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艳
(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医院,吉林 公主岭 136100)
老年人骨质容易疏松、机体功能减退,跌倒或碰伤引起的各类型骨折较容易发生,其中以髋部骨折多见,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现临床上髋关节功能置换术非常成熟,但患者术后恢复周期较长,对其进行长期有效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我院髋关节置换患者予以延续性护理模式,现报到如下。
选自2018年1月~2018年11月间入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3±4.6)岁;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65.6±4.7)岁。平地行走时摔伤20例,高处跌落8例,如厕时摔伤60例,股骨颈骨折6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予骨科常规护理,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1.2.2 观察组
予以延续性康复护理模式。(1)住院期间,讲述患者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告知手术的方法、以及术后康复指导,(2)成立延续康复护理小组,针对患者予以个性化的锻炼方法,并督促予以实施。(3)患者术前予以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踝泵练习、缩唇呼吸等,术后双腿之间垫软枕,穿钉子鞋,术后3天予以屈膝屈髋练习、抬臀练习等训练后可逐渐坚持关节活动锻炼、坐位练习等康复训练。(4)出院当天邀请患者关注我院微信公众号以及微信康复群,公众号会根据患者自身信息进行推送相对应的锻炼方法及视频以及饮食指导,微信群病友间相互督促,完成相应的锻炼,及时打卡激励群里成员,若有异常,可及时通过微信群加已反馈,延续康复护理小组成员予以及时在线解答。(5)延续康复护理小组成员每月进行1-2次电话随访,每两个月进行家庭随访,患者目前的恢复情况,并予以相应的指导。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越高,说明功能恢复越好。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髋关节评分情况(±s,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髋关节评分情况(±s,分)
组别 出院后3个月 出院后6个月 出院后12个月观察组(n=39)76.32±10.21 82.26±10.62 87.32±11.23对照组(n=39)59.61±11.46 68.36±12.05 72.68±11.72 t 6.36 5.53 6.45 P<0.05 <0.05 <0.05
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方法,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延续性护理模式是患者出院后依然能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及时知晓患者的恢复状况,给予专业的护理及解答。有研究表明,术后予以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有效帮助患者积极锻炼,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同时满足患者社会、家庭的需要[2]。
本研究表明,予以延续性护理模式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模式。延续性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随访工作开展,不仅给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术后恢复指导,有利于患者保持正确的心态面对自身的疾病,渐进式的锻炼模式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综上所述,髋关节功能置换患者予以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帮助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疾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