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丹 朱宝林
(1.广西桂林市宝贤中学 541001;2.广西桂林市第三中学 541001)
模型:如图,点A、B为定点,点P是直线l上的一动点,当点P移动到P′,即A、P、B三点共线时,由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PA+PB的最小值为AB.
例1如图1,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6,△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____.
分析定点D、E在直线AC同侧与动点P不可能共线,通过轴对称将点D、E转化成在直线AC异侧的情形,便可用模型求解.
解∵点B与D关于AC对称,∴PD=PB,∴PD+PE=PB+PE,当点B、P、E共线时,PD+PE的最小值为BE.
∵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6,∴AB=4,又∵△ABE是等边三角形,∴BE=AB=4,∴PD+PE的最小值为4.
分析由于定点A与动点M、N在运动过程中不可能共线,利用全等换线段,转化为模型中的两定点一动点的问题便可求解.
解连接DN,AD,如图,易得D(3,5),A(﹣3,0),C(0,4),则AC=5.
∵AC=BC,CO⊥AB,∴OC平分∠ACB,∴∠ACO=∠BCO.
∵BD∥OC,∴∠BCO=∠DBC.
∵DB=BC=AC=5,∠DBC=∠ACO,CM=BN,
∴△ACM≌△DBN,∴AM=DN,
∴AM+AN=DN+AN.
而DN+AN≥AD(当且仅当点A、N、D共线时取等号),
解取CD中点E,连结CP、PE、AE.
而PA+PE≥AE(当且仅当点A、P、E共线时取等号),
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解决此类问题通常可以采取的策略是: 把已知问题转化成容易解决的问题,即联想我们熟知的几何基本模型,化归到“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模型来解决,即想方设法把几条线段放到同一直线上,常用的换线段方法有轴对称、全等、相似等.认清了这一点,便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几何基本模型的提炼,帮助学生在复杂图形中识别或构造基本模型,深刻领悟模型的本质特征;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拓展模型,并在应用中彰显其魅力,从而促进学生解题经验的积累和思维水平的提升,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