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知识探索,有助于学生综合发展。对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自主探究能力,为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发展奠定基础,文章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一、 前言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对于科学教学,应该以探究为关键,探究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法。小学科学更是培养、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平台,对此在实践中,小学科学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养成好的探究习惯,促使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科学的乐趣,让学生可以真正地成为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主人。
二、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现状
(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当前,义务教育中科普教育属于其中一部分,但是在小学教学中依旧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且小学科学课程不受家长、学校和教师的重视,长时间下去小学生依旧不会重视这一学科,这样直接影响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小学中,科学课程同美术和音乐一样被称之为“副科”。在安排课程的时候,教学次数较少,同时还会被其他学科的教师霸占,严重的学校直接将这门学科取消,换成其他学科的教学。这样会让学生不再期待科学课程,并完全丧失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差强人意,消极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这种现象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起到严重阻碍作用。
(二)学生缺乏自主思考
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将他们很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论同实践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二者不可分离。所以,教师在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教学中不仅需要指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应该指引学生将他们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让学生通过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学科课堂中没有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缺乏一定的主动探索意识及态度,严重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很到位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科学课堂上不能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并且判断能力不够科学,发言讨论的时候不够积极主动,学生对教师和教材较为依赖。学生对问题充满疑惑的时候,不会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生搬硬套分析问题方法,这样就会思路模糊和角度单一,最终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素质。
(三)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应试教育策略,纵使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但是素质教育策略依旧没有全面普及,这样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倾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基于学校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查较为重视,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动手操作也是为了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好地掌握。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但是对于自身的动手练习不够重视。同时,教师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因为小学涉及的一些实验相对较难,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教师为确保学生的安全,就会选择演示实验给学生看,不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长时间的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丧失对实验课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研究科学的精神,严重阻碍学生从理论向实际操作转变。一部分学校因为有限的实验条件,所以不能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这样就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导致学生的操作能力较为低下。另外一部分学校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师在上科学课的时候主要是强调理论知识,这样会使得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机会显著减少。实际上,因为小学生依旧处于童年阶段,他们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若没有得到有效地锻炼,那么就不能很好地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三、 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热情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宜的手段,优化课堂导入环节,通过良好的课堂导入来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可以从心理上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期待感。在实际中,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优化课堂导入。
1. 实验导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在实验中更加直观地感受科学现象,理解科学问题,能加深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如在《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中,教师可以采取实验导入的方式,将冰糖块放在装满水的杯子中,用筷子搅动一会后,让学生观察冰糖块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冰糖块会在水中慢慢变小,最后消失不见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会产生很强烈的好奇心理,也会积极地参与到知识探索中。
2. 多媒体导入,多媒体教育技术具备形象、开放、趣味等特点,将其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导入环节,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视频、声音、图文功能,将形象地科学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带给小学生强烈地感官冲击,促使学生可以更加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便于学生自主探究。
3. 设置悬念导入,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设置相应地悬念,促使学生可以对知识产生兴趣,让学生能主动地进行知识思考、探究。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磁铁有磁性》的內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组织学生开展这样的活动:教师将一些小铁丝放在地上,让学生看看谁可以最快将这些小铁丝捡起来,然后教师给学生表演一个神奇的魔术,教师把磁铁藏在手中的纸片下,然后纸片朝着地上的小铁丝轻轻一挥,学生就会看到小铁丝被吸在纸片上,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会感觉很奇怪,学生的好奇心会显著提高,也会更加自主地进行探索,想破解教师展示的魔术奥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兴趣为学生最好的教师,小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扮演“激励者”这一角色,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建形式多样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质疑问题,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好奇心起到一定程度的激发作用,进而有效地导入新课。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浮力》这一课程的时候,可先通过“小魔术”导入新课学习,先将标有1号和2号的透明水杯装入一定量的水,之后再给学生展示一枚新鲜鸡蛋,让他们自己预测,鸡蛋在1号和2号水杯中是沉还是浮。在学生预测后教师将鸡蛋投入到1号水杯,鸡蛋沉到杯底。之后教师将鸡蛋取出并擦拭干净投入到2号水杯,鸡蛋漂浮在水杯中。对此学生会感觉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猜测一下1号水杯和2号水杯中分别装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观看,都会觉得是水,这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1号水杯中装的是水,2号水杯中装的是盐水。通过这样的活动设置,学生就会意识到盐水可以让水杯中的鸡蛋浮起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同时这样的情景设置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
(三)开展实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结合教学情况,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及空间,让学生可以开展探究实验,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想法,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在上述中的课例《浮力》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发现“在水中加入盐可以让沉在水底的鸡蛋浮起来”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到底要加入多少盐,才能让鸡蛋从水里浮起来”这样的探究性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对小学生来说,实验是自主探究的关键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勤思考、动手,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尝试设计实验,在实验操作中改善自己设计的方案,从而获得好的效果。如在《浮力》中,学生在思考“到底要加入多少盐,才能让鸡蛋从水里浮起来”时,会主动的进行实验活动,并且会在实验过程中认真地数往水杯里加的盐数量,当一勺一勺的盐加入水中,鸡蛋浮起来以后,学生会表现得很开心,也会很有成就感,这样学生探究出来的结果远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好很多。同时在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适宜的指导,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思路,如果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教师还需要指引其更加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促使学生能真正地在实验中享受到喜悦,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四、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比较低、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科学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对此,在实践中,小学科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发展需求,灵活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小学科学自主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提升。
参考文献:
[1]谷灵华.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自主探究式学习[J].教育,2016(26):318.
[2]刘康福.小学科学课自主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對策[J].俪人:教师,2016(9):42.
[3]汤文斌.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9(6):36-37.
[4]刘政权.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策略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2018(12):102-103.
[5]周宏.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5):214.
[6]刘婷婷.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8):159.
[7]谢奎.略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科学咨询,2016(35):151-152.
[8]于兰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8(7):132.
作者简介:张艳娜,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