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市圈视角看崛起的粤港澳大湾区

2020-07-24 17:18杨静波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惠州佛山珠海

杨静波

2019 年2 月,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合称珠三角九市),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定位是建设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以及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从都市圈视角看,粤港澳大湾区内包含三个子都市圈,分别是深圳、东莞和惠州组成的深莞惠都市圈,广州、佛山和肇庆组成的广佛肇都市圈以及珠海、中山和江门组成的珠中江都市圈,三个子都市圈连同香港和澳门,共同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从角色划分看,中心城市包括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周边城市包括除中心城市外的其他广东省七市。

粤港澳大湾区概况

序号 城市第二产业同比增速 第三产业同比增速2019 年 2018 年 2019 年增速变化 2019 年 2018 年 2019 年增速变化1 深圳 5.5 5.4 0.1 8.1 6.4 1.7 2 广州 4.9 9.3 -4.4 7.5 6.6 0.9 3 佛山 6.3 6.1 0.2 8.1 6.6 1.5 4 东莞 7.6 6.9 0.7 7.2 7.9 -0.7 5 惠州 2.3 6 -3.7 6.8 6.2 0.6 6 珠海 4.6 12.6 -8 9.2 3.5 5.7 7 江门 2.5 8.4 -5.9 5.8 7.7 -1.9 8 中山 -1.6 4.5 -6.1 4.4 7.6 -3.2 9 肇庆 6.5 7 -0.5 7 6.9 0.1 10 广东 4.7 5.9 -1.2 7.5 7.8 -0.3 11 全国 5.7 5.8 -0.1 6.9 8 -1.1

一、粤港澳大湾区概况

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5.6 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5.9%。2019 年常住人口7265 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2%,其中珠三角九市常住人口6447 万人,占大湾区人口总量的89%。

从经济总量看,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实现GDP11.6 万亿人民币,超过广东省GDP 总量。其中珠三角九市实现GDP8.7 万亿元,占粤港澳大湾区的75%,占广东省的8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各相关城市统计局网站。

从经济增速看,珠三角九市GDP 整体增速6.4%,高于广东省全省经济增速0.2个百分点,珠海、深圳、东莞、佛山经济增长表现突出,经济增速持续快于广东同期增长水平。

从产业结构看,湾区内部产业结构随空间布局进一步细分,湾区西岸主要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带,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电子加工、生物医药等领域;湾区东岸主要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带,以新兴产业为主,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电子通信等领域。

整体看,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升,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结构。其中,珠三角九市2019 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41:57,是典型的“三二一”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典型城市看,广州、深圳、珠海、江门呈现明显的“三二一”特征,而东莞、惠州、佛山则呈现“二三一”的结构特点,肇庆和中山则二三产业占比相当。除广州和深圳外,其他7个城市第二产业占比均高于广东整体水平,东莞、佛山和惠州第二产业占比在50%以上,东莞和佛山占比高达56%,中山、珠海、江门和肇庆占比在40%——50%之间。

二、从都市圈视角看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

(一)顶层设计超前,发展规划明确,联席会议制度发挥重要作用

“大湾区”概念最早在2005 年《珠江三角洲城市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提出。2015 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目标和发展路径,将建设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提升至战略高度。

除顶层设计外,在制度执行层面,早在1998 年,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即成立了粤澳联席会议制度,在广州和香港轮流召开,每年一次,旨在全面加强粤港合作,改善两地在经贸、基建、交通等各方面的事务协调。部分子都市圈,如深莞惠都市圈,也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人联席会议制度。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定位 主要产业香港 国际大都会;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国际航空枢纽 金融服务业、旅游业、贸易物流业澳门 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平台 博彩业、旅游业广州 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综合性门户城市 新能源、新材料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创新创意之都通信设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

周边城市 主导产业珠海 机械制造、航空产业佛山 纺织家具、建筑材料、机械制造惠州 石油化工东莞 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中山 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江门 交通及海洋装备制造肇庆 现代农业

(二)中心城市发展水平高,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强

粤港澳大湾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四大中心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来看,均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且各具优势,其优势产业涵盖金融服务、贸易物流、通信设备、电子信息、旅游博彩等不同领域,对区域发展能够起到带动作用。

(三)周边七市产业基础好,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制造业基础良好,具备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与中心城市分工协作的基础。从经济总量看,佛山市GDP 已超过万亿,东莞市GDP 总量也接近万亿,七市GDP 总量已达3.6 万亿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从产业特色上看,七市主导产业和优势各不相同,有利于分工格局的形成。

(四)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优势明显

除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自身发展外,都市圈内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协同以及互联互通程度也是评价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发达型都市圈的典型代表,在城市间协同及互联互通层面也具有较强优势。

已形成“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空间格局。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了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的良好的空间格局。中心城市方面,已形成“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中心城市群,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力量。周边城市方面,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环绕中心城市,各自发挥自身优势,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交通连接顺畅,已有国际航运中心和航空枢纽。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以香港、深圳为中心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在航空方面,以香港国际航空枢纽为中心,同时有深圳宝安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等国际化机场;还有澳门机场、惠州机场和莲溪机场等辅助空港,可实现大湾区对外航空连接。在陆路方面,已通过京九、京广等铁路线形成了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联通全国的高速铁路网络,正在逐步形成珠三角与东南亚的陆路交通网络。在航运方面,已形成由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沿海主要港口为重点的珠三角港口群。

产业协同效应显著,具备发展新兴产业的良好条件。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可实现产业良好的分工协作,区域内拥有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高端要素集聚平台,具备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良好条件。中心城市方面,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创新研发能力强、运营总部密集,具备较强的科研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可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周边城市方面,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制造业基础好、产业链齐全。产业协作方面,已经形成以深圳为核心,东莞、惠州配套的信息制造业集群;以广州为核心,肇庆、惠州配套的汽车制造业和石化产业集群。未来,还将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并力争在珠江东岸打造以深圳、东莞为核心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实力。

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大平台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内地和港澳,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性区域,也是“一国两制”的重要实践。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有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大平台,作为连接内地和港澳的重要区域。未来三个区域将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发展合作。

猜你喜欢
惠州佛山珠海
《佛山陶瓷》杂志征稿启事
奔跑惠州
惠州一绝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珠海 革命风云
佛山瑞光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编读往来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浅谈对称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