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应用于种植牙的效果

2020-07-24 02:07马临生解军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8期
关键词:吸收量牙槽骨种植体

马临生,解军军

(山西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牙齿在受到外伤、龋齿破坏等多种因素影响后,致使患者出现缺牙、牙槽骨生理性咀嚼缺失等多种现象,不仅损伤牙齿正常咀嚼功能,导致牙槽嵴形态畸形,还会影响患者面部美观,降低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种植牙是修复缺失牙的标准方法,可帮助患者改善咬合功能,恢复牙齿咀嚼能力[2]。但牙齿拔除后残余牙槽骨会发生不可逆吸收,致使种植区牙槽骨高度、宽度改变,从而降低治疗效果。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是一种拔牙时的对症处理措施,可有效避免骨量丢失,减少软组织萎缩,为牙齿种植创造良好条件[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应用于种植牙中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78例于我院行前牙区拔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37.68±5.45)岁;文化程度:16例大专及以上、13例高中、10例初中及以下。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37.71±5.46)岁;文化程度:15例大专及以上、13例高中、11例初中及以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拔牙处理,待消毒铺巾后,于局麻下行微创拔牙。充分分离牙龈组织,清除牙槽窝内感染组织,并去除牙根尖的肉芽肿及囊肿组织,之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再行压迫止血。观察组使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微创拔牙方法同上。之后应用不翻瓣技术将BiOOss Collagen填入患者牙槽窝,填入量在100~200 mg,高度需比牙槽嵴顶略高0.5 mm,宽度则保持与邻牙骨面齐平,或略高0.5 mm。之后将Bio-Gide胶原膜覆盖于BiO-Oss Collagen表面,并通过肽钉固定,最后以明胶海绵缝合封闭创口。术后指导患者含漱康复新液,并予以抗感染治疗。8~10d后进行拆线,并制作临时义齿软组织,牙窝痊愈后再行延期种植手术。

1.3 观察指标

(1)牙槽骨高度及宽度:于拔牙6个月后,测量患者牙槽骨高度及宽度变化。(2)术后效果:于拔牙6个月后,通过CT片、曲面断层片等,对患者新骨密度、唇腭向骨吸收量及垂直向骨吸收量进行计算,新骨密度以计分方式评价,0-2分,越高越好。同时,采用红色美学标准(PES)评价两组美学效果,其评估内容包括软组织颜色、近远中龈乳头、边缘龈水平、质地等状况,分值范围8-13分,分数越高越好。(3)种植体成功状况: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种植体成功状况。成功标准:种植体上部结构去除后,骨质稳定,无松动,无放射性投射区,亦无麻木、疼痛感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牙槽骨高度及宽度

观察组牙槽骨高度、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效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新骨密度及PES评分高,唇腭向骨吸收量及垂直向骨吸收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对比(±s,mm)

表1 两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对比(±s,mm)

组别 高度 宽度观察组(n=39) 11.59±0.74 11.34±1.23对照组(n=39) 10.13±0.65 8.76±0.83 t 9.257 10.858 P 0.000 0.000

表2 两组术后效果对比(±s)

表2 两组术后效果对比(±s)

组别 新骨密度(分)唇腭向骨吸收量(mm)垂直向骨吸收量(mm)PES评分(分)观察组(n=39) 1.75±0.48 0.62±0.14 0.87±0.13 10.24±1.32对照组(n=39) 0.85±0.36 2.59±0.39 1.76±0.28 8.43±1.28 t 9.368 29.690 18.004 6.14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种植体成功状况

对照组出现33例成功,成功率为84.62%(33/39);观察组出现39例成功,成功率为100%(39/39)。观察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4,P=0.011)。

3 讨 论

牙齿在拔除后,牙龈等软组织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萎缩,牙槽嵴吸收,致使拔牙区域的牙槽骨丰满程度及牙龈外形轮廓受到损伤,不利于后期缺失牙修复。临床认为,拔牙窝骨壁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导致的骨改建是引起牙槽嵴形态改变的重要原因。拔牙窝骨壁的束状骨抗力小、骨质薄,在拔牙窝愈合的前8周易出现生理性吸收,而束状骨大量存在于唇侧骨板,导致唇侧骨板高度降低,进而拉低牙槽嵴顶整体垂直高度。此外,唇舌侧骨壁外破骨活动会影响牙槽嵴顶水平宽度,两者共同作用则促使牙槽嵴吸收。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牙槽骨高度高,宽度大,新骨密度及PES评分高,唇腭向骨吸收量及垂直向骨吸收量低,种植成功率高,表明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可提高种植牙成功率,加快新骨生成,改善缺失牙患者美观度。

综上所述,拔牙位点保持技术用于种植牙中可降低骨缺损,加快新骨生成,并利于牙槽骨骨量保留,增加种植成功率。

猜你喜欢
吸收量牙槽骨种植体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生菜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