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研究
——基于全球261所高校的调查数据

2020-07-26 06:57高颖玲
复旦教育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正确率高校学生大学

王 雁,陈 锐,高颖玲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92)

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公认的新理念,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引领全球发展、人类发展和未来发展的战略思想,其内涵与中国确定的新发展理念完全一致,也是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研究议题之一。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至少有26 项不同的可持续宣言是针对高校的,所有的宣言都强调可持续发展教育[1]。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是,毕业生在他们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可以将社会环境、经济成本与收益等因素以平衡的方式考虑进他们所有的决策制定过程中[2-3]。

2015 年6 月5 日联合国发布了题为《新的征程和行动——面向2030》(Transforming our world by 2030:A new agenda for global action)的报告。该报告是对于2015 年后全球发展的一次展望和规划。报告中提道:“当今的世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各个国家之间、各个国家内部,不平等的现象日益剧增,……全球部分地区暴力和极端主义蔓延,人道主义危机和日益增长的非法移民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安全,近几十年来,部分国家面临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严重恶化的不利影响,包括干旱和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问题,人类面临巨大挑战,并且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地球本身的安全。”联合国决定设立一组集成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从三个关键维度——经济、社会和环境,共17 个总目标和169 个子目标来指导各个地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可持续项目组织对报告的17 个总目标提供了支持并由此开启新的可持续教育征程,其中包括“可持续认知测试(The Sustainability Literacy Test)”项目[4]。该项目旨在评价全世界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学生在可持续方面的知识和意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全球范围的高校学生开展了“可持续认知测试”,第一批次全球共有261 所大学参与,这项测试的结果开创性地勾勒了高校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认知的全球图景。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镇,是否培养出具有可持续责任意识的人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DESD)的总体目标是否得以实现?截至2018 年6月,该测试项目共有来自54 个国家和地区的538 所大学及机构参与。尽管项目后续开发了一些其他工具和功能,“可持续认知调查”还是该项目的核心。同济大学作为“中国绿色大学联盟”的秘书单位,设计了中国大陆地区的本土问卷并全程参与了该项目。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及国内外比较研究的方便,本文使用第一批次的全球调查结果分析当前国内外高校学生的可持续认知水平,探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成效、差距和未来发展对策。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缘起与发展

过去的两个多世纪里,人类一直以为经济的发展是提升生活质量的唯一之路,然而在过度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因此,现代社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性与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更为关注,由此引起了人们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研究,并达成基本的认识,即可持续社会应包含三个层面:负责任的经济增长、公正的社会进步、有效的环境保护[5]。

1972 年的《斯德哥尔摩宣言》中最早提出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后,联合国于1983 年12 月成立了由挪威首相布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对世界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战略进行研究,并于1987 年发布关于人类未来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6]。

所有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政策,共同的目标是将可持续发展整合到所有层次的教育之中。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 世纪议程》就号召各国应致力于更新或制定战略,将环境与发展融入各级教育之中[7-9]。狭义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与训练,使他们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并拥有相关知识及能力的过程。广义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指,为了可持续发展并且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对现行教育进行重新定位与创新,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0]。2005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发布,总体目标是把可持续发展观念贯穿到学习的各个方面,以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建设一个全民的、更加可持续发展和公正的社会。

2012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又称“里约+20”峰会,主要成果之一是决定建立“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强调我们社会的共同未来和责任。高等教育机构必须也应该在毕业生对可持续性挑战的认识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该会议上提出了“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倡议”,高等教育机构及相关组织的领导人认识到,他们承担着可持续发展实现的责任。他们一致同意教授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鼓励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建设绿色校园,支持其居住和使用的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国际网络共享成果。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的最后一年,针对过去十年的可持续教育项目的成就,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会议上提出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高等教育怎样评估和呈现其全球性的可持续绩效?二是大学如何能够保证他们培养出了具有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大学生?对于第一个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委员会设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平台,该平台提供来自世界各国的可持续评估工具,帮助高等教育机构完成、监控和报告所有的进程和结果。对于第二个问题则建议实施全球高校学生的“可持续认知测试”。

二、可持续认知测试的设计与实施

“可持续认知测试”,是评估和检验高校学生毕业时所具备可持续知识的有效工具,用于评估大学生最基本的关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意识,并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类型、任何级别(本科生、研究生、MBA等)的高等教育机构。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1)反映过去十多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成果以及当前高校学生的可持续认知状况;(2)帮助高校评估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并可以与国际、国内其他大学进行比较;(3)研究自身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问题与策略。

1.测试问卷设计

测试问卷的设计主要是围绕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关于社会和地球即将面临的挑战,例如,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基本了解情况(如水资源、碳循环利用、温室效应等);二是关于组织(机构)的责任,特别是企业的责任,例如,一个组织(机构)的社会责任意识及实践,作为员工和公民个人的责任意识。为了与世界各地的现实状况相适应,问卷所有问题皆是由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

问卷中的核心主题共分为三类:第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问题设计的关键词是基本定义,如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社会企业家等;第二是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全球发展趋势和关键事件,如人口、多种生物的灭绝等;第三是来自于ISO26000 的核心主题和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包括7 个核心主题和37个核心问题。另外,还有一些来自国际文献的问题(如国际报道、联合国公约)以及国家机构和调查报告的问题,也归于前面三类核心主题之中。

无论是国际问题还是各个国家或地区问题的设计,其数量和题型都按照国际分类标准(如表1 所示)进行。国际题为全球通用,国内或地区题(简称“自设题”)由各个国家或地区委员会按照国际问卷要求进行设计,国际题与自设题各设50道。

表1 可持续认知能力测试问卷设计的国际分类标准

2.测试实施

“可持续认知能力测试”是评估和验证高等教育机构学生可持续知识能力的工具。联合国尤其注重各国的参与,在世界范围内通过邮件的方式广泛邀请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大学,设立可持续认知能力测试网络平台(www.sustaiabilitytest.org)解答各方的疑问。测试项目专门设立了由当地高等教育机构组成的国家(地区)专家委员会,通过邮件的方式宣传和沟通,分阶段地进行关于问卷的介绍、设计以及实施方法上的指导。

测试题目是从100 道国际题、自设题中随机组合而成,其中三分之一是来自学生所在国家或地区专家委员会设计的问题并每年更新;三分之二的问题来自同一个国际题数据库。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测试结果在全球具有可比性。测试者通过可持续认知能力测试网络平台进行答题,题目全部为选择题,30 分钟完成测试。

同济大学作为中国大陆区域可持续认知测试问卷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按照国际分类标准设计了50道中国大陆区域的测试题,经过联合国委员会多次修改,国际和地方专家委员会确认,在学校内部进行小范围的预调查后,再次修改完善问卷,并通过了联合国委员会的测试。同济大学将问题上传至可持续认知能力测试网络平台,并组织学生进行了测试。

三、高校学生可持续认知水平的比较分析

(一)高校学生可持续认知测试的总体情况分析

第一轮测试共有34 个国家和地区的261 所高校参与,回收的有效样本总量为18553 份。样本中6672名为研究生,约占样本数的36%;本科生11002 名,约占样本数的59%;完成测试的教师有137名,仅作为比较使用;另外有742 份问卷没有注明答题者的身份。各个国家或地区参与的大学和完成测试的人数详见表2。高校学生在可持续测试方面的总体表现有以下四个特点。

表2 认知测试的大学数及完成测试的学生数

1.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素养

学生的可持续认知水平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即可持续认知水平非常高和非常低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学生的可持续认知水平处于中间。该结果也可以用来校准测试所预期的难度(见图1)。在本次测试中,学生的平均正确率为53.61%,正确率高于80%的占总测试人数的2.73%;得分低于20分,也就是尚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可持续教育,对可持续认识程度很低的学生比例为0.87%。学生得分在50-100 分的比例为66.55%,表明可持续知识、技能已经得以推广和普及。

2.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可持续”核心科目认知的差异

图1 学生可持续认知测试正确率(%)

不同层次学生可持续认知测试的平均正确率存在差异,研究生的平均正确率比本科生的平均正确率高6%。为便于比较,本次能力测试还对137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其平均正确率为66%,比研究生高10%。由此可见,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的可持续认知水平呈现逐级提高的状态。影响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可持续认知水平的因素可能是年龄、阅历,更有可能是所接收的可持续教育课程深度和时长不同的结果。

不同层次的学生除了整体认知水平的高低以外,对可持续的不同侧面、不同主题的认知程度也不尽相同,因为可持续是个涉及环境、社会、经济、政治、人文等多个学科的问题。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对“公平的经营实践、消费者议题和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方面的认知度相对较高,表明大学可持续课程在这些主题上的教育实效性相对较高;对“环境趋势、劳工条例以及社会趋势”方面的认知度较低,表明学生该方面的知识尚存在欠缺(见图2)。

图2 不同层次学生“可持续”核心科目认知的正确率(%)

3.学生对可持续课程感兴趣,并关注可持续的相关新闻

为了解学生对可持续的兴趣,测试还针对学生的个人背景和经验进行调查。关于学生对可持续课程的兴趣,在收到的9259 个回答中,经常感兴趣的占39%,总是感兴趣的学生占21%,偶尔感兴趣的学生占34%,仅有6%的学生对可持续课程毫无兴趣,可见有60%的学生表达出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对可持续课程感兴趣,但经常关注可持续新闻的仅有36%。可见学生虽然感兴趣,但对可持续的现实关注度不高。

4.参与调查的高校普遍开设可持续课程,甚至将其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关于你所在高校是否开设有可持续课程,本次共收到9230 份回答。选择开设有可持续课程的学生比例为75%,其中40%是开设有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专门课程,35%是将可持续发展内容包含在相关课程中。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在参与调查的高校中进入课程的比例较高。关于学校是否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毕业要求,共收到9220 份回答,选择将可持续课程学习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的比例为29%。这说明可持续发展不仅进入了课堂,同时正在成为学生毕业的能力标准和学习结果之一。

(二)可持续认知测试的中国大陆地区结果分析

中国大陆地区共有两所大学注册了该测试,但只有同济大学完成了学生测试。本次所有参与可持续测试的学生都是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IESD),他们选修过或正在选修可持续辅修课程。本次测试共发放300 份问卷,回收132 份有效问卷,其中包括37 名本科生和95 名研究生。同济大学的学生在本次可持续测试中得分较高,表现不俗。由此亦表明,可持续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可持续认知水平,培养可持续行为习惯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本次测试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1.可持续认知总体水平得分较高

学生测试的平均正确率为82.3%,可以看出中国大陆学生的可持续认知水平总体较高,高于全球测试的平均正确率(53.61%)。其中,学生回答国际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为74.41%,96.85%的学生国际问题的正确率超过70%,高于全球测试的平均正确率(55.25%);学生在自设题上表现更为出色,平均正确率达到89.65%,而正确率达到90%以上的学生占65.35%,意味着65%参与测试的学生对国内可持续问题的测试达到优秀水平。

2.本科生可持续认知水平高于研究生

参与测试的本科生可持续认知水平高于研究生。从国际题来看,研究生的平均正确率是65.82%,本科生的平均正确率是79.46%;从自设题来看,研究生的平均正确率为72.5%,本科生为84.29%。排除样本抽取时的误差,进一步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本科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可持续课程及项目,而研究生由于本专业的科研任务较重,因而对可持续课程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学生参与可持续课程及项目的时间越长其可持续认知水平越高。

3.可持续认知核心主题得分情况的比较

在可持续认知水平测试的不同核心主题中,正确率在90%以上的为经济趋势、治理、公平的经营实践三个主题。另一方面,国内学生对环境趋势、人权、社区参与及发展这三个主题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从与国际学生平均水平的横向比较来看,国内学生则在ISO 环境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两个主题上表现一般,持平或略低于国际水平(见图3)。

图3 中外学生“可持续”核心科目认知的正确率(%)

四、结论

本次可持续测试项目旨在评价全世界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学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意识,其结果初步展现了全球各国高校学生当前的可持续认知水平,从中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在过去的十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高校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和素养

这项测试的结果开创性地勾勒了高校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认知的全球图景。在本次测试中,学生正确率低于20%,也就是尚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可持续教育,对可持续认识程度很低的学生比例仅为0.87%;正确率在50%至100%这个区间的学生比例为66.55%,表明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可持续素养,可持续的知识正在普及,意识正在养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把可持续发展观念贯穿到学习的各个方面,以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建设一个全民的、更加可持续发展和公正的社会”的总体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2.可持续发展教育已普遍纳入高校的课程及培养方案

课程是高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是开展人才培养的最主要方式。从测试的基本背景调查中发现,所在学校开设有可持续课程的学生比例为75%,其中40%选择开设有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专门课程,表明高校已普遍将可持续发展纳入课程之中。在学校是否将可持续课程学习纳入毕业要求的调查中,选择将其作为毕业条件之一的学生比例为29%。由此可见可持续教育已得到学校重视,并作为培养方案中的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增加学生关于可持续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关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意识。可持续责任意识在人才培养中日益受到重视,例如在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的认证中,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11项学习结果中就有一条:考虑经济、环境、社会、政治、道德、健康、安全、易于加工、可持续性等现实约束条件下,设计系统、设备或工艺的能力。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镇,正在将培育可持续的责任意识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

3.未来需要更多地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责任意识

从国际范围来看,学生对公平的经营实践、消费者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及经济趋势等主题的认知度相对较高,表明大学可持续课程在这些主题上的教育实效性相对较高;但对“劳工条例、社区参与及发展”的认知度较低,实际上表明学生在可持续实践方面有所欠缺。因而,高校的可持续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提高可持续技能的运用。就国内高校学生而言,在“ISO 环境”和“公平的经营实践”两个主题上的表现一般,说明学生的环境和环保意识仍有待加强,需要在可持续教育中继续加强对环境保护理念和方法的传授,同时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习惯,可持续教育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

4.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大学”这一办学理念引领新潮流

越来越多的大学正在关注可持续这一议题,本次参与测试的大学遍布了世界六大洲。自1992 年联合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起,国内外许多大学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教育,如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和同济大学等甚至提出了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大学”这一新的办学理念。这些大学把可持续发展纳入学校的发展战略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教学、科研、学生培养计划、社会影响等方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可持续大学建设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学主动吸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以之作为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注意调控发展过程,使现实的大学具备持续、协调等良性特征,既能满足大学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11]。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大学一方面根据需求将最新的研究应用到企业和社会,生产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使能源利用率提高;另一方面,大学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量具有可持续理念和意识的人才。

5.中国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和实施仍需加强

中国学生在本次测试中虽然成绩较好,但他们都是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他们选修过或正在选修可持续辅修课程,代表了中国高校可持续知识和素养较高的学生群体,不能代表中国高校学生的平均水平。2005 年,我国加入了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将我国的具体国情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此后,我国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注度逐渐加强,比如本次测试的学生表现,就是我国高校近年来在该方向努力建设和发展取得的成果。但我们研究发现,国内关注和践行可持续教育的高校仍然较少,高校可持续教育方面的研究也从未进入主流。面向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培养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是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应该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内涵之中,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贯穿于课程之中,纳入培养计划,并把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家和地方政策体系,树立标杆和品牌学校,支持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推广和研究,从而在政策、理论和实践等层面更加深入地推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猜你喜欢
正确率高校学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