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高校应急捐赠物资审计模式创新

2020-07-26 14:28邹积娜
中国内部审计 2020年7期
关键词:审计高校

邹积娜

[摘要]本文结合疫情下高校应急捐赠物资审计实践,分析应急捐赠物资审计的重要性,提出应急捐赠物资审计模式构架,对于改进高校内部审计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高校    捐赠    应急物资    审计

一、相关概念

(一)应急物资

“应急物资”是相对于“普通物资”而言的。高校的普通物资是指维持高校日常运行的资源,是确保教学、生活所需的物资,直接满足学校日常需求;“应急物资”是指为应对突发性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时所必须的保障性物资。疫情期间,高校通过多元化渠道筹集应急物资用于防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安排专项资金采购的应急物资;另一方面是接受爱心企业和校友捐赠的应急物资。本文只对后者进行探讨。

(二)应急捐赠物资

本文中的“应急捐赠物资”,专指此次疫情期间的特定标的物,即爱心企业和校友对高校捐赠的应急防控物资,如防护口罩、防护服、消毒液、酒精湿巾、测温仪及消毒设备等。众所周知,特殊环境下应急捐赠物资不同于日常捐赠物资,在捐赠物资的接受、验收、分配、使用及公开等流程方面,既没有现成的方法可借鉴,又没有可比性。因此,特殊时期必将特事特办,简化捐赠手续,快速发挥保障作用,尽量缩短捐赠物资的中转时间,学校要为捐赠的应急物资搭建便捷的绿色通道。

(三)应急捐赠物资审计

应急捐赠物资审计是指疫情下内部审计对高校接受、验收、分配、使用和管理爱心企业和校友捐赠应急物资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计监督。其目的是促进接受捐赠的部门、单位加强管理,保证捐赠物资的筹集、分配、使用等真实、合法,提高捐赠物资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疫情下,应急捐赠物资如何接受、分配、使用、公开等是利益相关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对审计提出新要求。应急捐赠物资审计是特殊环境下对特殊标的物审计的一种特殊类型,既没有纳入年度计划,又没有现成的审计方法可以借鉴,在高校还是一个新领域。实践中,对应急捐赠物资审计方法、模式尽管作出一些探索和改变,但只是从审计的角度进行验证性监督,其方法依然是核对法、对比法。

二、应急捐赠物资审计的重要性

(一)保障捐赠人知情权的外在需要

疫情下,一些爱心企业和校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无私向学校捐赠应急防控物资。捐赠人及利益相关者十分关注物资分配、去向和用途,以及捐赠目的能否实现,特别是能否按约定和意愿实现。内部审计既是施控者,也是控制的一个要素,利用其功能和专业优势,可通过创新审计模式发挥以下作用:一方面通过对应急物资的管理,如接受、分配、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和评价,验证应急物资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将物资送达过程、接受时限、收到确认、分配使用等结果公开,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公示反馈,或将审计报告抄送捐赠人,满足捐赠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切实体现对捐赠人的尊重和负责,为学校赢得外部信任。

(二)加强应急物资管理的内在需要

反观应急物资捐赠、受赠全过程,高校没有现成的规章制度可用,也没有相关的管理经验可循,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制度环节,没有建立捐赠应急物资管理机制,既没有可遵循的规定,也没有标准化的操作指南。二是在接受环节,疫情暴发时正值寒假,多数学校只好临时安排受赠机构,人手不足、专业素质不高,导致入账不及时,验收底数不清、物资管理混乱。三是在分配环节,一方面未按定向意愿分配物资,另一方面因疫情紧急,受赠、分配不留痕,发放去向无据可查。因此,如何准确受赠、实时监控、掌握去向,做到高效追本溯源,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应从风险管理角度,做到“制度执行、受赠管理、监督检查”三到位,利用审计专长优势发挥作用,满足或超越利益相关方期望。

(三)促进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疫情下,应急物资捐赠呈现出突发性、实效性特点,内部审计势必要根据情况变化调整自身活动、创新审计模式,以适应新情况和新挑战。一是创新理念,突破传统功能束缚,主动“靠前站、往下沉”,“靠前站”就是贴近管理;“往下沉”就是由传统的介入型转变为现代的融入型,要融入管理,在应急物资审计中,利用审计了解并触及的管理缺陷和风险环节优势,承担应急物资管理事项及风险控制等机制建立和完善功能,为学校增值服务。二是创新流程,改变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在实务中重程序、轻风险的倾向,尝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针对不同的捐赠者、不同的应急物资、不同的风险领域,采取不同的审计程序,使得审计流程更加快捷、实用,更加适应应急审计环境的变化。三是创新模式,采用快捷响应、快速审计、快速报告等方式,促进效率效果提高。

三、应急捐赠物资审计模式探析

在疫情特殊环境下,构建更加便捷实用的“非立项审计、非现场审计、非常规审计”模式,寻求高校应急捐赠物资审计模式创新,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非立项审计

疫情下,为确保捐赠的应急物资及时、高效使用,内部审计来不及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依据年度计划辦理立项手续,必然要突破传统做法和习惯思维:一是将立足点或载体由繁变简。二是将立足点或载体由死变活。所谓由繁变简,即疫情下安排应急捐赠物资审计要摆脱“项目立项审计”模式束缚,转变审计角度,将繁而碎的立项手续、编制与送达审计文书等流程简化,在实践中精简环节、精简文书、精简时间,快捷审计、提高效率。所谓由死变活,即疫情下实施应急物资审计要打通传统审计功能的“壁垒”,拓宽审计视野,打开“画地为牢”的监督职能“死框框”,大胆尝试、灵活创新,从物资接收开始就介入、参与全过程。为及时了解应急物资运行轨迹,审计人员应积极参与并融入接受、验收、分配、使用等过程,与被审计单位人员一起清点、一起验收、一起签字,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做到立审立改,将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通过融入型“非立项审计”,既规范应急物资管理行为,又促进应急物资使用效益的提升。

(二)非现场审计

众所周知,疫情期间,如深入现场实施审计,势必造成人员聚集,带来风险,也不符合防控要求。因此,应根据审计环境的变化,通过寻求“非现场审计”模式,实现两方面创新:一是将立足点或载体由厚变薄;二是将立足点或载体由慢变快。所谓由厚变薄,就是针对“非现场审计”环境工作实际,将传统审计“固化”流程,如召开座谈会、调查取证、结果沟通等根据需要以非现场的网络会议、电话询问、网络通信等方式代替,使以往审前调查、座谈记录、工作底稿等纸质文书的厚度变薄,既节省了资源,又提高了效率。所谓由慢变快,就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对捐赠的应急物资相关资料和电子数据进行核实,通过数据信息核对、对比分析、差异分析、聚类分析等,揭示发现问题和疑点,做到边审计、边整改,确保应急物资用于疫情防控。

(三)非常规审计

“非常规审计”对于高校而言,没有现成的政策法规可以直接依照,只能从国家审计中得到启示。因此,根据内部审计内向性、灵活性的特点,寻求适合高校审计的方法创新,主要聚焦两个维度:一是将立足点或载体由多变少;二是将立足点或载体由长变短。所谓由多变少,就是减少文书及其数量。实践中,高校内部审计可以针对疫情期间受赠的应急物资,无论企业或校友个人捐赠、捐赠批次、捐赠数量、项目多少,多个项目只下发一个通用审计通知书、编制一个审计实施方案、出具一个审计报告。所谓由长变短,就是缩短审计时限,因疫情发生突然,捐赠物资应急,突发性、时效性强,因此,“非常规审计”必须在审计流程、审计时限、审计报告等方面作出改变,减少流程环节、缩短审计期限。在流程上,减少审前调查、审计座谈会等,审计人员直接深入现场实施审计。在期限上,“非常规审计”要打破审计时限、时间跨度长等缺陷,需紧急落实的审计事项要当日完成,较为复杂且量大的应急物资审计,也应当力求在三日内结项。在审计报告上,征求意见环节要由传统的常规审计10日内反馈意见,变为现场征求意见,時间期限缩为几个小时,最长不超过一日。出具审计报告直接通过网络送达、报送。此外,对于审计出的问题整改建议,无须上会讨论。

四、结语

第一,捐赠应急物资审计在高校还是一个新领域,鲜有提及或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内部审计通过特殊时期的全程参与并融入其中,使得内部审计职能在特殊情况下更多元、更丰富,对高校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二,“非立项审计、非现场审计、非常规审计”模式的创新,是高校非常时期应急物资管理和内部审计发展最能动、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是创新思维和工作实践的产物。

第三,内部审计具有内向性、灵活性特征,在疫情下创新开展适合高校的审计模式是可行的。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邮政编码:300387,电子邮箱:zjn1964@sina.com)

猜你喜欢
审计高校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