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宏
福建省武夷山市立医院耳鼻咽喉科,福建武夷山 354300
鼻中隔毛细血管瘤是鼻腔血管瘤中最常见的血管瘤,多发生于鼻腔血管较丰富处[1]。患者的临床突出症状为病变单侧鼻出血,出血量不定,严重时可引发休克或继发性贫血,因此患者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2]。本研究通过纳入2010 年1月~2018 年9 月我科门诊应用Nd:YAG 激光治疗的136 例鼻中隔毛细血管瘤患者,与采用CO2激光治疗的120 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取得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研究纳入的256 例鼻中隔毛细血管瘤患者来自我院,其病例资料研究时间为2010 年1 月~2018年9 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120)和研究组(n=136)。研究组中男64 例,女72 例;左侧鼻中隔60 例,右侧鼻中隔76 例,年龄13 ~83 岁,平均(49.2±5.4)岁;病程1 周~3个月,平均(2.15±0.23)个月;对照组中男58 例,女62 例;左侧鼻中隔49 例,右侧鼻中隔71 例,年龄13 ~ 83 岁,平均(49.2±5.3)岁;病程1 周~3个月,平均(2.21±0.1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本研究同意书;符合鼻中隔毛细血管瘤诊断标准[3]:一侧鼻塞和鼻出血,检查可见鼻中隔前下部(大部分在黎特氏区),呈鲜红或者暗红色,肿瘤基底直径约2 ~5mm,表面光滑,质软,易出血。排除合并严重的血液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凝血障碍性疾病的患者。
(1)LJL25-CC 型CO2激光治疗仪(上海嘉定光电仪器厂,批号040906-01),波长10.6μm,功率0 ~40W,频率50Hz。(2)HGL-MY100C 型Nd:YAG激光手术器(武汉华工激光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批号20090039),波长1064nm,输出功率0 ~100W,连续可调,脚踏开关控制,激光光纤调整到合适长度导入鼻腔术野。
研究组采用Nd:YAG 激光治疗,患者取坐位,用1%地卡因液+1%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棉片,对鼻中隔毛细血管瘤周围黏膜及鼻腔黏膜进行收缩并表面麻醉,每3 ~ 5 分钟更换一次棉片,连续使用3次。Nd:YAG 激光输出功率设置为20 ~30W,采用生理盐水棉片贴在正常鼻腔黏膜周围进行保护,用激光光纤头对准血管瘤部位,进行非接触式漂白照射,直至黏膜烧灼发白,待局部血管瘤缩小结痂或完全汽化烧除后停止。术毕将粘有抗菌素软膏的一小块明胶海绵置入鼻腔局部创面进行压迫止血。术后一周复查,检查创面愈合情况。
对照组采用CO2激光治疗:麻醉方法同研究组。治疗的相关参数调节为功率5 ~6W,光斑直径0.5mm,功率密度2546 ~3056W/cm2。结合血管瘤的大小调节不同的功率,血管瘤较大者功率略低,血管瘤小者功率调高。在He-Ne 指示光下,使用激光刀头对准血管瘤基底周围0.2cm 部位,刀头距离1cm,进行点状凝固数次。接着继续对准瘤体行连续凝固,待到局部黏膜平整、结痂停止。针对带蒂的较大血管瘤,可使用圈套器摘除蒂部或采用CO2激光直接切割蒂部,继而汽化基底部至黏膜平整,若术中渗血可用明胶海绵局部贴敷,汽化凝固过程中注意控制深度不宜过深,直至瘤体缩小或黏膜较平整即可,避免深达软骨;同时随时检查对侧鼻腔,避免鼻中隔穿孔。随访1 个月,结合患者的局部血管瘤消退情况和基底残留情况考虑进行再次治疗,注意两次治疗时间需要间隔1 个月左右。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4]为:(1)治愈:鼻中隔血管瘤消失,创面平整;(2)有效:鼻中隔血管瘤大部分灼除,基底有残留,创面不平;(3)无效:鼻中隔血管瘤如原样。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有效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如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在术后随访6 ~12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肿瘤复发情况。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136 例患者行Nd:YAG 激光一次手术后130 例在一次治愈,治愈率为95.58%;其中有6例患者基底存在残留,行第二次Nd:YAG 激光手术,二次治愈率为100.00%,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患者行CO2激光一次手术治疗后85 例治愈,治愈率为70.83%。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 2。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一次治愈率和二次治愈率比较[n(%)]
术后随访6 ~12 个月,研究组中术后未见肿瘤复发,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后遗症发生。对照组中术后出现鼻中隔穿孔3 例(2.50%),鼻腔粘连3 例(2.50%)。并发症发生率为5.00%;随访发现有5 例复发,复发率为4.16%。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450,P=0.026<0.05)。研究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779,P=0.016 <0.05)。
鼻中隔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常见于鼻中隔前下部的鼻血管瘤,多发于30 ~50 岁的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一般患者的瘤体体积较小,瘤体直径多小于1.5cm,质软,表面光滑,易发生出血。有研究证实,激光治疗血管瘤有可靠的疗效[5]。CO2红外线激光可在瞬间将病灶组织气化,CO2激光作用于血管瘤组织并气化破坏的时间明显短于其向周围组织扩散热的时间,这就避免了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6-7]。CO2激光能够封闭直径0.2mm 以内的血管,但是对于直径较大的血管瘤需要行3 ~4 次才可达到止血目的[8]。
本研究治疗后研究组的疗效显著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与CO2激光治疗方法比较,Nd:YAG 激光治疗鼻中隔毛细血管瘤疗效更佳,并发症更少,复发率更低,临床应用更加安全有效,这与赵春红等[9]研究报道结果具有一致性。分析其原因在于,Nd:YAG 激光照射治疗鼻中隔毛细血管瘤具有几下优点:(1)Nd:YAG 激光容易被红、蓝色组织吸收,有较深穿透力,因此比较适用于治疗毛细血管瘤[10]。(2)Nd:YAG 激光在血液中的吸收系数较低,容易透过血液区,对直径为0.5mm 左右的血管进行封闭,达到一次治愈的效果[11]。(3)Nd:YAG激光具有热凝固的作用,可被血管瘤组织选择性地吸收,特别是血管内出现大量血红蛋白时,激光照射瘤体后可被血红蛋白大量吸收,进而形成粘性血块封闭血管,从而达到纤维化及愈合的效果[12]。同时Nd:YAG 激光能够促使组织蛋白瞬间凝固,因此术中出血较少;此外激光高温也可杀灭细菌,进而减少术后感染[13]。(4)Nd:YAG 激光的光纤细长,且柔韧性好,因此在鼻腔内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术后愈合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且不需要住院治疗,只需在门诊治疗,这也有效减少了治疗费用[14]。
另外本研究也发现在Nd:YAG 激光术中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局麻过程中需要尽量麻醉彻底,彻底暴露术野,以便激光光纤顺利导入和开展手术操作[15]。(2)术中需要使用生理盐水棉片保护鼻腔黏膜周围的正常组织,注意照射曝光时间应较短,激光功率不超过20 ~30W。(3)手术过程中如有出血,先行止血,确保术野清晰。(4)照射中避免接触,以非接触式进行漂白照射,避免直接接触照射引起组织热损伤,进而引发鼻中隔黏膜坏死或鼻中隔穿孔等后遗症[16]。
综上所述,Nd:YAG 激光治疗鼻中隔毛细血管瘤安全有效,因此值得在临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