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首臣 王利志 黄振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内部审计原有作业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倒逼内部审计转型,本文针对疫情下内部审计的数字化转型作出思考。
[关键词]新冠肺炎 疫情 远程审计 数字化
一、疫情对内审工作的影响
疫情期间,传统作业方式占比较大的保险行业受影响更为明显。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寿险行业的销售方式必将做出相应调整,代理人员也将调整销售模式,这些都将增大行业经营风险和合规风险,行业内部审计也面临着较大压力。有序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需要从以下方面作出调整:
一是调整年度审计计划。内部审计计划和项目的制定要顺应监管要求,围绕公司战略发展和布局、管理层关注点及疫情防控做好打“防疫持久战”的准备,突出重点,科学合理安排。
二是由“现场+”逐步过渡到“远程+”内部审计模式。要加大日常非现场审计力度,向数字化挺进。
三是增强职业敏感度。加大风险预判和分析能力,力求“非现场”环境下风险整体可控。
四是有效配置审计团队。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分析,有針对性地配置专业审计人才,建立数字化远程审计人才的培养长效机制。
二、内部审计转型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致使保险行业传统审计作业模式受到极大限制,远程审计首当其冲成为疫情防控期间最有效的作业方式。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远程审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但远程审计依然受制于网络条件、信息传递、数据安全等因素影响,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完成全过程远程审计仍面临诸多问题,其中风险是否能确保全覆盖、被审计单位是否能正常配合以及审计确认是否相对顺畅等问题尤为凸显。
(一)打通远程审计壁垒
一是审计工作配合方面。实施远程审计有时需要与被审计单位对接和交流,涵盖审前分析、远程审计、审计报告等全流程,如被审计单位不够重视或有意搪塞,以出差、请假等事由拖延,则势必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审计工作环境支持方面。远程审计对审计方和被审计方的网络环境要求较高,被审计单位断电、网络瘫痪等应急情况都会导致远程审计无法进行。
三是数据安全方面。保险行业内部审计所需的大量承保、销售及理赔等数据,包含数以百万计的客户信息,存在信息泄露风险。
四是审计互信方面。远程审计势必导致有些审计程序应用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不利于审计人员从中获取线索或者挖掘有用信息,而这类信息可能对审计疑点的锁定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经办人员彼此互信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优化审计计划安排
保险公司年度审计计划一般分为内部控制审计、高管经济责任审计、法定专项审计和自定专项审计等类型。对同一审计单位、审计对象或存在所属关系的审计项目,可实行人员、时间、资源统筹安排,统一审计资料和数据收集、提取、分析,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和“一果多用”,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审计信息化建设
内部审计部门信息化水平、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各类经营数据质量、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等因素都制约着数字化远程审计的推进与实施。审计数据获取成为第一道限制,同时数据分析还未形成统一规范,往往以主审人员单兵作战为主,没有形成合力,容易存在审计风险。另外,还存在审计思路的业务逻辑与被审计单位系统设置和业务管理手段不对等、不同步等情况,需要强化审计信息化建设,涉及数据安全、数据模型构建、数据分析处理等。因此,应建立相应的数据和资料承载平台,实现审计数据和资料的传输、查询和共享,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建立相应的系统,通过数据库语言编制数据模型分析,提取出疑点数据;固化远程审计作业流程,通过每日核查、项目周会、定期复盘、集中研讨、中期视频沟通、项目反馈及工作看板等形式,实现对项目的统筹规划及全过程管理,确保远程审计工作有序开展。
(四)丰富审计作业手段
结合审计需要,可利用审计问卷,通过填表或提供清单台账等方式收集审计所需信息;利用电话或视频方式召开审计远程启动会、审计访谈会、审计问题沟通会等,创新审计作业方式;针对必要的文档内容,通过扫描调阅电子资料或档案。
数字化审计是未来的审计发展方向,对此,内审部门应完善审计作业流程,统一标准,强化审计质量评估;通过培训及实践提升内审人员数字化专业水平,通过轮岗及条线交流等方式强化专业能力提升;结合风险分析和预判寻找审计全覆盖和突出重点的平衡关系,实现内控、高管与专项审计的有效整合;持续扩大数字化审计方式在审计项目中的应用,探索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业务发展的新时代内审新模式,形成作业前台、合规管控及内部审计联动的一体化风控体系,助力企业健康稳健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邮政编码:110013,电子邮箱:fengshouche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