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项坤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8)
随机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手段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有45例男性痛风患者,有3例女性痛风患者,组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25±6.59)岁;观察组有46例男性痛风患者,有2例女性痛风患者,组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48±6.2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观察组
本组患者采用别嘌呤治疗手段。在对患者进行确诊检查的基础上,给患者进行别嘌呤药物治疗。患者的初始口服剂量为一次50-100mg,一日服用1至2次。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血尿酸检测结果,适当增加别嘌呤的服用剂量,持续用药24周。
1.2.2 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用非布司他治疗手段。该组患者用药非布司他,每日一次,一次用药剂量为20~40 mg,具体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酌情增减,持续用药24周。
(1)记录比较患者在12周与24周时间点的血尿酸达标率。
达标率为:男性血尿酸的正常值范围为237.9 μmol至356.9 μmol/L之间;女性血尿酸的正常值范围为178.4 μmol至297.4 μmol之间。
(2)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典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本次研究选用的典型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过敏反应以及肾功能损害。
本次数据统计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x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由表1可知,观察组在12周以及24周血尿酸达标患者例数分别为14例以及12例,对照组在12周血尿酸达标患者例数为30例,24周血尿酸达标患者例数为34例,对照组在12周以及24周的血尿酸达标率均要高于观察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血尿酸达标率[n(%)]
由表2可知,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例,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观察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n(%)]
痛风是慢性代谢性疾病,需在患者出现关节损害、肾脏病变及严重并发症前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痛风的发生与高尿酸血症有着极大的关联性,因此现阶段治疗痛风首先要降尿酸治疗。别嘌呤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血尿酸浓度,非布司他药物可应用于轻中度的肾功能损伤患者。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在12周、24周的血尿酸达标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要优于观察组(P<0.05)。
综上所述,治疗痛风患者的首选临床治疗药物为非布司他,有效提升患者的中短期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影响更小,因此在治疗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