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敏花
摘 要:长期以来,童话,作为一种富含想象力和生动性的文学体裁,在幼儿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童话教学正是利用了童话对于幼儿独特的吸引力和交融性,因而在受到幼儿广泛欢迎的同时,还向幼儿传达了包括道德观念、哲学道理等在内的多种有价值的意识教育内容。其中,童话对幼儿审美能力、美学观念的形成有着最为明显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童话与幼儿审美的关系,从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审美体验、审美观念等多个方面介绍童话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
关键词:童话教学;幼儿教育;审美能力
依照《幼儿园教育规程》的标准,幼儿园教育应该对幼儿初步表现美和感受美的情趣和能力有所促进。童话教学在幼儿园教学出现后不久就得以引入并应用,或者说童话本身就是为了幼儿的启蒙教育而诞生的。童话出现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品味能力。幼儿的审美能力与情感意识将对其个人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从幼儿教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兴趣,将有助于将幼儿塑造为一个性健全、情感丰富的阳光少年。笔者分别针对童话对幼儿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审美体验、审美观念进行分析,童话对幼儿审美四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详细解析,引入一些常见的童话作为分析的实例。
一、用童话酝酿幼儿的审美情感
一般而言,童话都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这些感情色彩相对来说非常明显。其实幼儿尚且处于情感养成的初始阶段,所以,此时的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要渐渐产生一定的感情,当然这种感情绝对不是一种偏见。例如,童话故事里总有善良和邪恶这两个对立的势力,在审美上来讲,善良和邪恶的对比正是一种反衬性的审美,丑恶就是为了反衬美丽,邪恶就是为了反衬善良。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引入童话故事,那么幼儿品读故事情节之后就能够产生强烈的反差对比,对故事中的善恶美丑有一定的认识,实际上幼儿在阅读故事中将感情转移到情节和人物的过程就是属于典型的移情作用。这一过程也正是幼儿审美形成的关键。幼儿审美情感的形成过程相对而言是比较漫长的,为此教师需要把握童话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必然规律性。在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教学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这些童话包含简单的情感。例如《小红帽与大灰狼》《白雪公主》等等,这些童话有着简单的善恶对立,正是因为有了恶的存在,人们才能够感受到善良的美丽。像是在《白雪公主》中,白雪公主的美丽和端庄正好与皇后的阴险毒辣做了对比,小矮人的善良欢快一方面映衬了白雪公主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恶势力的反面形象。这些形象将影响着幼儿未来对于事物的判断和偏好,以后的幼儿就会明白热情、善良、帮助他人都是积极而美丽的,狡诈、阴险、损害他人是消极而丑陋的。
除了简单善恶对照的二分式童话审美,在幼儿教学中还可以包含一些相对而言复杂的感情,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中包含着幼儿最应该拥有的情感之一 ——同情心,幼儿对于小女孩的境遇应该包含着同情和恻隐,实际上同情和恻隐也是人类最为美好的品质之一。例如《灰姑娘》这样的童话,不仅仅包含着常见的善恶对立,美丑对照,像辛德瑞拉和继母及自己的姐妹们就是一组对照,更包含着灰姑娘辛德瑞拉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幼儿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审美情感的重要体现形式。
二、用童话提升幼儿的审美意识
童话之所以充满了美感,是因为其相对而言,强化了人间真善美的印象,弱化了人间假恶丑的特征,它往往采取易于理解的写真式描绘。因此童话往往能够以最大的限度,最短的时间抓住幼儿的眼球。在对幼儿审美能力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审美能力也包含着审美意识,也就是一个孩子对于美丽的事物有没有欣赏和了解的意识和愿望。幼儿的审美意识包含着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事实上,幼儿的美感养成与其自己的主观意识关系甚大。正如动漫、音乐、儿歌一样,如果幼儿喜欢,他自然而然地开始去欣赏,去欣赏之后,幼儿自然而然就会对美好事物产生移情作用。例如,幼儿也许以前对善良的品德没有特别的审美意识,不觉得这些品德有什么价值,或是具有什么闪光点。但是教师通过童话教学,为幼儿讲述善良人物的童话,幼儿就会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打动,从内心产生对故事中人物的喜爱,对故事中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产生欣羡。
审美意识在幼儿后期的成长和学习意义重大,幼儿慢慢会对现实生活中拥有高尚品德的人和事产生美感,对优雅的气质、对他人的关爱、对温暖的安慰都将产生较强的满足感。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简单的童话,童话讲述一个人或动物帮助他人,最后得到意外收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幼儿欣赏的其实不是最终得到的收获,而是最初不求回报的帮助。同样地,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中,教师要适当鼓励幼儿将童话故事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启发性地问幼儿,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帮助他人,他人会不会感谢你呢?你希不希望成为故事主人公这样的人呢!实际上,只要幼儿对善良具备一定的欣赏意识,幼儿往往可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从长期来看,一个人的审美意识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面对人和事的态度,以及在心情低落时、在面临无助时,进行自我调节的方式方法。如果说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决定这一个人丰富情感的表露和培养,那么幼儿的审美意识却能够促进幼儿时刻进行自我审美能力完善。
三、用童話增加幼儿的审美体验
幼儿的性格形成,思想观念与幼儿的审美体验密不可分。所谓审美体验,指的是幼儿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审美活动时,大量的信息带给幼儿美学上的诸多感触。人的社会生活经历,人的见闻阅历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自己各方面的行为和思想,作为仍旧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幼儿来说,这样的准则依旧适用。要想用童话增加幼儿的审美体验,教师需要注重丰富童话的题材内容,增添童话的血肉,精心挑选童话的形式和题材,丰富童话的形式和题材,充分考虑童话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实际上,童话的主题是变换万千的,每个童话有每个童话的创作意图、创作目的和创作背景,同时每个童话又有每个童话的写作思路、情节发展、人物性格、背景设定。教师应该学会识别和整理各种童话的特点和特色,了解幼儿的自身喜好和自己的教学目的。适当多而全地培养幼儿各方面的体悟能力和感知能力。
更为具体地来讲,笔者建议幼儿园教师自己要广泛涉猎童话故事,研究古今中外童话故事的异同点、优劣点,结合課程标准进行备课。除了使用经典童话,教师还可以自己创作童话,幼师自我创作的童话在主题上有非常大的自由度,可以更加自由地结合自己表达的主题进行创作,但同时,这也对教师的文学基础素养、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具有了一定的要求。此外,教师所选取的童话,还要包含一些重要的成长教育主题,注重将性格、品德等关键教育融入幼儿心中。包括注重幼儿性格中,热情、大方、勇敢、自信、自尊自爱、善良、温和、活泼等特质。
四、用童话传达正确的审美观念
幼儿的审美观念可以理解为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方式、欣赏内容。幼儿喜欢什么样的事物、怎样面对自己喜欢的事物都属于审美观念的范畴。在一般性审美中,每个人的审美角度和对事物的看法都是有所差异的,更何况是处于性格养成初期的幼儿。教师在关注幼儿审美趣味和审美角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许多幼儿在刚开始并不具备审美能力,他们的审美能力往往来自于他人的影响,模仿和从众是幼儿形成自己性格和心理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知道,在审美观念中每个人作为审美的主体,对审美的客体都因为主体自身特征和主体所受到的影响而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是广泛和普遍,变化而微妙的。教师没有必要强行消除幼儿的这些差异,教育应当追求和而不同,而非绝对统一,教师没有必要保证每个幼儿有绝对相同的爱好,也没有必要强求幼儿去喜欢或者欣赏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但是教师要让真正具有价值的东西变成幼儿欣赏的东西,这一工作往往需要较多的耐心和良好的教学技巧。
具体而言,在幼儿园教育中,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述的童话,每个幼儿都应该有不同见解和喜好,对此,教师积极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对于童话故事的想法和看法。作为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可能不像高年级的孩子拥有非常灵活的思维和非常完整的表达能力,但是教师仍旧可以通过与幼儿园孩子的交流,对幼儿园孩子的倾听,去了解幼儿园孩子的心灵,去分析幼儿园孩子的心情,去优化幼儿园审美教育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结语
在现今的幼儿园教育中,对于童话教学的运用和研究已经算得上相当广泛,但是尽管如此,由于不同地域、不同孩子群体,不同知识水平的幼师共同影响,幼儿园教育的童话运用仍然需要按照实际状况进行实践和优化,这也必定是利用童话进行幼儿园审美教学的主要教研内容,而想要奏响童话教学“美”的旋律,幼儿园教师就应该拥有主人翁和指挥家的责任担当,为幼儿教育和幼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徐市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