力。
二、篮球裁判规则教学
裁判规则是运动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理论课结合实践教学,掌握比赛规则、违例(犯规)与罚则、组织与管理、场上执裁与记录等;学会裁判规则的比赛应用,促进遵守规则和公平正义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规则理论
结合体育文化教学,安排室内课,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介绍篮球场地器材、运动比赛通则、违例与罚则、犯规与罚则、竞赛规程、编排比赛日程表及成绩的统计等,同时,通过视频观看比赛中裁判场上执裁动作与方法。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裁判规则,培养学生应用裁判规则指导技战术学练和执裁的能力。
(二)结合实践
结合技战术教学,创设比赛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运动项目比赛通则、违例与犯规动作、场上执裁方法及记录等,如篮球教学比赛场上“执裁与记录”。掌握运动项目的裁判规则,培养学生在技战术学练或比赛情境下应用裁判规则学习技战术、执裁和组织比赛的能力。
三、篮球移动与步法教学
移动与步法属于运动技能技术类,是同类技能其他技术的基础与应用,应贯穿每一学时。采用专门性的动作学练,结合同类技能其他技术及结合准备活动内容的教学,掌握移动与步法技术,奠定同类技能其他技术的基础与应用,促进运动技术与体能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专门性移动与步法的学练
移动与步法基本动作教学主要安排在运动技能模块系列第1模块中,通过专门性动作教学让学生体验并学会动作要领,在此基础上将移动与步法两者有机结合教学,如篮球进攻移动的“变向跑”,与之对应防守步法“左右后撤滑步”动作结合练习,让学生在移动与步法攻防情境下学练强化动作技术,提高移动和步法应用于攻防的能力,奠定其他技术的基础。
(二)结合同類技能其他技术
一方面与同类技能其他技术相结合,如篮球持球“前后转身”投篮的移动步法,学会基础应用;另外一方面,与同类技能其他技术结合后的攻防练习,如篮球的运球急停急起的“跨步急停—急起”移动,与之对应防守步法的“后撤步接变向滑步”动作结合练习,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与同类技能其他技术相结合的学练情境中应用移动与步法的能力。
(三)结合准备活动
在熟练掌握和应用移动与步法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教学,将移动与步法动作练习安排在课时的准备活动中,巩固技术动作,优化课时教学。
四、篮球技术教学
技术是运动技能的核心,开放式运动技能技术包含进攻与防守技术,采用由易至难、由浅至深的教学方式,自主与合作为主的学法。应用专门性的技术学练、攻防技术相结合,结合技术组合或战术的教学,同时,结合相关技术的安全技能和规则教学,落实运动技术、体能、健康知识及团队合作等学科核心素养。
(一)专门性的技术学练
在运动技能系列模块中,专门性技术教学内容占比前多后少。通过专门性技术教学让学生体验与理解完整动作要领,如学习篮球进攻技术的传接球、运球及投篮和防守技术的防传接球、防运球突破及防投篮等。设置游戏或比赛等趣味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游戏或比赛情境下练习技术,提高学生动作技术能力。
(二)攻防技术相结合
在体验与理解单一的进攻与防守技术的基础上,有机结合两者技术教学,强化攻防动作技术,如篮球“传接球与断球、运球与防突、分球、投篮与干扰投篮”等攻防技术结合练习。设置游戏或比赛情境,采用攻防技术对抗情境练习,培养学生应用进攻技术解决防守或者应用防守技术解决进攻的能力。
(三)结合技术组合或战术
在熟练掌握攻防技术的基础上,体验攻防技术在技术组合或战术中的应用,如篮球进攻技术组合的“三人绕8字传接球进攻”和防守战术的“逐级退守,伺机断球防投篮”。强化技术应用,培养学生在技术组合或战术情境中应用攻防技术的能力。
五、篮球技术组合教学
技术组合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单一技术的有机衔接,是战术应用的基础,开放式运动技能技术组合包含进攻与防守技术组合。贯彻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学法上以合作与探究为主。采用专门性的技术组合学练、攻防技术组合相结合与结合战术的教学,强化技术组合的实践应用,要求在较大负荷的对抗情景下学练,落实运动技术、体能、健康知识及团队合作等学科核心素养。
(一)专门性技术组合学练
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与理解完整技术组合的线路衔接,如篮球进攻技术组合的“接球—运球突破—急停—投篮”,防守技术组合“防无球后卫的近球侧脚在前—防摆脱—攻击步挡防—侧滑步”。设置游戏或比赛情境,强化进攻与防守技术组合结构,提高学生技术组合的能力。
(二)攻防技术组合相结合
在体验和理解技术组合的基础上,设置攻防技术组合相结合的教学,如篮球进攻抢篮板球技术组合的“冲进—起跳—抢球—传球—接应”与防守抢篮板球技术组合的“卡位—起跳—抢球—封堵—断球”对抗练习。强化技术组合能力,注重攻防对抗性,培养学生在强对抗和高负荷情境下应用技术组合的能力。
(三)结合战术
在熟练掌握攻防技术组合对抗前提下,结合战术教学,在实战情境下应用技术组合,如篮球快攻战术“一传—接应—长传—运球突破—投篮”与防快攻战术“封堵快攻第一传球—截断接应—退守堵中间卡两边—少防多移动”,进一步强化技术组合,培养学生在战术情境下应用组合技术的能力。
六、篮球战术教学
战术是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开放式运动技能战术包括局部与整体的进攻和防守战术。模块系列教学中,随着技术的熟练掌握而逐渐增加战术教学课时比重。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主要应用合作与探究学法。采用攻防战术基础配合、局部与整体攻防配合及战术结合比赛的教学,同时,结合裁判规则教学。强化战术应用能力,促进运动技战术应用、体能、展示与比赛、团队合作及社会责任感等学科核心素养。
(一)攻防战术基础配合
引导学生体验与理解完整攻防基本战术配合,如篮球进攻基础战术“掩护配合”、与之对应的防守基础战术“换人防守”,奠定复杂战术的基础,提高學生攻防战术基础配合的能力。
(二)局部与整体攻防战术配合
在学会攻防基础战术配合的前提下,设置局部战术配合教学,如篮球进攻“中锋上提掩护后卫突分与突投”,形成的局部配合,与之对应的局部防守战术是“中锋跟上与后卫轮换防守”;整体攻防战术教学,如篮球“区域2—3联防”防守战术,与之对应的整体进攻技术是“1—2—2阵型落位”。强化战术意识,培养学生在攻防情境下运用针对性的战术能力。
(三)结合比赛的战术
在熟练掌握整体攻防战术的基础上,设置比赛情境应用攻防战术,如篮球比赛中防守战术是“全场人盯人紧逼防守”,与之对应的进攻战术“逐步进攻法—传切、掩护、突破及策应等”。强化战术配合意识,培养学生在真实比赛情境下应用战术与规则的能力。
七、篮球比赛教学
在开放式运动技能模块系列教学中,比赛(或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逐渐增大比重。采用结合技术和技术组合、结合战术及运动模式的教学,同时,将规则教学融入比赛情境中。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创设比赛情境,强化比赛意识,全面落实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等学科核心素养。
(一)结合技术和技术组合
设置游戏或者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或比赛情境下体验和理解技术和技术组合要领,如篮球“四方传接球”分组比赛规定时间传接球的次数;“运球—传球—接球—投篮”分组比赛用时多少。强化动作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比赛或游戏情境下应用技术与技术组合的能力。
(二)结合战术
设置比赛布置明确的攻防战术,如篮球五人制比赛,防守采用“半场人盯人紧逼防守”战术,进攻采用“通过中锋配合……”的战术,强化战术执行意识,培养学生在比赛情境下应用战术的能力。
(三)运动模式
运动模式是“以赛代教”的教学形式,把课堂转化为赛场,安排在较后的模块教学,科学、合理地安排比赛的对象、时间及轮次等,如“两个篮球选修班上课,可分成四队进行三个轮次比赛”,比赛对象还可多样组合,变换比赛对象。要求学生参与当教练、执裁、记录、组织、编排及成绩统计等。通过多场次与多轮次比赛,让学生体验与理解完整的赛事,培养学生在联赛情景下应用技战术及规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执裁能力、教练指导能力及科学统计与分析比赛数据能力。
八、篮球体能教学
体能是运动技能的基础,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教材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内容、强度密度等,教学时重视学生的“练”和教师的“教”,教会学生各种体能练习方法和制订体能锻炼计划,应用新颖有趣的练习方法,注重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的结合,采用专门性的体能学练及体能与技能结合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专项体能,奠定技能基础,落实体能、技战术、意志品质以及适应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一)专门性的体能学练
在运动技能模块教学时,每课时要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选择“补偿性”体能练教学方法,如学习篮球“运球突破与防守”攻防技术,主教材属于速度与灵敏类,搭配“耐力性或上肢力量性”的补偿体能;专门性体能学练还要科学安排体能练习的时间顺序,灵敏与速度型的内容应安排在主教材学习前,耐力性项目应安排在主教材之后,如“五米三向折回跑”属于速度灵敏性体能,安排在主教材学习前,培养学生全面的体能能力和奠定运动技能基础。
(二)体能与技能结合
运动技能练习对体能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运动技能教学中,保持较高强度的负荷才能保证课的运动强度平均心率达到140~160次/分钟。教师组织课堂要流畅衔接;学生动作练习要连贯与到位,如篮球防守技术步法“滑步”,要求动作重心降低、连贯并快速;再如篮球快攻战术的“接应—传球—接球—行进间投篮”,要求动作快速、流畅,培养学生在运动技能
学练情境中发展体能能力。
总之,在开放式运动技能模块教学中,篮球理论知识和比赛规则采用理论课和结合实践课教学,系统且结合实践应用;技战术教学采用专门性学练体验与理解技术动作和战术线路,技战术相结合强化动作技术,攻防情境下学练强化应用;比赛教学采用结合技战术的学练强化比赛时的战术应用,运动模式教学让学生完整理解比赛;体能教学采用专门性的学练和结合技能的学练强化全面发展素质。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应用自主、合作及探究学法,设置情境让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设计比赛与游戏趣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综合的体育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季浏,钟秉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体育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编号:FJJKXB18-29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