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琼
分娩疼痛是产妇生产时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主要是由于生殖道的组织损伤,刺激受损部位的神经末梢,并通过信号传递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剧烈疼痛。有研究报道[1],分娩疼痛不仅给产妇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会增加产妇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导致不良的母婴结局。因此,目前临床采用多种方法,缓解产妇分娩疼痛。中医认为气血不足、经脉不通是分娩疼痛的主要病机,因此,中医多从活血散结、疏通经络、补精益气方面,缓解分娩疼痛,效果较佳[2]。因此,本研究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我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50例产妇进行分娩镇痛处理,并探讨其镇痛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孕周39~41周,平均孕周(39.87±0.85)周;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30.21±3.05)岁;高中及以下文化35例,大学及以上文化15例。观察组: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65±0.89)周;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30.09±3.15)岁;高中及以下文化36例,大学及以上文化14例。2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临产的诊断标准:子宫收缩规律性增强;伴有宫口扩张可达3 cm左右,且胎先露部下降;镇静药物无法抑制反应。②单胎、初产孕妇。③无妊娠并发症。④无胶布过敏反应。⑤使用自然分娩方式。⑥患者家属、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不违背伦理学原则。排除标准:①胎儿异常。②合并严重的心、脑、肝、肾疾病。③耳廓冻疮、炎症或破损。
1.3 方法2组产妇的护理人员在产妇进入产室后,通过与产妇的沟通,并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分娩技巧,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对照组采用呼吸镇痛法,缓解分娩疼痛,具体操作流程:当产妇开始分娩疼痛时,需要指导产妇进行长腹式呼吸,并在疼痛缓解时停止,循环反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镇痛法,具体操作流程如下。①耳穴压豆:在0.6 cm规格的正方形胶布中黏附王不留行籽,并贴敷于双侧神门、交感、子宫穴位,按压1 min/穴,按完穴位,间歇5 min,继续按压,左右耳交替按压,至发热、酸麻感为度。②穴位按摩:相关护士进行专业穴位按摩培训,让产妇选取舒适体位,全面放松,相关护士洗净手,准备好尿垫、靠垫后,涂抹精油开始按摩,腰骶部疼痛按揉太冲穴、合谷穴、次髎穴,小腹疼痛按揉血海穴、三阴交穴,3 min/次,疼痛明显好转则停止,循环反复,可至宫口开全,可根据产妇的疼痛程度,酌情加减按摩时间,且在按摩过程中,时刻关注产妇的感受。
1.4 观察指标①干预后,采用疼痛强度评分Wong-Bakcr脸评估2组产妇分娩时疼痛忍受程度,由产妇根据主观感受,选择代表那种疼痛程度的表情,其中无痛计为0分,轻度疼痛计为1~3分,中度疼痛计为4~6分,重度疼痛计为7~10分,分数越高,代表产妇分娩疼痛程度级别越高。②干预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其中0级表示无痛、腰酸轻度不适,计为0分,Ⅰ级表示可忍受的轻度疼痛,计为1~3分,Ⅱ级表示明显疼痛,尚可忍受,伴有出汗气促,计为4~6分,Ⅲ级表示不可忍受的剧烈疼痛,计为7~10分,其中分数越高,代表产妇疼痛程度越高。③采用调查问卷法调查干预后2组产妇对分娩镇痛的满意度,满分100分,其中超过90分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满意,65~79分为一般满意,低于6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④疗效评定:显效:VAS评分,Wong-Bakcr脸评分,下降幅度均超过85%;有效:VAS评分,Wong-Bakcr脸评分,下降幅度在45%~85%;无效:无上述情况出现。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2组产妇干预后Wong-Bakcr脸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Wong-Bakcr脸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妇干预后Wong-Bakcr脸评分及VAS评分比较 (例,
2.2 2组产妇干预的总有效率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见表2。
表2 2组产妇干预的总有效率比较 (例,%)
2.3 2组产妇满意度比较对照组非常满意14例,满意14例,一般满意11例,不满意11例;观察组非常满意20例,满意17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3例。观察组满意度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Z=2.042>1.960,P<0.05)。
疼痛是在各组织受损的情况下,伴有的一种不舒适的感觉体验。疼痛的发生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分娩造成的疼痛,属于疼痛级别中较高的程度,位于第二。分娩疼痛的机制包括生理机制、心理机制,其主要内容如下,当产妇分娩时,宫颈扩张、子宫平滑肌收缩、会阴及盆底组织的压迫,会导致宫颈、子宫及盆底组织等产生磷酸盐、K+等低氧代谢产物,这些产物通过刺激该部位的神经末梢,形成电信号,传至大脑形成疼痛感。产程的活跃期,属于分娩疼痛最难忍受阶段,产妇产生的焦虑、紧张的情绪,会导致肾上腺素、多巴胺增加,α受体兴奋。多巴胺具有致痛的作用,α受体兴奋可导致肾脏血管、皮肤等部位收缩,造成微循环缺血,从而引起低氧产物,进一步加剧疼痛[3]。有研究表明[4],分娩疼痛会带来近期、远期的影响。α受体兴奋易诱发子痫,肾上腺素的增加可兴奋β受体,使动静脉短路开放、增强心肌收缩力,易导致母婴缺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产生。同时,有研究表明[5],分娩疼痛会导致产后抑郁,因此,适当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可降低抑郁症的发生率。中医认为产妇分娩气血流失甚重,肌肤损失、脉络阻塞,致气血凝滞、经络不畅,是导致分娩疼痛的主要病机,其中实证多为热邪,表现为阳盛,多因心烦气躁所致,疼于腰骶部。虚症多为寒邪,表现为阴盛,多因气虚血亏所致,疼于小腹。中医在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平春枝[6]选取47例产妇,采用针刺联合耳穴压豆缓解分娩疼痛,同时选取46例产妇,采用呼吸镇痛法缓解疼痛,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观察组中医方法的联用,不仅缩短了产程,同时,其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肖日华等[7]选取50例产妇,采用穴位按摩的方式,缓解产妇分娩疼痛,另50例不进行任何缓解疼痛的措施,结果表明,按摩组的镇痛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按摩组2 h、24 h内的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穴位按摩的中医方法,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本研究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缓解产妇分娩疼痛。其中穴位按摩具有调和阴阳、通络活血的作用,能够使产妇放松肌肉、调节产妇机体多系统协调作用,其中选取太冲穴、合谷穴、次髎穴缓解腰骶部疼痛,选取血海穴、三阴交穴缓解小腹疼痛[8]。耳穴压豆选取王不留行籽,并贴敷于双侧神门、交感、子宫穴,其中神门穴具有镇痛安神的效果,交感穴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调节神经的效果,配以子宫穴,可起消炎止痛、补精益气的效果,同时,子宫穴能够促进子宫收缩,从而缩短产程,减少疼痛时间[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Wong-Bakcr脸评分(5.54±1.27)分、VAS评分(5.21±1.0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01±1.02)分、(7.85±1.23)分(P<0.05),表明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能够显著缓解产妇分娩疼痛程度。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进一步表明观察组中医方法的联用,能够减少产妇分娩的痛苦。产妇分娩疼痛的缓解,不仅可减少抑郁症的产生,同时,能降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朱青[10]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护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58例产妇,结果表明,其VAS评分等级显著低于采用呼吸减痛法的对照组,具有较高的分娩镇痛效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满意度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P<0.05),表明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具有较高的大众接受度,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未探究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的中医方法,对产妇血液流动学的具体影响,可进一步扩充样本进行探究。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能够显著缓解初产妇分娩疼痛,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镇痛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