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治疗中PKP的应用及效果

2020-07-24 02:07肖士光袁延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8期
关键词:穿刺针套管椎体

肖士光,袁延胜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骨科,山东 潍坊 262737)

我科对2018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以研讨PKP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数据

将我科在2018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小组,共计92例,入院后经CT、MRI等检查被确诊。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52例、40例;年龄分布在57~76岁范围内,平均(63.5±4.0)岁;单椎骨折44例,多椎骨折48例。按照患者意愿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行PKP术治疗的46例患者设为实验组,行PVP术治疗的46例患者设为参照组,二组的资料数据比较P>0.05,可开展此次研究。

1.2 方法

实验组:手术方案为PKP,麻醉方案为局部浸润麻醉,协助患者取俯卧位,确定患者椎体双侧椎弓根,之后在体表做好标记,自定位点置入穿刺针,在位于椎体前1/3位置拔出穿刺针芯,之后插入导针、退出穿刺针,再置入工作套管,之后放入球囊扩张器,撑开椎体,在C型臂下透视观察,待囊球扩张良好、椎体高度恢复,可缓慢退出囊球管,向双侧套管中注入骨水泥,硬化之后退出套管。术后让患者平卧6 h,在12 h后可逐渐坐起,在24 h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参照组:手术方案为PVP,麻醉方案与手术体位同实验组,在X线透视下,确定椎体双侧椎弓根并做好标记,将穿刺针自体表定位点置入,之后插入导针、退出穿刺针并置入套管,在C型臂下,向双侧套管中注入骨水泥,硬化之后退出套管。

1.3 疗效评定标准[1]

经治疗,患者的椎体高度、起立行走试验结果、Barthel指数评分基本恢复正常,则为治疗显效;患者的椎体高度、起立行走试验结果、Barthel指数评分有明显好转,则为有效。患者的椎体高度、起立行走试验结果、Barthel指数评分未见明显变化,则为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统计值=(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评价指标

①住院时间

②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椎体塌陷等。

1.5 数据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检验,当P<0.05时说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短,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见表1。

表1 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s,%)

表1 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s,%)

组别 n 住院时间(d) 发生率实验组 46 10.2±2.1 6.52%(3/46)参照组 46 15.3±2.9 26.09%(12/46)t/x2 9.6606 6.4519 P 0.0000 0.0111

3 讨 论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因患者骨质的特殊性,在手术方案选择上应更加慎重,手术操作也具有一定难度。PKP手术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案,在手术操作中,是通过球囊撑开脊椎体,促使椎体高度恢复,待脊椎内气压下降后再向内推注骨水泥,让骨水泥均匀分布于患者椎体内,使伤椎硬度增加,这对椎体结构及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并可预防二次骨折[2]。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通过本次研究还发现,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值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这说明PKP术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且患者在术后恢复较快。

总结上述研究结果得出结论,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采用PKP疗法,可获得理想疗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穿刺针套管椎体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具有腐蚀坑缺陷的套管强度评估
改良后的清洗流程在髂骨穿刺针清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