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兵
摘 要:在未来的社会,具有高阶思维能力和高质信息素养的人将比具有丰富知识的人更具有竞争力。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与现状,我们将高阶思维具象化为比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用两个教学案例说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阶思维;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125-1
信息技术特级教师许憬说:“未来的世界已不属于那种拥有更多知识信息、技能技巧的人,而是属于那些更多具有高阶思维能力和高质信息素养的人。”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能再局限于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应更多地定位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一、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及高阶思维的内涵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验证性实践、制作性实践、探究性实践等实践模型。但是教师通常很注重所教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投入思维训练的时间却不足;或者是关注知识目标太多,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不够,与高阶思维能力相关的恰恰是后面两个维度的目标。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后三个维度:分析、评价、创造对应着高阶思维能力。分析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把一些凌乱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综合,找出其中的共性,建立一个框架。评判是一种独立思考,也是批判性思考的核心内容;创造是最高層次的思维能力,它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由此可见,高阶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为了避免空谈、泛谈,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们将高阶思维进一步细化,并具象化为比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两种典型的高阶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的实践
学习关键在思考,思考推动在具体任务,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则依托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项目。
1.比较是一种基本的思维能力,是发现特定对象异同点的过程。包括对比与类比两种基本形式。
【案例1】 信息技术发展史,5次信息技术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环节①:根据内容完成表格中的前3列。
环节②:搜索相关内容,作比较,并完成后2列。
环节③:结合历史知识,对同时期的中西方进行实力对比,谈谈信息技术与地区综合实力的关系。
(前3次信息技术革命,中国都走在世界的前列,综合实力远超西方。欧洲进入工业革命之后,第4次信息技术革命发生,欧洲领先于其他地区。第5次信息技术革命发生在二战之后,美国的综合实力跃居世界第一。)
【评析】 对于5次信息技术革命,如果只是采用语言描述进行说明,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采用此种方式,对获取来的信息进行纵向的类比,横向的对比。结合历史知识综合分析,最终得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综合实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既掌握了信息技术发展史知识,还经历了比较的过程,对信息加深理解的同时提升了比较能力。
2.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案例2】 八年级第四章“程序设计”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环节①:创设情境。引入主题——用vb模仿实现手游“王者荣耀”中的“移动”和“变形”功能。
环节②:问题发现。引领学生讨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形成梯度问题链。
第一梯度:为了实现“悟空”的移动,我们需要何种控件?为了实现“悟空”的变形,需要添加何种控件?
第二梯度:按钮需要添加必要的提示,比如文字、图像等?如何添加?为了实现移动、变形,我们该分别关注图像的哪些特征(属性)?
第三梯度:按钮如何才能改变图像的特定属性?
环节③: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围绕主题,以梯度问题链为总线,将对象、属性、事件的相关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
环节④:感悟问题。利用思维导图回顾问题产生和解决的过程,梳理知识与要点。
【评析】 以梯度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让简单的概念学习激荡思维的火花”,学生在问题发现与解决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也经历了学习复现、认识理解到迁移巩固、拓展提升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是以徒弟必须是一个有高级思维能力的自主学习者为前提的。只有低级思维能力的人,是被动学习者,老师只领进门是绝对不够的。能力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必须将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目标贯彻始终,因为高级思维能力并非只是一种学习能力,也是其工作能力与为人处事能力的基础。掌握高级思维能力,将会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1]许憬.基于高阶思维的信息技术学习[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1).
[2]叶贤江.谈信息技术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12).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笠泽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苏州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