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家访活动

2020-07-24 16:40施春花
幸福家庭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教师应情况

施春花

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家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要“以爱为线”,利用家访形式,解决学生的成长问题、生活问题,甚至心理问题。以此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形式多样的家访活动

家访活动形式多样。其一,随机走访。该类型的家访是教师在闲暇时间对学生家长的拜访。在学生家中,教师只是与家长沟通一下学生最近的情况,增进彼此间的熟悉感,从而达到与该家长一起关注学生的目的,该方式省时、自然、节省精力。

其二,特殊情形下的家访。如学生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或成绩有些下降时,教师可主动以家访的形式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若学生在学校表现较好,应及时予以鼓励,并与家长分享;若学生在学校出现沟通不畅或成绩下降的情况,教师也需适当鼓励,再说明问题,使家长充分理解教师的来意,双方以诚相待,在理解的同时,家长要辅助教师,与孩子积极沟通,从而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

其三,“以爱为线”形式的家访。对于某些家庭困难或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情况后,不宜大张旗鼓地在班上宣讲,应该采取家访的形式。教师可在学生家对其给予安慰,并将爱心传递给学生,使其充分理解教师内心,这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优化家访活动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安排家访时间

教师应合理安排对学生的家访时间,在开学初期,教师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要对每名学生进行家访。基于学生不同的生长环境、性格等因素,教师在安排家访时间时,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家访工作。初次家访时,教师应着重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状况、兴趣爱好及本身的性格特点,在家访中可询问学生在学校生活与学习上有无不适应等。

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若发现某名学生出现问题,应有针对性地对其家访,及时与家长沟通,避免问题的恶化。但在具体家访时,教师要讲究语言技巧,运用最为恰当的方式与家长沟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增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感,有效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学期末,教师也可有选择性地家访。在家访学生的选择上,教师可尽量挑选有特点的学生,如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勤于劳动的学生等。在家访时,教师需对学生的行为予以鼓励,并希望其继续努力,但也要适当针对某些不足予以批评,防止其产生骄傲情绪。

(二)做好家访前期准备

在家访开始前,教师应在前期做足准备工作,以便灵活应对突发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家访的内容也存在差异。在与学生家长交流时,教师既要突出家访重点与目的,又要指出学生当前的问题。除此之外,语言的表达也是能否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针对家长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细致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在家访前,教师可对着镜子练习,从面部表情到语言组织,既要专业,又要柔和,从而保证家访效果。

(三)家访时做好沟通

在家访前,教师最好提前2~3天与家长沟通。获得家长同意后,教师可开启家访工作,适时地与家长展开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应率先获得家长的认同,在家长充分了解教师的来意后,教师可适当提出一些关于学生的问题,引导家长介绍学生与家庭的情况,使教师在日后的工作开展中,更加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有的学生心思细腻、敏感,教师在批评时应点到为止,无须戳破;而有的学生性格大大咧咧,对待此类学生,教师可直接点明其缺点,明确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四)家访后做好反馈跟踪

家访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反馈跟踪,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的了解,评估该段时间内的家访效果。教师应与每个家庭保持联系,并以此判断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情况,进而保障家访的效果。由于家访只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途径,而非目的,因而家访后,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相应的措施,完善“以人为本”的育人计划,改进家访过程中的不足,增强家长的信任。

综上所述,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每名學生的成长。在家访时,教师应为学生与家长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其相互理解,进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促使其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教师应情况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客户告知书)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