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耀生
(南沙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广东 广州 511453)
股骨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为股骨骨折的类型之一,由于粉碎性骨折含有的游离骨片[1],由于缺少血运,极易影响术后骨折的愈合[5]。目前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是治疗股骨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较为成熟的手段,为了寻找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案,本文拟收集我院股骨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分析上述治疗方案的差异。
收集2016年2月~2018年5月我院80例股骨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AO骨折分型44例B3,36例C3,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39例,女11例,年龄26岁~59岁,平均年龄43.28±13.66岁,骨折发病发病时间2.1~8.6小时,平均骨折发病时间4.16±1.87小时,受伤类型16例车祸伤、15例重物砸伤、8例摔伤、11例高处坠落伤。对照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27岁~62岁,平均年龄44.16±14.28岁,骨折发病时间2.4~8.1小时,平均骨折发病时间4.22±1.64小时,受伤类型15例车祸伤、14例重物砸伤、10例摔伤、11例高处坠落伤。两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发病时间及受伤类型比较无差异。
(1)明确外伤史,符合股骨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不少于一块游离骨块。(2)游离骨块面积大于2cm2。(3)全身状况良好,近期未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
(1)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合并全身多发骨折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缺项者。(4)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够耐受手术。
两组患者纳入研究后,首先进行全面评估,询问病史,处理因失血过多所致的休克,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通过X片及CT片了解患者骨折的类型、范围及延长程度,制定手术方案。所有患者均为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研究组采取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具体如下:
1.4.1 对照组:根据不同损伤部位,采取不同体位,切口以骨折端为中心,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端,C臂透视下见骨折对位、对线满意后将游离骨块置骨折缺损处,选择大小合适锁定钢板桥接于骨折端。 若到骨折端极其不稳定,取髂植骨内固定,再次C型臂透视下见骨折端对位、对线满意,手术野留置引流管,逐缝合切口。
1.4.2 研究组:全C型臂X光机透视见骨折对位、对线良后,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用手触摸到骨折端后,向髓腔打入导针,见导针无阻碍通过骨折端,将导针继续向远端行走,导针引导下逐步扩髓,在针引导下插入长度合适的髓内钉,瞄准器定位、C型臂透视下打入导针至骨折端上端,导针距关节面距离据情况而增加,C透视下锁入远端螺钉。若遇到骨折端极其不稳定或较大游离骨块移位,取髂植骨内固定术。游离骨块采取手法复位法,检查无活动出血,逐层缝合切口。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手术后骨折端愈合时间。
1.5.1 愈合时间:体格检查提示骨折部位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X线检查提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即骨折愈合。
采用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研究组手术后骨折端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8,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后骨折端愈合时间
锁定钢板是一种带有锁定螺纹孔的内固定装置,较之前的普通钢板使得与骨接合的更加牢固,依靠钢板的交锁结构来实现坚强的内固定。物理特性上决定锁定钢板有良好的抗压缩及抗旋转功能[2],同时锁定钢板不需要精密的预弯,与骨折面存在一定的空隙,手术后锁定钢板不影响骨膜血运和生骨功能。故对于常见的股骨骨折类型来说,锁定钢板具有较满意的治疗疗效。但是对于股骨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而言,由于粉碎性骨折存在游离骨折碎片,这就使得锁定钢板难以形成牢固的锁定面,不易达到满意的解剖复位标准。而且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时切口较长,周围组织的破坏较多,影响术后康复锻炼[3]。
髓内钉具有髓内钉杆,在髓内钉杆表面设有减压平面,在髓内钉杆近端有锁紧螺杆定位螺孔及连接套定位槽,方便打入近端锁定螺钉、螺旋刀片等,远端设有数个锁定螺钉孔,此结构形成的力学结构更为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髓内钉的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扩髓,虽然扩髓会增加手术出血量,但是术后4周~6周即可恢复髓腔内的血运[4-7]。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相对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髓内钉技术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术中实际出血量少,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总体疗效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